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广东省发展改革委、广东省能源局发布《广东省促进新型储能电站发展若干措施》(下称《若干措施》)。为促进广东省新型储能电站规模化有序发展,助力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若干措施》提出五个方面共二十五条具体措施。其中提及,要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在广州、深圳等地开展虚拟电厂试点;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基础设施共享融合发展,在广州、深圳等电动汽车应用先进地区智能化改造升级直流公共快充站。
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100万千瓦以上
《若干措施》提出,要推进新能源发电配建新型储能。按照分类实施的原则,2022年以后新增规划的海上风电项目以及2023年7月1日以后新增并网的集中式光伏电站和陆上集中式风电项目,按照不低于发电装机容量的10%、时长1小时配置新型储能,后续根据电力系统相关安全稳定标准要求、新能源实际并网规模等情况,调整新型储能配置容量;鼓励存量新能源发电项目按照上述原则配置新型储能。
《若干措施》明确,可采用众筹共建(集群共享)、租赁或项目自建等方式落实储能配置,其中第一种方式由项目所在地市组织布局落实。配置新型储能电站投产时间应不晚于项目本体首次并网时间,原则上不跨地市配置。争取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发电项目配建新型储能电站规模100万千瓦以上,到2027年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十五五”期末达到300万千瓦以上。
同时,积极推进虚拟电厂建设。推动新型储能电站与工业可控设备负荷、充换电设施、分布式光伏等资源聚合应用,配置“智能量测终端+多芯智能电表”,完成独立计量和智能控制,在广州、深圳等地开展虚拟电厂试点。统筹全省虚拟电厂接入、市场交易和协同控制,逐步培育形成百万千瓦级虚拟电厂响应能力。
在促进新型储能与新型基础设施共享融合发展上,广东将加快推进新型储能电站与大数据中心、5G基站、数字电网等新型基础设施融合应用,在广州、深圳等电动汽车应用先进地区智能化改造升级直流公共快充站,试点建设直流双向充电桩,探索规模化车网互动。
在加强抗灾保障新型储能建设上,依托全省坚强局部电网建设,在沿海强风区的7个地市中心城区和26个县区中心区规划建设“110千伏户内站+110千伏电缆+新型储能”和“新型储能+10千伏电缆线路+保底用户”电网。针对政府、医院等重要电力用户,建设安全可靠移动式或固定式新型储能电站作为应急备用电源。
在拓展多元化应用方面,《若干措施》还提出,持续提升火电联合储能调节能力、大力鼓励用户侧储能发展、探索打造“风光储”微电网和大力推动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试点示范。
对列入年度计划、独立占地的新型储能电站,按公用设施优先安排项目用地
《若干措施》明确将强化政策支持,包括鼓励先进产品示范应用,完善市场价格机制,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金融支持和建立激励机制。
同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独立储能电站向电网送电的,其相应充电电量不承担输配电价和政府性基金及附加。根据电力供需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峰谷价差,合理设置电力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价格上下限。
在要素保障上,对列入年度计划、独立占地的新型储能电站,按公用设施优先安排项目用地。探索利用退役火电机组既有厂址、输变电设施等建设新型储能电站。在既有场地建设新型储能电站的,简化优化规划选址手续。优先保障新型储能电站土地利用计划指标,各地市在符合行业标准条件下,优化新型储能电站土地利用指标容积率、绿化率要求。对需要履行环评审批手续的新型储能电站项目,开辟环评审批绿色通道;对符合条件不需环评审批的,依法依规不纳入环评管理。优化新型储能电站节能审查流程,保障项目用能需求。
在金融支持上,支持新型储能电站项目使用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支持将新型储能纳入绿色金融支持范围。鼓励各地市结合实际对新型储能电站项目给予财政扶持。
此外,在运营调度方面,《若干措施》明确支持虚拟电厂参与市场化需求响应交易和辅助服务市场。
来源:广州日报 记者:徐雯雯、申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