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节能环保 > 垃圾发电

一座超大城市12年的垃圾处理“突围”之路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9-24 08:57:19  作者:广州日报

垃圾吊指挥员将垃圾投入进料口,熊熊火光照亮了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资源热力电厂(二期)的焚烧炉。

9月23日,广州市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点火试烧垃圾,标志着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广州这座超大城市,正式突破了垃圾处理的困局。

“突围”的同时,二期项目试烧还让广州又新增了三个“全国第一”的标签:

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

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城市;

国内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城市。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的中心城市。超过1800万人在这里创造着财富与机遇,同时,每天也产生超过2万吨生活垃圾。然而,凭着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硬实力,广州悄然实现了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焚烧”接手“填埋”

广州规划彻底打破“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广州的生活垃圾产生量剧增,以往,城市对垃圾都采取填埋的方式,垃圾正成为都市现代化过程中的沉重负担。

2002年,广州兴建的亚洲最大生活垃圾填埋场投入使用。让人没有想到的是,7年后的2009年日均垃圾接收量已经满负荷。据介绍,2009年,广州市日均产生生活垃圾1.17万吨,且每年以5%左右的速度增长。彼时,广州仅有一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能力1040吨/日,生活垃圾焚烧率仅为13%。

“广州的垃圾一天不处理,能铺满近10公里的东风路,厚度达0.5米以上;假如一年不处理,能堆成近三座越秀山!”广州市城管部门提交的一份报告,引起了广州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重视。如何按照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发展新思路,解决垃圾处理问题?垃圾焚烧发电则是最为直观的碳减排路径。

经过反复研究后,广州市做出了以循环经济产业园组团布局,在全市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布局统筹规划建设7个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决定。

这一决定将焚烧、生化、填埋等生活垃圾处理设施以组团的形式集中在一起,打造成为固废处理为主、资源共享、设施共用的绿色低碳环保园区。彻底打破“填埋”为主的垃圾处理方式,建设“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填埋兜底”的分类处理新格局,最终实现垃圾“零填埋”。

决策透明、公示及时、广泛征求意见

化解垃圾焚烧厂“邻避效应”

实现“零填埋”,意味着广州需要建设更多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然而,环保设施“邻避问题”向来突出,公众普遍有“不要建在我家后院”的心理。

早在1991年,广州就启动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的筹建工作,但直到2005年,广州第一个垃圾焚烧电厂才投产启用,环保设施“邻避问题”突出,全社会对“垃圾焚烧厂”的偏见让这把“变废为宝”的火迟燃了10多年。

通过深入调研,工作人员了解到,‘邻避’项目引发的反对,主要源于信息公开不及时、决策过程不透明、建设手续不完备、科学宣传不到位等情况。

于是,广州市以充分尊重社会公众的知情权和表达权为原则,在热力电厂选址工作中,各区政府公开表示:对多个备选地址展开环评,综合公众意见、环评结果、专家意见确定选址,最终选址结果由公众决定。

为增加“沉浸式体验”,广州市还多次组织项目周边群众赴国内外先进地区考察调研,并在已建成运营的第一资源热力电厂设立公众开放日制度,组织社会各界代表开展“万人行”参观活动,通过参观对比,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纳垃圾焚烧的理念。

经过几年的努力,广州在全市初步形成了对垃圾处理的社会共识。

2010年,广州陆续启动了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资源热力电厂一期项目的选址工作,2015年开始同步建设,创造了全部项目两年半左右建成投产的广州速度。2019年底,广州又同步建设五个垃圾焚烧电厂和四个生物质处理项目,全部项目平稳落地,实现项目实施“零纠纷”。

此外,广州建立相应的生态补偿机制,按照产废者付费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本区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外区垃圾时,按有关标准为属地居民发放生态补偿金。

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环保科教中心,是黄埔区首家以固体废弃物处理为主题的教育展厅。

黑科技让生活垃圾“变废为宝”:

100户家庭,有2户在使用垃圾焚烧发的电

走进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公园,眼前的美景,就颠覆了人们印象中垃圾处理厂的固有印象。碧空万里无垠,绿树掩印着青山,从空中俯瞰,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公园藏在一片青山的怀抱之中,在蓝天和绿树的掩映下,仿佛一个神秘的城堡。沿着小路蜿蜒而上,灌木点缀在舒缓的山坡,精心布置的园艺景观、色彩鲜艳的慢行步道,岭南园林景观移步换景,仿佛山丘之间长出的一个花园。

