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领跑者”计划继续发力的六大趋势

发布时间:2016-07-11   来源:本站编辑

光伏“领跑者”计划自2015 年推出以来,通过高标准的技术和效率要求,促进企业良性竞争,加快技术和应用创新,带来了一系列的利好。当前,我国光伏产业已逐渐向高效化转型,产业的发展逐步规范和优质。那“领跑者”计划将如何继续发力呢?将有哪些新的着力点呢?

一、领跑者基地再扩容

为响应国家能源局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国内各光伏厂家都在积极完善自身技术,以期达到领跑者标准。虽然2015 年只有大同采煤沉陷区1GW 领跑者基地获批,但是随着大同、济宁、包头、阳泉等地纷纷申报建设领跑者基地,基地扩容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

此前,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梁志鹏也曾强调,“十三五”光伏行业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实现产业升级。“我们现在已经在尝试做的,就是加大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的建设规模。”“2015 年我们已经启动了大同这个100 万千瓦的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后面还要启动好几个,到2016 年我希望光伏领跑者示范基地规模达到300 万千瓦以上,甚至更大一些。”

目前要加大产业转型的力度,现在还有很多低品质的组件在充斥市场,而我们很多高效的产品都销往了海外市场,只有进一步扩大“领跑者”计划,才能把更好更优质的产品留在国内,提升国内电站质量,当前“领跑者”示范基地的规模还不足以支撑先进光伏产能的大规模释放,建议加大“领跑者”计划的实施力度,促进产业的进一步转型升级。

二、质量和效率标准进一步提高

与常规的组件相比,“领跑者”先进技术组件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实现了单位面积装机容量5%——8% 的提升,对促进光伏发电成本的下降有明显影响。相对常规组件而言,先进技术组件由于具备较高的转换效率,大大降低了电池、组件生产的单位折旧、单位材料、单位人工成本,降低了每瓦电站投资的工程成本,能够使光伏发电成本下降0.08 元/ 千瓦时以上。

可以说,行业期望的是通过领跑者项目等各种政策手段的推进,最终降低度电成本,实现光伏平价上网。而提升电站发电效率和质量是必然手段。

就整个光伏产业而言,随着一些“领跑企业”成为业内标杆,将带动产业内的其它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转换效率,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良性竞争与发展。国家能源局推出“领跑者”计划使中国的制造业向高端发展,从目前的情况看,全国有20% 左右的产能可以满足“领跑者”计划的要求,如果“领跑者”在未来能进一步提高要求,会促进中国光伏行业整体水平的发展,进而与世界接轨,甚至会超越全球的光伏制造水平。

随着产品技术和制造工艺的持续进步,光伏制造将更趋近于半导体的精密制造,产品集成化程度更高。光伏技术的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也希望“领跑者”计划的指标能够与时俱进。

三、给领跑企业实际性的财政支持

为响应国家能源局的光伏“领跑者”计划,国内各光伏厂家都在积极完善自身技术,以期达到领跑者标准。对实施“领跑者”计划效果较好的制造端和电站企业,或许应该予以重点的政策和电站指标配额支持,制定财税、金融的扶持政策。

通常,大家对“领跑者”的关注点集中在前半段,包括促进产业技术升级、淘汰落后产能等,这个效果非常明显。

从投资方的角度,大家还关心参与“领跑者”的企业能不能有效益,能不能持续生存,因为项目实施完成以后,后续的运营如果出现困难,会对整个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国家制定了逐步降低电价的措施,从大趋势说是个好事,但从收益角度面临了一定的困难。有些地方政府以合理的政策帮助投资商降低土地成本,加上企业技术进步降低电站投资成本,这对电价下降、反促产业升级都是好事。

“领跑者”计划对优秀企业是有利的,他们有充足的技术储备和资金,能够在保证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效率,而一些小企业就较难在短时间内进行技术改进。优秀的企业一直都致力于效率的提升,他们在提升效率的成本控制上能做得更好。虽然小企业也会向这方面努力,但是他们可能面临无法获得可持续订单来支撑高效产品的销售,并且成本也是劣势,竞标后利润会被压低。只有投资方能够生存、项目能够生存,行业才能持续发展。

领跑者计划非常好,但是后续能不能在电价上、消纳上有一个良性的机制,是值得担心的。我们看到有一种趋势,这几年大家从大的层面上呼吁治霾、降低火电,但是近两年火电装机容量依然在逐步上升,反倒在一定层面上压缩了清洁能源发电的空间。全行业一定要呼吁一个良好的新能源消纳机制,给企业一些实实在在的财政支持,让领跑者效益更好地持续下去。

四、智能化水平或成为重要指标

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技术革新的引领下,我国光伏产业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并有望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2015 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互联网+”智慧能源发展的指导意见》,“互联网+”的能源版本正式面世,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下,与其一脉相承的“智能光伏”再次受到瞩目。

