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储能支撑未来能源革命
发布时间: 2020-10-19 08:44:32 来源:中国电力网 作者:吴文
报载:随着平价时代的来临,国内能源发展开始从量变到质变,与未来能源配套的电力市场也开始在多省建立储能可以实现能量的时移应用,电力储能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方向,将电力供需之间的实时耦合改为跨时段耦合,丰富电力平衡的手段,实现低密度、波动性能源的高密度、可控性应用,正在加速能源生产与消费的革命进程,为能源革命提供有力的支撑。
一段时间以来,作为储能技术研发和应用最活跃的领域,未来能源会有更多种可能性,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都在迸发。特别是自2017年《关于促进我国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发布以来,我国储能产业发展迅速,国家能源局经过2年多的酝酿及筹划,于今年7月17日正式公开征集我国首批储能示范项目。储能被认为是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在世界各国得到日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在可再生能源消纳、分布式能源和微网、电力辅助服务、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互联网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技术成效;与此同时,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促进国家相关政策落地,公司建成新能源与储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不断提升储能相关研究能力,共产生专利408件,其中发明专利213件,组织研究并发布我国首套电力储能技术标准体系,涵盖基础综合、规划设计、设备材料、工程建设、信息安全、运行维护、调度与交易7个方面,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0项、行业标准6项、公司企业标准17项;近十年来,我国储能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全球储能数据库统计,特别是自2018年以来,我国已投运规模以上(10MWh及以上)电力储能项目共78个 ,其中电网侧储能项目16个,电源侧储能项目1个,辅助服务储能项目应用2个,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并网储能应用12个,用户侧储能项目47个。
可以说,储能是未来电力系统必要的组成部分,是不可少的。对于电力系统而言,储能可为电网提供调峰调频、削峰填谷、黑启动、需求响应支撑等多种服务,提升传统电力系统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我们要跨越时空分配调节能源资源,加快电力储能技术的突破与普及,才能满足用户的负荷需求,才能减轻集中电网的负担,从而共同推动中国的能源转型。
相关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近日,由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液流电池技术获得中国国际储能大会组委会颁发的“2020年度中国储能产业最佳前沿储能技术创新奖”,本次大会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主办。
10月13日,经过一个星期的施工调试和试运行,慈溪市掌起万洋众创城电网侧储能成功投运。该项目是浙江首套基于电动汽车退役动力电池梯次利用的微型电网侧储能系统项目,以“资产唤醒”模式,将闲置的退役动力电池重新利用,通过公变储能应用建设,为企业和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近期,山东省首个利用退运电池建设的独立储能电站投运启动仪式在济南莱芜口镇举行。据悉,这是山东省着眼科技创新、推动储能产业发展,运用先进技术让退运电池“焕发青春”、变废为宝的重大突破,为山东乃至全国加强资源循环利用、探索储能建设新模式开辟了新的路径。
近日,由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联合200余家机构共同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在深圳召开,来自行业主管机构、科研单位、电网企业、发电企业、系统集成商、金融机构等不同领域的1600余人参会。
近日,国家发改委联合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印发《关于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 培育壮大新增长点增长极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加大5G建设投资,加快5G商用发展步伐,加快基础材料、关键芯片等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新材料产业强弱项以及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发展。
高开低走,足以形容自输配电价对网侧储能投资说“不”之后,电力系统中储能投资遭遇大幅“跳水”的境遇,尽管这对于储能产业来说在感情上是很难接受的事实,但对于电力系统运行者来说,面对行业形态的巨变,确保安全稳定供应的责任和压力同样也是确切且紧迫的。
今年以来,新疆、山东、安徽、内蒙古、江西、湖南、河南等地纷纷将“新能源+储能”纳入平价发电项目优先支持范围。
9月1日,由湖南电力科学研究院自主研发的30千瓦/30千瓦时配网智能储能装置在醴陵市供电公司供区内东江二台区通过5天高负荷运行测试后成功投运。该装置将为配电变压器过载治理提供新方案。
近年来,我国储能产业飞速发展。根据CNESA全球储能项目库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0年6月底,我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到32.7GW,占全球比重达17.6%。
贵州电网公司作为专利申请单位,在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申请专利数量达60件,居全球第十二位。其中,压缩空气储能团队成员文贤馗、邓彤天、钟晶亮、张世海个人申请专利数量进入全球主要发明人前2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