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省网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独龙江不再“孤独”

南方电网报发布时间:2022-05-13 00:00:00

  独龙江把外人书写的前世扔掉了。

  人马驿道,大雪封山,开会放炮联络,电灯发着煤油灯一样微弱的光,时间在这里变得粘稠又单一。这些均已成旧史,独龙族在追赶中国速度。

  2014年独龙江公路隧道贯通,高黎贡山上的厚雪再也无法阻挡世人往来。人手一个手机且拥有5G信号,独龙族乡亲想与谁说话就与谁说话,即使那人可能在大洋彼岸。洗衣机、冰箱、电磁炉、电视等电器也不再是稀罕玩意,甚至有些已经显得陈旧。

  独龙江的十年,中国的百年。

  幸福日子不停往前赶。想来看看神秘独龙江的人越来越多,旅店餐厅越盖越密,依托特色小镇建设、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独龙江旅游产业快速发展;独龙族乡亲日子越过越红火,草果、重楼等特色种植业,独龙鸡、独龙牛等牲畜养殖业正向规模化发展。

  在跨越式发展的云南省怒江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独龙江乡面前,依托小水电站形成的20千伏独立微电网略显薄弱,尤其在枯水期,独龙族乡亲需要数着功率用电。独龙江乡35千伏联网工程(以下简称“独龙江联网工程”)的投运,将为独龙江乡迈向现代化提供最可靠的能源支持。

  “独龙江不再孤悬于大电网之外,其发展的最后一小块基础设施拼图终于拼上,独龙江中长期经济发展需求将得到彻底满足。”云南电网公司副总工程师兼规划部总经理颜涛说道。

  “这都是大电网电带来的信心”

  接入南方电网主网后,独龙江草果产业、旅游业将加速提质增效

  5月的独龙江乡天气宜人。午后,梁菊芳、李小燕坐在店外的椅子上闲谈。梁菊芳家里刚刚换了洗衣机和电热水器,均是网上购买,送货上门。以前两人偶尔会抱怨突发的停电影响电器寿命,现在再也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独龙江联网工程进入试运行5个月,第一季度独龙江乡售电量就同比增加28.04%,用电潜力正在释放。”独龙江供电所所长和善聪介绍。

  这几年独龙江乡用电量一直在攀升,背后是独龙江乡旅游、特色种养殖业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和善聪列举了一串数字:“2010年独龙江全乡用电量21万多度,按已通电的1400多人计算,每年人均150度,每天半度电都用不到。2012年9月,独龙江‘户户通电’工程告捷,当年全乡用电量就达到35.3万度。2014年独龙江20千伏独立微电网建成,当年用电量达89.9万度,到2021年增至510万度。可以预见今年这个数字还会增加。”

  今年春节,独龙江下了三场雪,比往年都要寒冷。但独龙江天境酒店总经理张竹坚却感受到了满满的“热度”。往年,酒店的空调是摆设。没办法,一开,可能就跳闸。现在,有了大电网电,这不再是个问题。

  该酒店于2020年12月底投运,是独龙江乡唯一的四星级酒店,厨房、洗衣房等均采用电气化设备。“大型洗衣机、烘干机、电磁灶、冻库都是‘吞电兽’,以前有序用电是常事,员工常常凌晨加班就为错峰使用大型洗衣机、挂烫机。”张竹坚说道。

  在独龙江乡,稍具规模的商户,尤其是酒店、饭店,几乎都自配柴油发电机。2020年刚盘下店铺的重庆人罗江滨说:“没办法,照明、热水、蒸饭、炒菜都要用电。以防停电,柴油发电机不敢转手,得备着。”

  除旅游业外,独龙江乡依托山地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产业,去年共种植草果7万多亩,总产量2000多吨,户均收入达2万元。独龙江乡人民政府副乡长陈笑介绍,未来还将做好草果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草果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草果附加值。

  “今年10月底草果上市前,我们将建成独龙江乡农副产品加工庄园,新上的整套烘干设备,集堆料、烘干、加装各环节为一体。不仅草果,羊肚菌、重楼等不同时节上市的独龙江特产都可以加工后再卖出。”陈笑说,“这都是大电网电带来的信心。”

  村里新建了一家烘干厂,独龙族老乡金荣最近到独龙江供电所报装电表:“先上5台电烘干机看看效果。原生态草果每斤4元,烘干后价格至少能翻几倍。”