未来一段时期,国内外光伏市场需求旺盛,高效和可靠性不再是衡量光伏产品的唯一指标,光伏制造的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以及未来全球虚拟工厂成为光伏产业升级的主要趋势,光伏制造的智能化水平有望逐步提高。

有关数据显示,截至2015 年底,中国光伏累计装机约43GW,跃居全球第一。到2020 年,全球公用事业规模光伏运维市场将达到390GW。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规模,如何通过运营维护来提高光伏电站的发电效率、降低运维成本,保障光伏电站收益的最大化,已成为光伏投资者们最为关心的问题。

实施智能制造是推动光伏产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重要途径。目前,部分光伏制造企业经过自主研发创新,实现生产线智能化、信息化升级,使产线人力成本降低70% 以上,产品良品率平均提升近1 个百分点,且设备投入可在1-2 年内收回,大幅提升了企业的盈利能力。

中山大学沈辉教授也表示,中国光伏产业的进步分为三步曲。第一步,是太阳能电池做到世界第一; 第二步,是组件做到世界第一; 第三步,是多晶硅材料做到世界第一。“现在,哪个国家能够引领光伏电站运维管理潮流成为瞩目的焦点。”

相比传统电站,智能光伏电站具有更多优势:

1、智能光伏电站的内部收益率IRR 相比传统电站提升3%以上。2、25 年的系统可靠运行免维护设计。3、光伏电站装机容量的实际利用率高。4、组串级的智能监控及多路MPPT 跟踪技术,确保电站“可视、可信、可管、可控”。5、智能光伏电站“可升级、可演进”。6、能主动电网自适应技术实现电网友好。7、主动安全。

“用户体验”是互联网的核心思维,也是光伏企业发展的不二法门。光伏电站智能化,不仅为不同地区、不同场景的电站提供契合自身的解决方案,在降低运维成本,提高光伏电站收益方面更具优势,是我国智慧能源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光伏发展的新趋势。智能化未来有望成为领跑者计划的重要指标。

五、分布式也应该有一个领跑者计划

分布式光伏从2014 年开始就是全国光伏的热点,经过2015 年到现在,分布式光伏发电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光伏发电的前景会越来越光明,越来越宽广。

随着我国西北部地区地面光伏电站的逐渐饱和以及光伏平价上网的条件达成,未来国内分布式光伏将迎来发展高潮。按照国家“十三五”太阳能发电规划,分布式光伏发电规模将显着扩大,配合储能技术的成熟,全国将形成西北部大型集中式电站和中东部分布式发电并举的格局。

我们现在看到整个市场发展趋势,还是从西部转移到中东部,希望光伏这种既能分布式也可以集中式开发的电力能够尽可能的贴近市场。优质的分布式电站更靠近用电方,更受青睐,更具有广泛的市场和潜力。而未来随着国家和地方解决分布式光伏困局的政策密集出台,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融资体系建设将逐步完善,分布式光伏发电备案、并网、补贴等政策执行力度和效率将得到加强,未来分布式光伏很可能占据光伏市场的大半江山。

分布式在广泛发展的同时,可能会出现各种不规范的秩序和质量问题,因此也需要一个政策来规范和助推,通过竞争来优胜劣汰,达到更好的市场要求,带动产业的更优质发展。

六、第三方认证走向规范化

领跑者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不妨规定一些时间节点,例如在“领跑者”计划实施几年后,把“领跑者”的标准转变为行业的准入门槛,从而通过标准不断升级来推动整个行业的进步。

目前的各种迹象表明,“领跑者”计划是一项不亚于“3C”认证、不亚于“能效”指标的创新计划,是引领光伏质量健康向上的大布局、大手笔、大思路,任何唱衰、怀疑、迟滞、消极的应对,都将会成为阻挡历史车轮的绊脚石被搬走; 而那些真正顺应“领跑”思路,积极投身领跑计划,从技术准备到行动都在为领跑做积极准备和应对的企业,才有可能成为认证企业中的领跑者。

要保障各个认证公司所做的领跑者认证是统一标准的,测出来的组件效率都是可溯源、可比对的,各个认证测试机构的能力是可考核、可提高的。并引入合理的竞争机制,让领跑者产品享受性价比最好的第三方。不仅仅是要考虑是否可以引入国外的第三方认证机构,如果他们有能力、甚至更可信,完全可以让他们一起参与到领跑者产品认证中来,毕竟领跑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促进光伏制造业整体质量和技术的提高; 还包括授权更多的国内测试机构成为认证企业,促进、呼吁能将他们的测试能力转化为认证能力,具备为领跑者产品做第三方评估的资质。

“领跑者”计划一直以促进产业升级为目标,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果。在日新月异的今天,该计划也应与时俱进,及时完善和创新,已最前瞻性的视角和最权威的标准带领光伏产业持续领跑!

      关键词: 电力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