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电网 > 运行检修

国网河北省电力打造雄安城市智慧能源立方

国家电网报发布时间:2021-06-22 23:15:29  作者:张莉 马千里

  220千伏剧村变电站是雄安新区的枢纽变电站,于6月18日投运。在该站建设过程中,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紧扣智慧绿色的建设理念,以建设环保、低碳、美观的城市能源设施为目标,深化数字化应用,优化施工工艺,不断提升绿色建造水平。

  6月18日,雄安新区容东片区内的雄安首座规划变电站——220千伏剧村变电站建成投运。该站是雄安第一座枢纽变电站,未来可满足片区内7万多居民的生活用电需求,为雄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提供电力保障。

  随着雄安新区进入大规模建设阶段,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按照“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的总体要求,高标准建设智慧绿色“雄安质量”样板工程。国网河北电力加快建设雄安数字化主动电网,打造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示范区。剧村变电站以“智慧能源立方”为设计主题,创新表皮功能化设计,综合考虑美学、结构、功能要素,打造更环保、低碳、美观的城市能源设施,通过利用周边开放性的公众空间资源,构建能源设施与社会公众和谐共生的示范体。

  数字化管控 施工更智慧

  5月31日,在剧村变电站施工现场,项目经理魏栋手持平板电脑,对照着变电站的模拟设备影像,认真核对站内设备安装情况。

  “剧村变电站工程采用数字化的全要素管理,全过程应用雄安电网数字化工程管理平台(EIM),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前期进行最精细化的三维深化设计,颗粒度精确到钢筋级、螺栓级、孔洞级。建设全过程开展BIM校验,做到事前模拟、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确保工程质量全过程可追溯。”魏栋说。

  人员进出工地需要“刷脸”,物资查询可以“扫码”……剧村变电站里,“智慧”元素随处可见。

  现场每一个预制件、成品、设备的标识牌上都印有二维码,人们用手机扫码,就能看到相关信息。二维码作为设备的唯一标识,相关数据实现了从出厂验收、到站确认、接收检验、三级质量验收到竣工移交全过程的实时更新。国网河北电力还依托现代智慧供应链运营平台及雄安检储配一体化物资中心,精准对接物资需求,确保工程建设高质量推进。

  数字化建设不仅体现在物资和设备管理上,也应用在施工全过程的可视化精准管控中。魏栋介绍,剧村变电站是一座室内变电站,整站共有3层,地下一层为混凝土电缆夹层,地上两层为钢结构,结构复杂、埋件多。

  工程创新应用新型智慧视频监控终端系统,融合了北斗定位系统与数字化管控平台,不仅具备图像采集、环境监测、温度监测、噪声监测与颗粒物监测等基础功能,还可与移动设备连接。管理人员通过操作视频监控终端设备的不同角度,可实时查看不同区域的施工情况,远程实现设备联动、人形侦测、语音对讲、云存储等更多功能。

  “我们在现场设置了电子围栏、人员定位、基坑安全监测等23类智能感知设备,实现从规划到竣工全过程深度数字化。”施工项目副经理范龙介绍,“通过智能管控,工程主要施工节点追踪率达100%,设计交底、施工图交底等时间缩短60%,专业管理人员投入减少50%,在提高建设效率的同时,确保了工程安全、质量、进度达到最优。”

  优化工艺 建设高标准工程

  在剧村变电站建设过程中,国网河北电力坚持把工程质量放在首位,对施工工艺精益求精,高标准建设雄安精品工程、标杆工程。

  2020年7月7日11时30分,剧村变电站钢结构主体全部完工。这是雄安新区首座钢结构变电站,主体共有钢柱66根,钢梁764根,从“第一吊”开始到钢结构主体全部完工,仅用时84天。

  剧村变电站工程项目管理部加大施工工艺创新力度,利用BIM技术全方位开展三维立体建模,优化钢柱安装顺序及节点开展。该站钢柱采用“一柱到顶”的安装方式,均采用螺栓连接,由工厂整根制作,缩短了钢柱整体安装时间,减少了安装误差。

  剧村变电站的钢柱高度超过14.5米,相当于5层楼高。安装过程中,施工项目部将柱身直线度和安装垂直度误差均控制在3毫米以内,实现了毫米级质量控制。测量数据显示,该站钢结构螺栓穿孔连接率达到100%,抗震设防烈度达到8.5度,现场梁柱连接检测、梁两端安装孔距误差控制等12项指标高于国际标准。

  在垫层浇筑过程中,施工项目部创新采用跳仓法施工,将建筑物地基平面划分成若干个区域,按照“分块规划、隔块施工、分层浇筑、整体成型”的原则施工,像跳棋一样,隔一段浇筑一段。与传统连续浇筑方法相比,跳仓法减少了垫层裂缝,保证了工程质量。

  剧村变电站建设还在多方面深化科技应用。施工项目部创新运用激光水平仪、激光点云系统、电子全站仪等手段,为设备基础校验、辅助安装等作业提供支撑;配电装置楼电缆夹层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工艺,混凝土表面观感质量达到免抹灰、免装饰的“镜面”效果;研发并应用智慧电源箱、焊接防护屏、混凝土回弹仪等设备,提升工艺水平。

  和谐共融 打造绿色星级变电站

  如何将变电站与城市景观融为一体?国网河北电力以“共享共融”为主题,将剧村变电站融入城市整体规划,创新探索变电站及周边“1+5+X”服务型附属电力设施建设模式,打造开放式绿色变电站,为未来发展留下充足的生态空间。

  “从效果图上可以看到,站址位于容东片区体育公园内,东临市政道路,北侧和西侧为城市绿地。变电站主体配合三面起坡的设计,将公园地形和变电站融合在一起,周边绿植遍布,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景观结构。”剧村变电站附属电力设施项目经理胡占彬介绍。

  依托剧村变电站本体,国网河北电力在周边配套建设驿站、咖啡厅、休闲广场等新型基础设施,通过开发地源热泵、换电围墙、智慧灯杆、娱乐步道、健身竞技等表皮功能,推动能源互联网业务场景和关键技术落地,创建智慧便民服务新业态,助力雄安建设宜居宜业的绿色新城区。

  安装可开启式主变压器外墙、巧妙利用光伏发电设施、最大限度引入自然采光……绿色能源与建筑设计实现了深度融合。

  国网河北电力落实国网基建部制订印发的绿色建造相关标准,在剧村变电站建设过程中,综合利用风、光、储、热等多种能源,实现噪音、电磁辐射、热量零排放;应用蜘蛛吊车、电动推高车、曲臂车等轻量化电动机械,减少噪声产生和油污排放;施工现场设置智能环境监测气象站,实时监测温湿度、风速、PM2.5指数等,实现无尘化作业。

  “没想到街角公园里还藏着一座多功能变电站,将来搬进新家,闲暇之余还能到这里健身娱乐,真好!”3月17日,在剧村变电站工程现场南侧广场,容城镇罗河村村民王瑞发看到剧村变电站的建筑模型后感叹。

  自5月9日起,容东片区安置房及配套设施项目先后开展单体“亮灯”调试,灯火通明的容东片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未来,更多清洁能源将通过剧村变电站输送到雄安新区的家家户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