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电 > 综合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河南武陟县供电公司:机井用电权责分明 高标准农田旱涝保收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4-08-16 14:03:00  作者:霍鑫

  立秋前后,豫北平原雨水丰沛、热量充足,当地重要粮食作物玉米已开花结实。实现秋粮丰收,做好这一时期的田间管理至关重要。

  8月12日上午,河南省安阳县瓦店乡5.6万亩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示范区内,51岁的张洪文操控电动多旋翼无人机,在玉米地中喷洒绿色防虫害农药。“喷药,操作无人机,三天能喷完两千亩。大雨下两天,人不用下地挖沟排水,电动智能闸自动把水排走。”他说,“种地越来越省事,现代化的高标准农田让我成了‘新农人’。”


河南武陟县供电公司员工巡检高标准农田配套电力设施。 王向阳 摄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根据《高标准农田建设 通则》(GB/T 30600-2022),高标准农田是指田块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节水高效、农电配套、宜机作业、土壤肥沃、生态友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的耕地。

  春灌、夏种、秋收、冬播,农民按农时劳作。作为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营销部农电处(乡村振兴办)负责人,郭珊珊也形成了根据农时开展农事用电服务的习惯。这几天,她在参与一项有关高标准农田机井通电工程管理变革的研究,希望通过更加科学、规范、高效的管理,让这项民心工程更好地惠农利民。

  “2400亩小麦,平均亩产1400斤。”这是张洪文今年夏粮的收成,这样的产量,过去他想都不敢想。“以前村里机井少,用电浇地需要从家里扯一根线到地头,得花钱买电缆、开关,很费事,安全也没有保证。用柴油机,一个人一晚上要守着4台水泵,通宵还浇不完。水浇得不透、不及时,一亩地能打800斤粮食就不错了。”张洪文回忆。

  张洪文遇到的情况并非个例。为了及时灌溉农作物,2020年之前,各方自发、多头建设机井及相关提灌设施,但是部分设施标准较低、布局不合理、缺乏维护,无法长时间大负荷运转,农忙时反而耽误灌溉。

  粮食生产命脉在水利,变革势在必行。

  2020年,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南省理顺农业灌溉用电设施建管体制实施方案》。据此,从2020年3月起,全省农田机井新增和存量10千伏高压用电设施部分,由国网河南电力负责建设改造并管护;新增和存量380伏低压用电设施部分,由县级政府农业农村部门负责建设改造,由县政府成立的用水合作组织负责管护。

  “这次变革理顺了农田机井供电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新机制下,投资、建设、管护界面清晰合理。”郭珊珊说。

  2020年以来,除了履行相关职责,国网河南电力还组织人员广泛调研,编制机井通电工程典型设计方案,使河南农田机井供电设施有了全省统一的高质量建设标准,过去多头建设导致的工程质量问题彻底解决。

  考虑到现代农业规模化作业、保障耕地安全等新需求,国网河南电力依托营销业务应用系统开发专用农业用电监测功能模块,快速响应农业生产用电报装、抢修需求,全面推广“刷卡浇地”等灌溉用电方式;实施抗旱保墒等农田机井包保责任制,做好农田机井供电设施隐患排查处理、灾后恢复重建等专项工作,让高标准农田的优势充分发挥。

  机制顺,权责清,电通水畅保丰收。“现在的高标准农田,井、电和控制系统都是成套的,一点不用我们农民操心。只需要刷刷电卡、点点手机就能联网浇地,再也不用排队。亩产上千斤是平常事。”张洪文说。截至2023年,河南省8000多万亩高标准农田支撑全省粮食年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

  变革步伐不断向前,创新举措落地见效。为进一步提升高标准农田防洪抗灾水平,保障耕地安全,2022年以来,河南省在广润坡实施14万亩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示范区项目。

  作为项目参与方之一,国网河南电力聚焦满足8种现代化农业灌溉模式,以及实时气象监测、远程综合监测和控制等智慧农业用电需求,高标准重新规划瓦店乡相关区域农网,已新建配电台区14个、新增配电变压器容量1700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6.1千米。农田中增设了电动智能闸,洪涝时可将田内存水通过沟渠自动排至泄洪河道,做到“一日暴雨一日排出”,降低农作物受淹、农田受损程度。

  拥有不再“靠天吃饭”的底气,张洪文探索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扩大粮食种植规模。相关村民不仅拿到土地流转费,还通过职业技能培训在家门口打工挣钱。

  促进农业现代化的电力服务还在持续优化。国网河南电力利用数字化手段推进城乡供电服务均等化,今年还下达了专项配套配电网工程692项,计划新增(改造)配电变压器3360台、10千伏线路1853.4千米。全省新建的550万亩高标准农田将因此受益。(霍鑫)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