  独龙江联网工程的投运,适逢其时。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

  85%的施工区域在高黎贡山原始丛林无人区,为了保护环境,只能靠人力,就像在做“手工活”

  如果这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也不会拖到现在。

  翻看横断山脉的卫星地图,大山密密麻麻且弯曲,高黎贡山正位于青藏高原南部、横断山脉西部断块带著名的深大断裂纵谷区。

  从贡山县城到独龙江乡必须翻越高黎贡山。

  有多难翻呢?看看独龙江乡的修路史就知道了。1999年前,独龙江流域只有一条建成于1964年的人马驿道。2014年独龙江公路改建工程完工前,每年11月到来年5月,独龙江人民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要到独龙江,无论怎么绕,都绕不开平均海拔3100多米的高黎贡山,要么从它的山体穿入,要么只能等待垭口处夏暖雪化。

  将独龙江接入大电网也绕不开高黎贡山。如果说公路是蜿蜒在巨大且绵延的高黎贡山的丝绦,那么独龙江联网工程就是缀在山间的银河。只是这星光点点的铁塔与银线都要像楔子一样扎牢在高黎贡山,需要经受住将近半年的冰冻暴雪考验,且不能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

  高黎贡山以其复杂的地理气候环境和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而著称。独龙江联网工程85%的施工区域在高黎贡山原始丛林无人区。这导致许多先进技术用不上力。“为了保护环境,作业面要控制到最小,大型机械甚至马帮都不行,只能靠人力,某种时候我们很像在做‘手工活’。”独龙江联网工程线路项目经理李文感慨道。

  这给建设者出了许多难题。比如复测,即把图纸上标注的施工作业点——GPS坐标与山川中铁塔的实际位置对应上。

  2019年4月,云南送变电公司施工项目经理李文带领线路项目团队入场,直到8月方结束。这段时间,他们要在没有任何道路、连攀岩的脚窝都没有的荒山密林里找到未来工作的那个点。雨季的高黎贡山,令他们没有一天能干着衣服下山。“树林太密,GPS信号时有时无,我们为了找到子项1CN33号塔的塔位,爬了5个多小时大山,翻过好几个山头都还没找到,还好没有迷路。”

  找到工作地点,每天上山也很困难。塔一般在半山腰,从路到塔基位,大概几百米。听上去很简单,然而山的坡度基本是45—60度,有些地方甚至是70—80度,人得贴着山体、手脚并用往上攀爬。“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在这里基本不可能。一是不允许那么多人来来回回、长年累月走路;二是走的人再多,也是“攀岩”。人的脚下是树根、岩石,手旁能攀附的可能有硬朗的竹子,也可能就是岩石。如果不考虑突如其来的毒蛇、夏季密林中的蚂蟥,还有天上的落雨、湿滑的冰雪、一天就能把脸晒脱皮的猛烈阳光、肆虐的大风,那么这可能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野外体验。

  可惜不是。

  独龙江联网工程从2020年3月开工建设,到2021年12月28日建成试运行,施工期间,大家都要泡在山上作业。先是挖基坑,高黎贡山的地质条件很特殊,基坑多为石头坑,比越野车块头还要大的整块石料也不鲜见,要保护环境,只能用水磨钻开挖,每天最多可下挖30厘米。

  上山的路过于陡峭,更不可能为了运塔材砍树修路,只能架设索道运送塔材物料、挖基坑产生的渣石及生活垃圾。整个工程147基铁塔,架设77条施工索道,由于山形巨大,很多时候索道也需要中途周转一次,才能从山脚下的公路到山上作业点。

  寻常工程立塔施工地面组装后再吊装即可,独龙江联网工程由于场地受限,全部采用人工组塔,由工人将塔材一根根在高空组装完成。架线施工也如此,张牵场大多设置在较远的公路边上,通过多次转向开展放线施工。为保护环境,线路工程全部高塔跨越,45—65米的塔高,远超同类35千伏电网工程。

  由于多数塔基位坡度超过45度,人根本无法站稳,也没有可供材料堆放的平地。为了不损坏周边环境,施工人员在陡坡上先后搭建了55个施工平台,兼具施工、环保功能。为了保证工程能够经受住后续暴雪高寒的考验,工程所用线路、防冰技术全部是现有最好的。

