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红海岸畔建新功

水电基础局发布时间:2022-11-17 14:04:08  作者:张建巧

秋风瑟瑟,沙特阿拉伯西北部塔布克省,红海沿岸广袤沙漠连绵,却丝毫感受不到萧索。目光所及之处,旋挖钻机高耸,人员车辆忙碌,电焊火光飞舞,一幅“火力全开”的秋季全员劳动竞赛施工图扑面而来。

这里是水电基础局参建的沙特桩基项目,作为“中国基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精耕细作沙特市场的标志性成果,对后续深度开发中东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开局即冲刺。水电基础局高度重视、严密策划,调集精兵强将,集中优势资源,从速从快筹备。短短50天顺利突破灌注桩百根大关,开启工程建设“加速度”。

超常规任务 超常规举措

施工现场一派火热,建设者忙碌的身影穿梭交织,蔚为壮观,一改数月前“穷荒绝漠鸟不飞”的荒凉景象。

“加强组织协调,鼓足信心,克服该项目短、平、快的高强度施工压力,优质高效完成项目建设,为后续类似工程积累宝贵经验。”前期的项目审评会上,水电基础局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韩伟特别强调。

沙特桩基项目由于施工强度、组织难度以及项目重要意义,被电建集团中东北非区域总部纳入重点管控项目,并提级管理。项目策划期,集团区域总部和公司多次召开评审会,与会专家领导展开深度分析,系统科学进行项目策划。

超常规任务,须用超常规的举措来完成。想尽办法与时间赛跑,成为工程决战决胜的关键。

“虽然施工难度大,但总体进度仍在按计划推进,时至今日,首单直径1.5米灌注桩已顺利施工完成,首根2.5米大口径灌注桩也顺利浇筑,项目施工进入了新阶段。”项目经理武奇维介绍道。

从7月初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全面分析研究主要工程量、地层情况、施工工艺等重难点,编制了详细的调查报告,对主要施工方案进行多次对比。“大家都在加班加点,为早日开工,项目团队通宵鏖战。”项目副总工程师马玉恒回忆。经过全员齐心努力,8月7日工程超预期顺利开工。

130天工期,需要完成400多根灌注桩。项目团队倒排工期,开启“挂图作战”。现场办公室墙上贴满了节点计划、施工月重点、周重点、日计划,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对照图纸,项目班子成员每天早6点50时召开碰头会,安排当天施工任务,协调组织。”项目安全总监连常成在会上提出。

内、外业人员紧密配合、提升效率。班子成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坚持轮流值班,昼夜恪守一线。通过优化施工方案、精心布置节点任务,施工进度再次提速,人停机不停,“白+黑”“6+1”成为常态。

依托班组劳动竞赛,凝聚“加速”士气。项目团队强化施工班组日常管理,发起主题劳动竞赛,“比学赶超”迸发出强大战斗力。项目团队不等不靠的工作态度、迎难而上的优良作风、精益求精的施工工艺,赢得了业主单位充分肯定。

高品质工程 高品质管理

“工程越是复杂,管理就越要‘简而精’,项目班子成员要管到现场,避免压力层层衰减、责任层层弱化。”谈及现场管理模式,武奇维体会颇多。

面对点多面广、工作面紧凑、投入设备人员多、安全环保要求高等管理难题,项目团队以“高品质管理、高标准履约”为目标,在管理上想办法出硬招,持续强化资源配置。

“以点带面抓履约,区域联动强配置”,项目团队系统策划,以“精简”为原则,把项目划分为4个工区。“全员一盘棋”,合理调配近40多台机械设备和400多名机组人员,有效缩短管理层级。

每个工区下设管理人员和工长,配置技术人员管理现场和内业,分区带领操作岗人员施工,在单点上集中精锐资源突破,不断强化项目管理力度和执行力,提升管理效能。

“钢筋笼制作与混凝土浇筑是工程重要环节,也是我们需要持续优化管理的重点。”武奇维在推进会上指出。

为提高钢筋笼制作效率和质量,项目部增设了手工绑焊区,制定了中外籍员工“导师带徒”制度,由中方员工指导培训外籍工人操作滚焊机。

“经过一周的指导培训,目前1名中方员工可带领7名外籍员工操作2台滚焊机。”项目工程部主任刘学说。导师带徒制度的实施,既保证了钢筋笼加工质量,又加快了出笼效率,实现质效“双提升”。

