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人民日报》一版报眼发表消息《华能电力扶贫“莲花秘境”墨脱县实现乡乡通电》,同时在产经版整版刊发长篇通讯《墨脱“脱墨”点亮“秘境”》。文章介绍了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西藏墨脱县电力援藏扶贫任务进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付出的艰辛努力。
一版报眼消息:
华能电力扶贫“莲花秘境” 墨脱县实现乡乡通电
本报电 (记者谢国明、江夏、冉永平)随着亚让电站及其线路延伸工程的投产,中国最后一个通公路的县,素称“莲花秘境”的西藏墨脱县,彻底告别了电力的严重短缺。今年电网延伸到墨脱尚未通公路的最偏远的乡——甘登,墨脱县终于实现了电网全覆盖。华能集团从2012年10月进驻西藏墨脱,通过3年多的努力,电力扶贫已经初见成效。
据墨脱县负责同志介绍,华能开展电力扶贫以前,墨脱县人均装机只有0.1千瓦。特别是到冬季,全县的小水电只能发出300千瓦的电量,缺口大,不稳定,停电是常事。柴油发电机往往成为主要电力来源,光县城,柴油发电机就有400多台。装机5000千瓦的亚让水电站投产后,墨脱的人均电力装机量提高了4倍,彻底解决了全县的缺电问题。今年,电网覆盖了不通公路的加热萨乡和甘登乡,实现了墨脱县的全覆盖,墨脱各族人民用电的可靠性大大提高。
华能墨脱电力公司经理卢道辉告诉记者,在墨脱3年多的电力扶贫工作,遇到的困难常人难以想象。在未通公路之前,华能员工徒步进出墨脱,每次单程就要3到4天。
2013年10月,扎墨公路修通了,交通条件大为改善。但是,扎墨公路翻越雪山、穿越原始森林,道路状况非常差,经常会因水毁、塌方、泥石流和雪崩而中断交通。山高谷深,道路狭窄,7米以上的车辆无法通过,大型设备运输无法实现。比如,出厂标尺9米的钢筋,受转弯半径限制,都必须锯成两段运。而水轮发电机机组等大型设备必须要拆解了才能运输。没有公路的路段,就只能靠人扛骡驮。甘登水电站的水轮机就是由16个壮汉抬进去的,每天行进最多1公里,最困难的路段一天只能挪动100米,运输周期长达半年。
由于是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施工建设,墨脱的电力建设成本至少是内地的4倍以上。
据华能集团总经理曹培玺介绍,华能今后对墨脱乃至西藏的援建和电力扶贫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十三五”期间,华能在墨脱还将对亚让水电站进行扩容,同时新建一座水电站,届时可实现区域内电源保障;华能还将规划新建和扩建35千伏变电站3座,35千伏、10千伏及低压线路新建改建200多公里。
除了实现乡乡通电,华能还将按照县城的标准,对墨脱进行全面的农村电网改造,让广大门巴族、珞巴族农村兄弟,像县城的居民一样,用上安全可靠的放心电。
全文链接: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7/04/nw.D110000renmrb_20160704_1-01.htm
产经版长篇通讯:
墨脱“脱墨” 点亮“秘境”
翻雪山,穿隧洞,雨一阵,晴一阵,飞石滚落、泥石流狂泻的痕迹随处可见。从林芝八一镇出发,经过数不清的危险路段,跋涉300多公里、10多个小时之后,夜色降临,车行原始森林中越走越黑。转过山,万顷墨色之中,突然,眼前一片璀璨。
这就是被称作“莲花秘境”的西藏墨脱县县城。一天的颠簸,一身的疲惫,都在这个瞬间,一扫而空。
就在这个中国最后通公路的县,就在这个被称为世界上最难到达的地方,华能集团率先进驻,早在公路正式开通以前,就开始了电力援建和扶贫工作。今年,墨脱真正脱掉墨色,告别“无电时代”。6月上旬,本报记者走进墨脱,走近华能人,记下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阅读全文请点下方链接)
全文链接:paper.people.com.cn/rmrb/html/2016-07/04/nw.D110000renmrb_20160704_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