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煤电发展路径 推动高效发展

发布时间:2017-02-07   来源:中国电力报


 
  提高煤电灵活性
 
  促进非化石电源充分消纳

 
  “十二五”期间,我国80%以上的新能源电源集中在资源相对丰富的东北、华北、西北等“三北”地区开发建设。由于三北地区新能源消纳能力不足,“弃风、弃光”问题凸显,尤其是冬季供暖期占比接近1/3的热电机组调峰能力受限严重,新能源消纳矛盾更为突出。
 
  煤电是三北地区主要电源品种,提升其灵活性将是“十三五”期间增加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三北地区煤电占总装机容量的60%,其中一半左右为热电机组,预计到2020年这一比例仍将高于60%,热电比重也将有所增加。与之相比,抽水蓄能、调峰气电等灵活电源的占比到2020年仍不足2%。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三北地区电力系统仍将依赖煤电机组进行调峰。煤电机组不但总量大,其灵活性潜力也十分可观:通过灵活性改造,煤电机组可以增加20%以上额定容量的调峰能力。同时,煤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经济性也具有明显优势,灵活性改造单位投资一般不超过200元/千瓦,明显低于新建调峰电源投资。因此,为大幅、迅速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高煤电,尤其是三北地区煤电机组灵活性是符合我国实际的优化选择。
 
  《规划》针对性的提出:加快推动北方地区热电机组储热改造和纯凝机组灵活性改造试点示范及推广应用,“三北”地区热电机组灵活性改造约1.33亿千瓦,纯凝机组改造约8200万千瓦;其他地区纯凝机组改造约450万千瓦,提升电力系统调峰能力约4600万千瓦。在此基础上,综合实施外送消纳、负荷侧管理、优化调度等措施后,“十三五”末我国弃风、弃光问题将得到有效控制。
 
  高效发展煤电
 
  夯实立足之本
 

  “十二五”期间,我国持续推进燃煤机组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改造升级,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2500万千瓦。煤电机组结构持续优化,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比例明显提高,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比重上升到78.6%,单机6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达到41%。全国燃煤发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降至315克标煤/千瓦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五年累计降低18克标煤/千瓦时,年节约标煤8000万吨以上,减排二氧化碳超过2亿吨。
 
  煤电行业需要在能源转型升级浪潮中找准定位、健康持续发展,就必须顺应发展趋势,积极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持续提高发电效率,夯实立足之本。为此,《规划》提出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加大煤电机组节能改造力度、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等综合措施,力争在“十三五”末将煤电平均煤耗继续降低至310克标煤/千瓦时以下。
 
  “十三五”及中长期,煤电行业要跳出传统盈利思路,积极参与正在不断建设和完善的电力市场,有序、清洁、灵活、高效发展,走出一条符合我国实际和未来趋势的优化发展之路。
 
  (作者单位:国家电力规划研究中心)

[上一页][1] [2] 

      关键词: 煤电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