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国内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中经评论:能源转型要先立后破

经济日报发布时间:2022-03-11 09:27:57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提出,绿色转型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先立后破,而不能未立先破。不能把手里吃饭的家伙先扔了,结果新的吃饭家伙还没拿到手,这不行。这一重要论断再次警醒我们,能源转型不可“拔苗助长”,必须立足基本国情,把握好转型节奏,实现不同能源品种间的平稳过渡,先立后破。

历史经验表明,能源转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早在2020年,欧盟国家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已超化石能源。但2021年夏季以来,受气候影响,欧洲风电供给明显下降,大幅增加了对化石能源的需求,导致天然气价格暴涨。从结果看,在新能源大规模接入后,以当前的技术和基础设施规模,尚无法有效保障能源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此外,欧洲“超前”的转型力度已经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经济和社会负担,这些因素都将阻碍转型进程。

过于激进的能源转型目标往往也会导致误判。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各届瑞典政府都会针对瑞典能源供应转型制定大胆的计划。该国在2006年便做出承诺,将在不使用任何核能的前提下,于2020年成为世界上首个不使用石油的国家。根据这一目标,瑞典必须在6年内将一半的一次能源供应转换为可再生能源,难度可想而知。事实上,直到2019年,瑞典仅有30%的交通用能来自可再生能源。

事实证明,传统能源逐步退出,应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当前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突破10亿千瓦大关,占比超过40%。可由于发电可利用小时数远低于燃煤机组经济运行小时数,发电量占比不足总发电量的30%。尤其是装机增速更快的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占比接近25%,但发电量占比不足10%。再加上光照、来风、来水情况都要“靠天吃饭”,可再生能源在当前能源系统中尚难担当中流砥柱。接下来,在持续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投资力度的同时,必须着力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积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健全完善有利于全社会共同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有力推动可再生能源从补充能源向主体能源转变。

与此同时,包括煤炭、天然气在内的化石能源,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压舱石”,又是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的新型电力系统下电力安全的“稳定器”。一方面,我们应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在充分发挥煤炭在能源系统中“压舱石”作用的同时,做到“吃粗粮干细活”,大力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发展现代煤化工,优化煤炭产能布局。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先进煤电,继续有序淘汰落后煤电,最大限度减少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应充分重视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的作用。当前及未来较长时期,我国能源发展进入增量替代和存量替代并存的发展阶段,天然气是碳排放量较低的化石能源,灵活性强,大力发展天然气对于降低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天然气在我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桥梁”作用日益突出。要充分利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坚持立足国内,持续提升国内气田增产增供水平,加快推进“全国一张网”建设,提升互联互通能力,进一步完善储气调峰体系,增强多元化进口能力,多措并举应对可能出现的国际油气供应中断和价格波动。

能源转型在做到“开源”的同时,也不能忽视“节流”。节能是能源消费革命的核心。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年度实际完成降低2.7%,距离完成指标尚有一些差距。未来,要继续把节约能源资源放在首位,实行全面节约战略,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投入产出效率,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从源头和入口形成有效的碳排放控制阀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轶辰)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