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价下调 光伏大限将至?

发布时间: 2016-05-20   来源:本站编辑

国家能源局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3月,全国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14万千瓦,同比增加52%。业内专家认为,惊人的装机增速,是光伏企业对于“6.30”电价调整的应激反应。在走过电站建造初装成本一次性补贴的1.0时代后,全电量度电补贴的2.0时代也将结束,我国的光伏产业正在进入新补贴时代。

无补贴,则无光伏产业。这是光伏业内人士的共识。

从欧洲开始的光伏补贴推动了人类利用太阳能的进程,也推动着中国成为了世界第一大光伏电池生产国。

2011年,欧洲市场逐渐饱和,光伏产能需求比从41:16.7剧降至63:21。为此,中国推出电价补贴制度,希望能够借此消化过剩产能,帮助中国的光伏企业渡过难关。

“补贴是国家扶持以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的一剂良药。在补贴之下,光伏产业得以快速成长。”苏美达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市场部总经理袁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诚然,2011年以来,中国的光伏电站和分布式项目迅速蔓延。截至2015年底,中国连续三年实现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第一,累计装机总量约43GW,已经成为全球光伏发电装机容量最大的国家。

就在此时,国家发改委下发通知,决定进一步下调光伏电站的上网标杆电价。

按照规定,2016年以前备案纳入年度规模管理的光伏发电项目,如果未能于2016年6月30日前完成并网发电,将执行新的电价标准。这意味着,Ⅰ类、Ⅱ类和Ⅲ类资源区的光伏电站度电补贴将分别下降0.1元、0.07元和0.02元。

“这表明,我国政府已经开始意识到,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和国际大环境的变化,当前的补贴政策已经不能适应光伏产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长期关注光伏补贴的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熊永清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国补”拖欠,“地补”惊人

“中国光伏补贴的1.0时代是‘金太阳+建筑一体化’阶段,这时期的项目主要是屋顶项目,补贴的主要形式是电站建造初装成本的一次性补贴。但由于初装补贴仅仅针对装机量,忽视了电站的发电量,导致部分电站的设备和建造质量都差强人意,仅实施了3年,1.0阶段就结束了。”袁全说。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也告诉记者,“金太阳工程”时期的补贴方式是有问题的,出现了很多骗补的现象。

2013年8月,国家发改委在《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文件中明确提出了沿用至今的光伏补贴模式,使得光伏进入了全电量的度电补贴时代。

按照规定,光伏电价超出煤电价格的部分需由财政负担;而分布式光伏发电自用后的剩余电量,则按脱硫煤电上网价收购,同时实行每度电0.42元的国家补贴标准,也由国家发放。

自此,中国光伏发电装机总量飞速增长,很快从2013年底的17.5GW一跃而至2015年底的43GW。

与此同时,随着技术进步,光伏发电的成本正在快速下降。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晶科能源CEO陈康平告诉记者,目前,西部地区光伏发电的成本约0.6-0.7元/千瓦时,中部地区的成本约0.8元/千瓦时。

对照2013年8月发布的每千瓦时1元、0.95元和0.9元的上网标杆电价,即便是少有“地补”的地面光伏电站项目,其盈利能力也非常可观。“2015年,光伏电站开发投资的内部收益率超过10%,远高于制造业平均水平。”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在今年1月举行的“光伏行业2015年回顾与2016年展览研讨会”上说。

而在地方补贴的加持之下,分布式项目的盈利能力更加惊人。

“据我了解,在北京,依靠融资租赁(融资成本起码在8%),已经有分布式发电项目能够做到4年就收回成本。”中国能源经济研究院光伏研究中心主任、首席光伏产业研究员红炜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背景下,“4年就收回成本,这个回报率是相当高的”。

上述项目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好的投资回报,主要原因在于,北京针对分布式项目的补贴标准较高。“除了0.42元/千瓦时的‘国补’,(在2015-2019年间)还有0.3元/千瓦时的市级补助。可以说,是国内最好的补贴价格。”红炜说。

除了北京之外,上海、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区也纷纷在“国补”基础上加码省级、市级甚至县级补助。资深光伏从业人士王淑娟就曾撰文指出,在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国省市县四级光伏补贴总和居然高达1.3元/千瓦时(地方补贴期限为5年),几乎是国内大部分地区的煤电标杆上网电价(0.38元/千瓦时)的4倍。