“每节钢筋笼,必须严格按照程序验收。”在制作区工长王刚一遍遍强调,“每个环节完成后,必须让专职技术员验收,没问题才能进行下一环节。”

浇筑区在项目生产经理郭延超带领下,从刚开工的日浇筑只能完成2根1.5米灌注桩,到克服混凝土、钢筋供应不及时,淡水资源紧缺等难题,目前已突破日浇筑13根1.5米灌注桩记录,为顺利实现节点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以提质增效为核心,我们成立了QC质量控制小组,对质量控制要点专项改进。”项目副经理韩用伟说道。为更好打造“样板工程”,项目团队开展质量管控提升活动,组织全员学习质量法规,全面提升质量意识。

QC小组定时对polymer浆液黏度、含沙量、PH性能进行数据质检,多次开展试验,确保浆液质量满足桩孔钻进。改善滚焊机加工功效,调整盘条数量,节省了大量施工成本。

样板引路,“质”在必行。“从放点、下护筒、钻孔、搅拌聚合物泥浆,到钢筋笼制造下设、混凝土检测浇筑、凿桩头,现场都有专人专项负责。”项目质量部主任刘富成说。

项目部严格按照“标准化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现场”理念,坚持“高标准、高起点、高效率”原则,像“绣花”一样多措并举抓深抓细管理,在进度、质量、文明施工等各方面都取得良好成绩。

全天候高温 全天候应对

虽已深秋,但中东沙漠里依然骄阳似火,白天维持着45℃以上的高温。

中午时分,项目总经济师赵炳青推门而出,和业主讨论盘圆钢材变更事宜。不到3分钟,汗水已浸湿他的全身。

“我平均一天喝5升水,一天下来都不用去卫生间,汗水都蒸发了。”长时间的炎热和强烈紫外线,现场值班技术员陈玉鹏皮肤被晒得黝黑。

面对高温酷暑,所有建设者虽然汗流浃背,仍然奋战在施工一线。大家的坚持奋战,来自同心协力赶进度的高昂士气,更有着项目工会小组贴心周到的扎实保障。

现场值班室里,安装有空调、冰箱,里面放置了足量的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盐汽水等消暑物品。“这两个大冰箱装的都是冰块,桶装水太热了,根本不解渴,加冰块才能快速满足降温需要。”工会小组组长韩用伟介绍到。

随着气温升高,施工现场也搭起了10多个遮凉棚,每个棚子能同时容纳20多人避暑。中午最热的时候,老工长郭延锋和工友们就到遮凉棚里休息,“午饭时间,棚子里还会供应西瓜、冰镇绿豆汤。”小小遮阳棚,消了暑气,暖了人心。“这天儿又晒又热,从工区出来,一碗绿豆汤,既消暑又解渴。”工人陈为凯赞不绝口,“感谢咱们贴心的‘娘家人’。”

为进一步做细防暑降温工作,项目部特意从国内订购了100多套“清凉防晒衣”,及时发放到项目职工手中。“穿上防晒服,身上是凉的,心里是暖的。”新职工刘林坡激动地说。

同时,项目部还联合业主、WSP安全主管在工区组织开展高温中暑应急救援演练,以“沉浸式”亲身体验让防暑降温常识和中暑急救知识入脑入心,切实提升每位员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员工安危,首要大事。项目团队依然不敢掉以轻心,在施工现场安排了2辆救护车和轮班护士,24小时随时“待命”,为员工健康安全守好“第一关口”。

对数百名外籍员工项目部更是关怀备至,充分照顾到他们的防暑降温和日常生活。“谢谢中国电建!”感受着项目团队的关心,外籍员工Gani和他的工友们纷纷表示感谢。

夕阳时分,当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天边时,沙特桩基项目施工现场处处灯光绽放。伴着钻机轰鸣、滚焊机隆隆、信号工哨响,朦胧月色下,履带吊挺立脊梁,混凝土泵车张开臂膀,壮观激烈的鏖战让这孤寂大漠生机勃勃、风光无限。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