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听,这丰收在望的声音

水电八局发布时间:2023-10-30 14:50:13  作者:杨清漪 王鸿昌

秋临大地,众鸟欢唱,和风吹拂,溪流低语。在韶山灌区,秋天的声音,是渠道上人和自然和谐相伴的愉悦欢欣,是鸟鱼嬉戏激起的白浪水花,是田间地头一派忙碌脚步匆匆的希望之声……

10月20日下午4点整,爆破现场警笛长鸣,预示着爆破即将开始。伴随着一声声闷响,韶山灌区项目楠竹长虹渡槽逐跨倾倒落地,成功爆破。爆破时,旁边的村民振臂高呼,来年又能见渠道水清。

楠竹长虹爆破工程属于超危大工程,现场环境复杂,居民住户众多。为确保爆破任务顺利完成,项目开工伊始就着手准备爆破事宜,成立了以项目经理为组长、项目安全总监为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组员的楠竹长虹渡槽专班工作领导小组,积极与当地政府、公安系统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对爆破施工方案的重点、关键点、主要对策及飞石控制、周边环境监测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筹划,并制定了有效管控措施;积极对接附近医院,确认应急救援医院,制定应急救援路线;设立警戒范围及临时警戒点,对警戒范围内的道路实施封闭交通,疏散人员和车辆,并在警戒点放置安全警示牌并派专人进行警戒。

“村民们都是在渡槽边长大的,‘蓝天白云,夏天在渡槽上吹着凉风,看脚下远方的大片农田,颜色随季节而变化’别提多美了!他们有感情,又怎会不希望灌区好呢!”爆破结束后,大家谈论起筹备事宜中的最难点,主要分管该工区的项目副经理冯磊说因需要进行电力改迁和临时租用林地,协调是最为困难。他曾多次挨家挨户登门拜访,几乎每天都是游走在当地村落各家各户,向当地村民讲述爆破的重要性,还在村委干部的协助下召开协调会,站在村民角度安抚交流,耐心商讨林木砍伐、租地等事宜;同时在爆破前进行入户调查,勘查房屋现状。

事实上,渠道边不仅有五十多年来风雨的见证者,还有无数夙兴夜寐的建设者。望着迅速进场进行清理作业的工人队伍,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脸上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思绪飞回到了数年前,他说:“韶山灌区对于我来说,太亲切了。”

“娘啊娘,有女莫嫁涟河旁;天干三日田开坼,大雨一夜成汪洋。”半世纪以前,涟水两岸,水旱交织、民不聊生。1965年6月28日,中共湖南省委、省人民委员会发出《关于修建韶山灌区工程的决定》:要求举全省之力,坚持高质量、高标准,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多快好省地建一个水利灌溉样板工程,力争在1966年春耕生产之前基本竣工,以彻底结束湘中大地旱涝频发、民不聊生的悲惨历史。

振臂一呼,应者云集。韶山灌区工程于1965年7月1日正式开工,修建韶山灌区的消息像报喜鸟一样飞遍三湘大地,各地干部群众摩拳擦掌、踊跃报名,10万建设大军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开赴建设工地,其中就有一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水利水电机械化专业施工队伍,中国水电八局的前身——柘溪工程总队,这支几乎与新中国同龄的队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带着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开启了与共和国同行的使命之旅。顿时,在100多公里长的战线上,红旗招展、人声鼎沸、炮声隆隆。

“自从韶山灌区修建好后,50年了,我们的农田灌溉再也不是问题!”老爷爷自豪地望着渡槽旁金黄的稻田,眼中满是热泪。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这句诗句恰如韶山灌区的真实写照,自建成57年来,它为湘中大地粮食生产丰收、为国家粮食生产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韶山灌区纵横三市七县,从山间的清泉源头,到田间的小河小溪,再到水渠和渡槽,水源源不断地流动着,滋润着100万亩农田,囊括2500公顷田地乡村,在这片土地上,农民们劳作着、孕育着丰收的希望,这里有山有水有渠道有渡槽有隧洞,有水库有田野有人家有鸡鸭。

农谚说:“多收少收在于肥,有收无收在于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韶山灌区改造项目自2021年冬季开工建设,计划通过5年左右努力,把韶山灌区建设成为“高效节水型、智慧管理型、特色文化型、 绿色生态型”的“四型”灌区,实现灌区设施完备、工程安全、灌溉高效、管理先进、防灾有力、生态健康,成为南方地区灌区现代化改造示范灌区。灌区建成后,累计可灌溉106万亩良田,灌溉效益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三湘大地五谷丰登的景象将越来越浓。

一渠水长流,丰碑永屹立。行走在金秋的田野上,银田盈笑,涟水欢歌,稻谷金黄,瓜果飘香。且听,这丰收在望的声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