对此,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王文静接受《经济》记者采访时评价说:“最近半年到一年,光伏制造行业部分企业的财务报表确实又变得比较‘好看’了,盈利水平又提高了。”

同时,除了直接受益于补贴的光伏电站和分布式项目之外,位于产业链中游的光伏制造业企业也逐渐走出低迷。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33家光伏制造业规范企业平均利润率为4.7%,比2014年提高了30.6%。“这给光伏补贴下调留出了一定的空间。即便如此,这些企业基本上也只是大型常规制造业的利润率,并不是暴利。”王文静说。

红炜则指出,较高的收益保证使得中国的光伏市场发展迅速,但缺乏秩序、并不规范。“现在,中国的光伏市场靠得更多的还是人际关系,黑箱操作的情况非常突出。我和这个省长、市长好,我就能够拿到‘路条’。什么‘歪瓜裂枣’企业,靠关系都能钻进来,把市场都搅乱了。”

补贴“催熟”的光伏产业还引发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尽管光伏“国补”的重要来源——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费的征收标准一再提高,已经从2006年的0.001元/千瓦时飙升至2016年的0.019元/千瓦时,但仍然难以满足急速膨胀的光伏市场需求。

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收入514.87亿元,支出519.15亿元,其中用于太阳能发电补助的金额82.29亿元。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2015年底,光伏发电项目累计被拖欠补贴大约400亿元。

补贴新时代正在来临


“由于光伏发电初始成本较高、消费者的消费惯性以及市场的预先锁定,光伏产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扶持。这也是发达国家扶持新兴产业的普遍做法。”熊永清指出,光伏产业初期投入大,但投资回收期长,很难在短期内获利,且有资金流断流的风险。因此,政府对于光伏行业的补贴必不可少。

但是,在产业进入规模化生产后,光伏产业经历了技术和市场的检验,逐渐开始走向成熟,政府应当及时地调整补贴的重心,并逐步弱化补贴,引导光伏企业走向市场化进程。

王文静也表示,下调电价补贴是大势所趋,但需要经过详细测算。“从国家能源替代的角度考虑,下调补贴是对的。但是,下调的速度以及区间,应当考虑制造业和电站的收益。”

他还指出,下调电价并不能解决补贴拖欠问题。“假如补贴原来是10元,现在下调到8元。也许企业还是有利润空间的。但是,如果即便是8元也不到位,那问题就更严重了。光伏企业可能会死得更快。”

光伏企业却并没有那么悲观。

随着光伏电站整体建造成本的逐步下降,“产业界也已经注意到,补贴金额也在逐步下调”,袁全说。但在他看来,这不仅是补贴2.0时代的结束。更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地面光伏电站补贴拖欠严重,补贴额度也在下调,但分布式度电补贴并没有下降。另外,比起申请“路条”,分布式门槛相对低,又容易就地消纳。

与此同时,各地财政给出的地方光伏补贴大多用于支持分布式项目。相较“国补”,很少出现拖欠现象。“据我了解,地方补贴很少会拖欠。因为凡是有地方补贴的,一般都是在经济发达或电力负载地区。一般比较有钱,拖欠的情况很少。”红炜说。

因此,袁全认为,这将为分布式项目的发展提供契机。“我们已经把分布式项目作为未来的发展方向,开始战略布局。”

除了苏美达之外,天合、晶科等光伏企业也在纷纷加码分布式。就连工程机械巨头三一重工,也提出将在未来5年投资300亿元用于分布式光伏。这意味着,它将拿出自身销售收入的60%用于分布式光伏。

袁全还特别指出,和传统能源领域的资金均来自国家资本不同,光伏领域尤其是分布式光伏领域的资本来源和资本运作模式要更为多元化。针对分布式光伏项目的发展前景,如果完全依靠第三方在业主屋顶投资项目而业主不能深度参与投资全过程,将很难真正大规模推动分布式业务的健康发展。“为此,苏美达推出了国内首例光伏电站发电量保险。这样一来,业主主投的项目建成并网之后,在3-8年的时间内,国家给予分布式的政策红利将由业主享有,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业主、社会投资者和专业投资机构主动地深度关注并参与到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投资中来。” 

      关键词: 电力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阿里云ECS服务器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