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扎根基层12载,踏实工作的态度从未改变;他服务设备12年,真情为企的信念从未黯淡,他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事迹,却用平淡而琐碎的故事抒写着对企业的奉献与忠诚。
每天七点整,总会有一位身着工作服,手拿听针的年轻小伙来到刺耳的汽机房,在设备和管道的丛林里穿梭逡巡,他就是蒲洲发电设备维护部汽机一班作业长——王健。今年35岁的他是一位十足的“80后”。
王健从小在电厂长大,耳濡目染了父辈的电厂情怀,小时候的他就梦想着自己有朝一日也能成为一名自豪的电力工人......。而命运之神也眷顾了这个痴迷的小伙子,2005年部队复员后,王健如愿分配到永济电厂,并且选择了汽机检修专业。这是一个危险性高、工作强度大,别人都避之不及的工种,而他却主动要求,这着实让人感到意外。“转机检修理论深,技术性强,工作具有挑战性。”王健如是说。在汽机维护上,王健一干就是十几年,真正做到了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他从最底层的岗位干起,勤学理论,苦练技术,凭着过硬的业务技能,他便很快从同龄人中脱颖而出。
“做一线工人,不能只是简单的‘流流汗’,更多的应该是‘过过脑’,设备维护不是简单地换个阀门、听听声音,而是要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根源所在。”工作多年,王健总爱这样说。那密密麻麻的笔记和巡检记录便是他在工作上认真负责、努力付出的最好见证。
在他的巡检记录本上有这样一条记录:#1机6.3米汽缸下地面上有一块足球大的水迹。就因为这条记录,王健连续三天三夜忙碌在生产现场。确认漏点、翻阅资料、金属探伤......每项工作,他都要严格把关,不允许有丝毫马虎,有工友心疼地说“王健休息一会吧,”可他却带着严肃的神情回答:“时间就是电量,我们耽搁不得呀!”。因为当时机组需要紧急启动,下缸保温内滴水漏点必须在启机前消除,面对如此艰巨而紧迫的任务,他只能舍弃休息和吃饭时间,全身心地投入抢修中。就这样王健在脚手架上猫腰弓背一站就是几个小时,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终于在经过72小时的紧急抢修后,共消除了定位销前、后裂缝,高压内、外缸疏水裂缝等六处设备隐患,确保了机组的按时启动。
十几年如一日,王健对待工作的痴迷不变,热情不减。在工作上他可以说是爱岗敬业的典范,可在家庭里,王健就不是好儿子、好丈夫和好爸爸了。2010年隆冬的一个夜晚,#1机高加出口门刺汽,正在睡梦中的王健被单位紧急召回。当时妻子也不在家,但险情就是命令,来不得半点含糊,他匆忙穿上衣服往单位赶去,等到缺陷消除,已经是凌晨两点了,此时他才想起独自一人在家的儿子,便慌忙往家赶,在快到家门口时,看见了一个衣衫不整的幼小身影在寒风中晃动,他睁大眼睛一看,正是自己的儿子。王健跑上前一把抱起冻得发抖的儿子,将他紧紧地搂在怀里,顿时他泪如泉涌。王健说:“那天,那段不远的路程,我抱着儿子却走了很长时间。”憨厚的王健并没有对妻子隐瞒,而是如实的将这件事告诉了她,妻子并没有大发雷霆只是默默地道了声:“谁让我们是王健的亲人呢?”。
在和王健谈及他的家人时,他的眼神中依稀流露出了一种难舍的“隐痛”,王健说:“自从工作后,为父母、为妻儿做得真的太少,少到父母生病时一杯热水也送不到床榻边,少到妻儿哭泣时一个实实在在的温暖肩膀也给不了!亲人们都知道我忙,现在遇事根本就不跟我说了。是呀!每每他们需要我的时候,不是抢险就是大修,实在是没有时间......”,眼里那一抹泪花一闪而过,满满的自责和无奈。
工友们曾和他开玩笑说“应该很后悔自己从事了这样的职业吧?”他却不假思索地回答:“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在蒲电跟我一样的人还有很多。虽然对亲人的愧疚无法弥补,但每次抢修,设备早一秒钟通电,就可以把光明早一秒钟送到千家万户,这也是他们的期望,从事电力工作让我时刻都感受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和那份沉甸甸的使命!”说得多好啊,这不正是平凡而朴实的蒲电人的真实写照吗?
所有的故事都有结局,而我讲的故事却一直在延续,是的,延续着蒲电人朴实的情怀,拼搏的精神,也延续着所有蒲电人永不歇止的奉献热情!(荆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