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已成为世界共识,而实现清洁转型,除了技术支撑,更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绿色金融应运而生。
在中国,绿色金融蓬勃发展。1月27日,浦发银行发行我国首支绿色金融债券,规模200亿元;1月28日,兴业银行也发行规模100亿元的绿色金融债券。有媒体称,这标志着国内绿色金融债券从制度框架到产品发行的正式落地,也是中国推动绿色金融发展、促进清洁能源行业发展的又一有益尝试。
全球能源互联网投融资大会上,中外专家频频提及绿色金融对能源互联网融资的助推作用。国家电网公司亦有相关实践,英大国际信托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蓝天系列产品引领信托服务清洁能源潮流。
那么,绿色金融到底是什么?亿万资金流入市场,能否撬动旧有投资者的思维桎梏,为全球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定义
绿色金融到底是什么?
从广义的概念上来讲,绿色金融可以通俗地理解为金融“绿色化”,这包括两层含义。
一方面,绿色金融充分考虑项目的环保、节能、低碳等因素,将其作为投资决策的主要参考依据。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导资金流向更环保、更节约资源的产业,让企业与消费者习惯以绿色理念思考、解决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这是与传统金融理念最大的区别。
另一方面,绿色金融也包括金融行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即促使金融行业创新发展,避免现有经济锁定效应。“绿色金融发挥银行资源配置功能,引导、撬动社会资金流向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领域,体现了金融服务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兴业银行副行长薛鹤峰这样定义金融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金融的产品类型非常丰富,比如以绿色债券、绿色股票、绿色指数为基础的各种金融产品,还有绿色保险、碳交易、排污权交易以及以碳交易和排污权为抵押的各类金融产品。
而当我们谈论绿色金融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在形形色色的产品背后,一定有一个支撑体系——绿色金融体系。2015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四十五条首次明确提出要“建立我国绿色金融体系”。这在国家政策层面是对绿色金融的极大支持,也是绿色金融中国实践不断完善的有效举措。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认为,绿色金融体系的建设应达到两个目标:一是提高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二是降低污染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和融资的可获得性。
简而言之,绿色金融概念的创新点,是为绿色项目持有者和投资人搭建了一个特殊的专项融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只要投资回报比足够有诱惑力,绿色项目与投资人更容易一拍即合。
实践
市场喧嚣但仍有资金缺口
无论在发达国家或是新兴国家,绿色金融都以破竹之势迅速发展。根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的研究成果,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等,发展中国家如孟加拉、巴西、肯尼亚、印度等,绿色金融均有所建树。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也积极推动可持续金融的规划实践。
国际上,许多国家开始将绿色金融纳入到政策体系。2014年,巴西与欧盟几乎同时出台政策,要求商业银行必须制定环境管理和社会风险管理的战略行动和治理框架;在美国,80%的财政对外援助项目有绿色要求;在孟加拉国,该国对商业银行提供了包括新能源、污染治理、提高能效等内容的信贷指南,目前绿色信贷占比已达5%。在发达国家还有个趋势,即作为中长期金融产品的绿色债券更容易被投资者纳入投资组合。
在中国,政府对于绿色金融的关注度逐年上升,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已成多方共识。不过,国内绿色金融也存在不少问题急需破题。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对比国际经验和中国发展提出几点思考:
首先,如何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对私营部门的吸引力,至关重要。现在市场中很多绿色项目的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许多内部收益都仅有2%~4%,而很多保险公司要在收益达到6%时,才会投资。
其二,国家对绿色项目的财政补贴相对发达国家仍较低。比如德国,政府财政对新能源的补贴达到GDP的7%,而在中国只有0.2%,财政直接用于投资产业的能力还需提升。
其三,对污染环境企业处罚不严,也是让投资人无法下决心的重要原因。若法律环境健全,将迫使企业主动购买绿色保险和环境责任险。
目前,中国绿色金融市场不断扩大,但清洁能源发展所需投资仍供不应求。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预计未来我国每年需两万亿元绿色投资,将占GDP的3%。但财政预算每年只能出3000亿元,约占总投入的10%~15%,其余85%~90%需要民间出资。
种种因素表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刻不容缓,其中各参与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政府政策支撑、法律监管严格、金融创新服务、产业技术变革、绿色理念宣传、国际平台建立等。能源企业亦不能坐等投资,如何在急速扩大的市场中把握机会,获得投资人的青睐,值得思考。
解题
能源行业怎样争取更多绿色投资?
众所周知,金融商业模式最基本的内容是赚钱+风险小,没有投资人愿意做赔本的生意,而这也是目前绿色金融发展的矛盾所在。一边是希望稳赚少赔的投资者,另一边,是嗷嗷待哺的绿色产业。如果投资绿色产业的预期回报仅仅停留在伟大的道德目标上,逐利的资本市场真的会买账吗?通过怎样的方法才能建立投资人信心呢?
对于任何项目,无论是否绿色,投资回报比是必须考虑的因素。现在的绿色项目或许比传统能源项目面临着更大的融资挑战。
拿国家电网公司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举例,这将拉动约50万亿美元的投资。而钱从哪里来?高盛高华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投资银行部总裁朱寒松提到了一种可行的吸引投资人的模式。“投资项目本身必须有清晰的利益切割,使外部投资人清楚看到有效回报值,让未来收益看得见。”朱寒松认为,目前国家电网公司在国内已建成或在建多个特高压工程,应该考虑让全球的投资者看到其经济、社会双重效益。
同时,绿色项目本身的技术力量也是投资人重点考察的因素。以特高压技术为例,该技术由中国研发并推广实践,目前已建成线路保持稳定运行,就是最好的技术证明。而投资人对于一项技术的认可,将直接提升其投资意愿。
建设示范项目也对投资人有巨大吸引,具有良好示范效应的项目是最直观展示技术综合成效的好方法。以全球能源互联网为例,朱寒松表示,如果能做成一个实现市场化融资的跨国性示范项目,“这对投资者将是极大的吸引”。
“好的项目,无论是现在还是5年、10年后,都会融资成功,不同的融资手段和人,都会给项目增加价值。”汇丰银行董事总经理、项目及出口融资全球主管、基础设施融资全球主管大卫˙加德纳亦表示。
对于市场新宠绿色项目来讲,打铁还需自身硬。拥有明确的利益分割,依靠创新降低技术成本,充分展示市场融资的能力,如此,想让投资人不关注恐怕都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