  线路遇到的难题,位于独龙江乡政府附近的35千伏独龙江变电站一样没落下。新建变电站处于半山缓坡,土质松软,含水量高,需要对整块场地进行固化处理。于是在差不多两个篮球场大小的场地上,通过桩基施工,向地下打入1169根直径0.6米、深度10—18米的水泥土搅拌桩,搅拌桩间距平均约1.5米,只有如此高密度的桩基才能为变电站建设和以后的安全稳定运行提供可靠安全保障。

  如果仅仅是这样,这还是一个“顺利”的工程。然而,独龙江联网工程在建设中遭遇了2020年贡山县“5·25”自然灾害,通往独龙江乡的多处道路塌方、滑坡,电网、通信等设施也遭到巨大破坏。

  当时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不少历经千辛万苦才挖好的基坑,以及部分浇制好的杆塔基础出现垮塌或被冲毁,项目人员也因道路、信号、电力中断,失去了与外界的联系。

  怒江供电局规划建设管理中心项目经理吕维江急得直冒烟,路断了,人还在里面。“我们的施工人员被困在独龙江公路隧道附近的项目部,距离贡山县城、独龙江乡均有20多公里。暴雨最猛烈时,项目部人员只能跑到隧道口里躲避。听说可以救援了,我们立马带着人和食物、药品往那边赶,车过不去,就走进去救援。”

  “能坚持下来的都是英雄,从开工到竣工,进场2680人,中途离开了不少人。这些人不是活干完有序离开,而是发现这活太难干,给钱也干不下去,直接走人。”吕维江无奈地说。

  坚守到底的工人“乐呵呵”地把活漂亮做完了。他们心有使命——高黎贡山护佑的独龙族乡亲要发展,就必须要融入安全可靠的大电网。

  南网传媒全媒体记者 刘杰 张伟雄

  策划:邱宇 闫晓光 陶洁 统筹:毛春初 郑小红

  南网传媒全媒体采访团队:张伟雄 刘杰 徐毅 林丹丹

  通讯员:陈波 张强 陈铸亮 殷浩钦 王宇 张大平 段应丹

 

  山河回响

  毛春初 刘杰

  中国第一个到独龙江的政府官员是湖南人夏瑚,1908年7月他到独龙江等地区考察后,写就《怒俅边隘详情》:“只以道路不通,遂至物产人才,皆归无用。各江地土无不肥沃,出产无不丰饶,人民无不强悍聪颖。”详细记载了独龙族人的生产生活状况。

  资源蕴于深山,交通无所畅达,连接无从施力。山,把这里的时间凝固,成了发展的梦魇。资料显示,直至1990年,当地农民一年的人均收入仅为203元,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从1963年开始,贡山县政府组织力量修建人马驿道,马帮第一次进入独龙江,到1999年独龙江公路贯通,再到2014年独龙江隧道打通,独龙江结束了大雪阻断交通的历史。从1971年开始,独龙江乡建起第一座电站,2006年和2014年又相继建立孔目、麻必当电站,现在独龙江接入南方电网主网,用电难题一朝破解。

  中国共产党人数十年如一日,以衔石填海的坚持,让道路延伸,让光明透亮,独龙江这个中国最末梢的毛细血管也开始澎湃起来:每到学生放假时,数百辆私家车拥塞路面,而作为独龙江女婿的高小强,把自己的大卡车停在显眼位置,从保山运来的水果、蔬菜一销而空。

  “人民性”永远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底色。无论你属于哪个民族或说哪一种语言,国家责任就像永不熄灭的火焰,其力量与意志在此得到了充分展现。2021年,独龙江乡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比2018年增加了1.4倍,全乡机动车988辆,85%以上家庭拥有了机动车。公路、电力、互联网……给了独龙江人饱满的信心。

  绵延不绝的高黎贡山依然耸立。亿万斯年,人们被迫匍匐于其脚下,以前人的一双脚、马的四条腿,是独龙族人与外界联系的动力来源。而今,汽车的轮胎代替了脚,互联网扩宽了视野。“一步跨千年”的独龙人开始重新打量着眼前的山:有头脑的人开始策划了高端徒步观光线路,普通独龙江人还是偏爱种植草果,在高黎贡山里种下的不再是一粒粒种子,而是把他们连同山河一起种入时间的长河中,他们嗟叹着过去,接受着现在,并在未来的憧憬里奔忙不息。

  他们的庭院里高高飘扬着五星红旗,客厅内悬挂着总书记接见独龙族同胞的画。这是他们永远不能忘记的根。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