如今,七大循环经济产业园摇身一变成为环保公园,在全国首创了“循环经济产业园+环保主题公园”模式。其中,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仙村循环经济产业园还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这些循环经济产业园不仅拥有“颜值”,还拥有变废为宝的黑科技。

“现在,广州市平均每一百户家庭里,就有2户在使用的是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在广州环投旗下的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的环保科教展厅里,讲解员介绍,以福山循环经济产业园内的广州市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为例,项目一期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4500吨,年发电量可达5.4亿度,可满足2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需求。

“第三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配有6台日处理能力800吨的焚烧炉、3台50兆瓦汽轮发电机组。”李水江表示。

在垃圾焚烧处理中,烟气的排放是市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广州市第六资源热力电厂以及各二期项目的烟气处理采用世界领先的“双脱酸双脱硝”烟气处理技术,排放指标不仅优于国标2014,还优于欧盟2010排放标准。同时,项目还首次采用超高压带内再热参数机组,是世界生活垃圾焚烧领域最高参数机组,发电效率比一般垃圾焚烧电厂高出10%以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数据显示,2019年-2020年,广州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从668万吨增长至734万吨,其中,焚烧处理由312万吨增长至512万吨,焚烧占比由47%增长至70%;填埋处理由339万吨下降至209万吨,填埋占比由51%下降至28%。2021项目建成后,广州无害化处理垃圾总量预计将达893万吨,其中,焚烧处理748万吨,占比84%;生化处理占比16%,完全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环保搬迁为民谋利、共建共享

热力电厂建设带动乡村振兴,实现双赢

随着各资源热力电厂一期投产启用,在城市生活垃圾悄悄地进入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同时,项目周边群众的生活也在悄悄改变。

按照规划,广州市对位于各循环经济产业园周边共6条村的数十个经济社实施了环保搬迁,在广州市制定的“为民谋利,共建共享”思想指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认真解决项目所在地群众的每一项诉求,在政策允许范围内让更多群众得实惠,实现“双赢”。

据介绍,广州市修订完善《广州市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区域生态补偿办法》。每年全市安排专项生态补偿费拨付到属地政府,直接用于项目周边环境整治改善、市政配套改造升级、集体经济扶持发展、居民体检和生活补助等,真正让周边群众从中受益。

为村民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发展了乡村经济。据介绍,通过乡村振兴、千企帮千村等行动,广州环投集团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帮助产业园周边的乡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改善美化村容村貌和居住环境、吸纳周边村民到项目就业,投入帮扶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

在距离鳌头循环经济产业园一公里外的潭口村,记者看到,在广州环投旗下的环投从化公司的帮扶下,潭口村民乐中学一改校园路面泥泞、基础设施落后的情况,如今,民乐中学的70余处设施在环投从化公司的帮助下完成提升改造,学校还有了属于自己的校园舞台,帮扶成果获得了潭口村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而今后,随着产业园打造为公园和旅游景区,前来观景游玩的游客也将为周边乡村带来经济效益。

广州成为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型城市

今日,5大资源热力电厂二期项目点火试烧,加上此前已建成的资源热力电厂处理能力,广州生活垃圾焚烧设计处理能力达到3.3万吨/天,生化设计处理能力达到0.61万吨/日,已基本形成了“焚烧为主、生化为辅、循环利用”的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新格局,不但让广州创造了三个“全国第一”:国内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排名第一的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的超大城市;国内第一个实现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能力满足城市未来发展需求的城市,还为满足城市未来15年发展提供了垃圾处理的坚实保障。

“根据测算数据,将完全满足‘十四五’期间以及未来一段时期广州市生活垃圾日产生量的处理需求。”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陶镇广表示,“在以后的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只要市民群众‘分得出来’,我们的终端设施就能够‘处理得掉’。”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徐海云表示,如今广州市建成的垃圾焚烧处理能力不仅着眼于现有生活垃圾及时处理,还统筹考虑旧垃圾填埋场存量垃圾的处置,必将为国内推进“双碳”目标做出典范。

三个“国内第一”标签的诞生,让广州站在城市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起点上,广州正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朝着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而不懈努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