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作为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转型的首批试点单位,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化技术在基层场站落地应用,全面提升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管控水平。2023年,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1453万元/人,营业现金比率为72.3%,净资产收益率为33%,各项生产经营指标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从基层需求入手挖掘安全提升“价值点”
LNG接收站具有运营环节多、风险作业多、介质危险大等特点,安全问题是日常运营最大的挑战之一,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接收站安全生产管控水平提升,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是紧跟大势,做好顶层设计。深圳天然气有限公司贯彻落实国家管网集团数字化转型总体部署,聚焦业务本质和价值创造,以“标准化、流程化、数智化”为抓手,制定公司数字化智能化建设总体方案,坚持以速赢项目带动统建系统开发,构建“大树与小草”的系统生态,深化数据应用,推动接收站安全风险管控水平、运营管理质量大幅提升。二是充分调研,挖掘基层需求。回归业务场景本质,与华为公司深度合作,采用调查问卷、现场考察、调研访谈、交流讲座等方式剖析基层单位检维修作业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为“5G+安全”作业管理平台项目落地做足充分准备。三是以终为始,着力创造价值。以“创新工作室”为“孵化仓”,创建科技创新和技术交流培育站,全程参与“5G+安全”作业管理平台的开发,以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员工负担、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等结果为导向,秉承愿意用、方便用、喜欢用“三用原则”,促进成果转化。
坚持精准施策,以解决痛点难点下好安全管理“一盘棋”
安全作业管理平台充分发挥5G网络一网多用的作用,将人工智能分析、大数据分析、知识沉淀等多技术融合,打造接收站安全发展新引擎。一是从基层现状出发,优化网络安全基础。聚焦LNG接收站场内网络信号覆盖不全、网络容量不足等痛点,全国首次在LNG接收站高风险区部署5G双域专网,实现办公网与5G专网无感切换,满足内、外网隔离访问的安全性要求,利用5G网络大带宽、低时延、大连接、高安全的特性赋能场站超100类应用场景,驱动场站在安全管理、生产运维等领域管控方式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二是从管理难点入手,提升现场安全管控水平。聚焦LNG场站检维修作业风险高、管控难度大、监管人员少的痛点,将5G、云平台、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人员定位等新一代信息化技术手段融入安全作业管理平台,广泛运用数字化手段减少人为自选动作,降低生产误操作风险。通过关联600多个集散控制系统、火气系统等系统关键数据,实现现场风险感知能力提升70%。将20套移动智能终端与200个固定摄像头加持人工智能算法,达到作业违规识别率100%,辅助风险作业可管可控。三是从数据壁垒突破,增强现场应急联动能力。聚焦作业信息不集中、共享不及时的痛点,构建不同层级的领导驾驶舱“一张屏”,实现风险作业远程可视,应急状态一目了然。通过零延迟音视频交互,发现违规行为及时制止。通过六大类应急数据实时采集和三级数据集成共享,确保应急响应始终处于热备状态。
加快升级变革,以丰富应用场景构建安全监管“新模式”
按照打造“少人站”“无人站”的总体思路,坚持数字化、智能化导向,以管网数字云平台为载体,“云、管、边、端”协同,借助5G专网快速互联智能终端,连接数据孤岛,用5G赋能场站典型业务场景。一是机器替人,减轻员工劳动强度。通过部署5G智能挂轨机器人,全天候360度不间断巡检,快速感知微小泄漏,及时发现事故苗头,避免人工巡检不到位,提升监管质量。通过部署5G巡检机器人、5G布控球,让机器代替人巡检,算法辅助人监管,实现异常情况自动告警,员工劳动强度降低60%,人身伤害几率大幅下降。二是系统替人,减少人为失误。安全作业管理平台配套5G双域专网,让管理指令贯穿整个作业现场。信息填报智能推送,5000条数据的历史经验沉淀复用;15种规则固化、内置优化,减少人为自选动作。生产作业线上审批时时提醒,审批时间缩短70%,实现人人实时定位,随时跟踪人员风险状态。三是创新助人,提升工作效率。全国首创5G+“云接臂、云拆臂”卸船、5G+海关无人查船应用,实现在“不登船”的情况下,远程接拆卸料臂和海关查船,创新作业模式,在用工量减少30%的情况下,工作效率提升70%。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