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国内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电联刘永东:深刻把握能源转型规律 为新型储能从具备价值到实现价格创造条件

新华网发布时间:2024-03-28 15:49:31  作者:石海平
3月27日,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下称“中电联”)主办的2024第二届中国储能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兼标准化管理中心主任刘永东在会上表示,储能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深刻把握能源转型的规律,为新型储能从具备价值到实现价格创造条件。

在刘永东看来,发展储能技术和产业,不仅是破解新能源并网、新能源与电动汽车等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难题的钥匙,也是促进多能互补、强化电力系统安全的核心要素,有利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规模化开发应用。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已经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6687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2.1小时。2023年新增装机规模约2260万千瓦/4870万千瓦时,较2022年底增长超过260%。

过去这一年,新型储能技术百花齐放,锂离子电池储能投运单站规模不断提升,300兆瓦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100兆瓦等级液流电池储能项目、兆瓦级飞轮储能项目开工建设,重力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新技术也正在推动落地实施。

“储能作为现代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能源电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刘永东表示,现阶段,储能仍然处于规模化发展初期阶段,技术创新、商业模式以及政策支持,都还需不断完善。他从五个方面对促进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根据电力系统规划需求合理确定储能的规模和类型,提升储能电站利用水平。

“立足储能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和定位,结合当地新能源消纳、资源特性、网架结构、负荷特性、电网安全、电源结构等因素,以电力系统规划为龙头,有序引导建设节奏,避免资源重复配置。”他说,从优化电力系统运行、提高储能利用率等角度出发,应鼓励新能源场站以租赁独立储能部分容量的方式落实调节资源的要求,逐步扩大独立储能(共享储能)比例,提升调用友好性。

二是以市场化为导向,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不足部分还需给予合理的容量补偿/容量电价。

“现阶段我们不可能完全按照电力市场的机制实现储能的价值,还需要以市场和政策支持的方式来共同实现储能的价值。”他认为,在目前机制下,部分地方政府虽然有补贴,但随着储能规模的扩大,补贴难以持续,建立保障新型储能盈利的长效机制,完善电能量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等机制尤为迫切。此外,鉴于新型储能与抽蓄在功能与价值的统一性,建议开展新型储能容量核定研究,科学合理确定新型储能容量核定规则,理顺各类灵活性电源电价机制,出台新型储能的容量电价或者容量补偿政策,推动各类灵活性资源合理竞争。

三是推动多元化储能技术研发。他建议,开展钠离子电池、新型锂离子电池、铅炭电池、液流电池、压缩空气、氢(氨)储能、热(冷)储能等关键核心技术、装备和集成优化设计研究,探索超导、超级电容、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等新一代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

四是创新智慧调控技术。“集中攻关规模化储能系统集群智能协同控制关键技术,开展分布式储能系统协同聚合研究,着力破解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电网控制难题。”他表示,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开展储能多功能复用、需求侧响应、虚拟电厂、云储能、市场化交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研究。

五是做好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研发退役电池健康评估、修复等梯次利用相关技术,研究多元新型储能接入电网系统的控制保护与安全防控技术。”他认为,利用国家电化学储能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助推电池本体安全控制、电化学储能系统安全预警、系统多层级防护、高效灭火及防复燃、储能电站整体安全性设计等关键技术进步,支撑大规模储能电站安全运行。

“储能产业如初春天气般乍暖还寒,虽任重道远,但未来可期。”刘永东表示,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最终将建成以新型储能和抽水蓄能为主,多类型储能协同互补的储能体系,全面满足系统日内调节与短时支撑等方面的需求。“中电联愿与各位同仁一道,共同携手,凝心聚力推动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一起见证储能产业的美好未来。”

2024第二届中国储能大会是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的同期主题会议之一。据悉,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于3月26日在北京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展品覆盖风、光、氢、储等多个领域,共有628家国内外企业参展,1000多种新技术、新产品及综合解决方案现场展示。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