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北小城的光明故事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神州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浪潮。浙江北部小城德清,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一座座变电站在德清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架,点亮了万家灯火。

电网建设的激情岁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德清的电网网架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21岁的陈冶民成为德清县供电公司的一员,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我刚参加工作时,继电保护设备还是电池式的,设备体积很大,人工调试时间长。1983年前后,就换成电子式的,体积小,灵敏度高,调试时间缩短了,但还是24小时离不开人。随着电力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都是用微机保护,不仅灵敏度和精度高了,还能集中操控,不需要人一直守着。”陈冶民话语中透着满满的自豪。

改革开放后,德清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德清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

“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没有施工机械,我们所有人不分专业,全部参加基建工作,打地基、电焊、开关安装这些事都去做。”陈冶民说。电力工人用铁锹、镐头、锤子、撬棍刨地皮、打地基。为了夯实基础,他们不顾劳累,抬起木桩一遍遍打夯。“在那个时候,所有能在电网建设中用上的工具,对我们来说就都是好工具。”整整6个月时间,陈冶民和工友们两班倒,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人手上都是厚厚的茧,有时甚至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到了冬天最辛苦,身上的棉大衣没一件是完整的。不过好在我们干的是力气活,也不觉得冷。”陈冶民微笑着说。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艰苦奋战,如期建成投运德清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电网支撑幸福生活

1992年,楼建强入职德清县供电公司。

“变电站越来越多,网架结构日趋完善,经过持续的城农网改造,德清的城乡供电水平全面提升。”楼建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二十多年来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迅速,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我刚工作那会儿,农村数十户人家共用一根电线、一个电闸。每到用电高峰期,比如大年三十,大家连个完整的春晚都看不成。如果谁家的线路出现故障,一检修就要停整个台区的电。”楼建强说,当时农民靠种地为生。每到灌溉季,就是村民们最头疼的时候,因为灌溉电力供应不足。

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新世纪初,德清县供电公司分别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农网改造,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德清的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到2013年,德清电网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线路改造接收工作。此时的楼建强已经成长为一名线路专家。对接用电客户、勘察线路、优化方案……他几乎踏遍了德清的每个角落。

当时,为了精准了解各个村镇的实际用电情况,楼建强甚至吃住在村里,挨村挨户了解农业生产规模和用电情况,并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电网改造进度。历时3年,德清县供电公司顺利完成166个村的电网改造接收工作,农村电网供电水平全面提升。“以前村里的电根本不够用,到了晚上电灯老闪、时明时暗。”说起20年前的用电情形,新市镇新塘村60多岁的张建国深有感触,“现在好了,村里电压稳了,全年都不会停电。这不,我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怕我冻着,买回来一台电暖器。我能看着电视喝着茶,暖暖和和过冬了。”

2016年,德清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德清县供电公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特色小镇发展等工作,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增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共计改造线路(包括电缆)25.59千米,新增配变容量1.449万千伏安。

一年年过去,德清电网建设经历了从全部用人力到部分用人力,再到如今的全机械化建设。如今,德清电网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4座,变电容量达到316.4万千伏安,为经济社会大步向前、市民用电无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能。

如今,德清山清水秀,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可靠的电网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 区块链, 浙江电力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浙北小城的光明故事

作者:宋贤良 何如  发布时间:2018-11-30   来源:电力网

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起神州大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浪潮。浙江北部小城德清,也焕发出勃勃生机和活力。一座座变电站在德清拔地而起,一条条银线飞架,点亮了万家灯火。

电网建设的激情岁月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德清的电网网架经历了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

1978年12月,21岁的陈冶民成为德清县供电公司的一员,从事继电保护工作。“我刚参加工作时,继电保护设备还是电池式的,设备体积很大,人工调试时间长。1983年前后,就换成电子式的,体积小,灵敏度高,调试时间缩短了,但还是24小时离不开人。随着电力技术的高速发展,现在都是用微机保护,不仅灵敏度和精度高了,还能集中操控,不需要人一直守着。”陈冶民话语中透着满满的自豪。

改革开放后,德清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1979年,德清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开工建设。

“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时期。没有施工机械,我们所有人不分专业,全部参加基建工作,打地基、电焊、开关安装这些事都去做。”陈冶民说。电力工人用铁锹、镐头、锤子、撬棍刨地皮、打地基。为了夯实基础,他们不顾劳累,抬起木桩一遍遍打夯。“在那个时候,所有能在电网建设中用上的工具,对我们来说就都是好工具。”整整6个月时间,陈冶民和工友们两班倒,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每个人手上都是厚厚的茧,有时甚至累得腰都直不起来。“到了冬天最辛苦,身上的棉大衣没一件是完整的。不过好在我们干的是力气活,也不觉得冷。”陈冶民微笑着说。就这样,他们日复一日艰苦奋战,如期建成投运德清第一座110千伏变电站。

电网支撑幸福生活

1992年,楼建强入职德清县供电公司。

“变电站越来越多,网架结构日趋完善,经过持续的城农网改造,德清的城乡供电水平全面提升。”楼建强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二十多年来城乡电网一体化发展迅速,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

“我刚工作那会儿,农村数十户人家共用一根电线、一个电闸。每到用电高峰期,比如大年三十,大家连个完整的春晚都看不成。如果谁家的线路出现故障,一检修就要停整个台区的电。”楼建强说,当时农民靠种地为生。每到灌溉季,就是村民们最头疼的时候,因为灌溉电力供应不足。

20世纪90年代中期和新世纪初,德清县供电公司分别进行了两次小规模的农网改造,确保农村居民的基本生产生活用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德清的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到2013年,德清电网在全省率先开展了线路改造接收工作。此时的楼建强已经成长为一名线路专家。对接用电客户、勘察线路、优化方案……他几乎踏遍了德清的每个角落。

当时,为了精准了解各个村镇的实际用电情况,楼建强甚至吃住在村里,挨村挨户了解农业生产规模和用电情况,并根据各村的实际需求,按照轻重缓急合理安排电网改造进度。历时3年,德清县供电公司顺利完成166个村的电网改造接收工作,农村电网供电水平全面提升。“以前村里的电根本不够用,到了晚上电灯老闪、时明时暗。”说起20年前的用电情形,新市镇新塘村60多岁的张建国深有感触,“现在好了,村里电压稳了,全年都不会停电。这不,我在城里工作的儿子怕我冻着,买回来一台电暖器。我能看着电视喝着茶,暖暖和和过冬了。”

2016年,德清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德清县供电公司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特色小镇发展等工作,开展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全面增强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共计改造线路(包括电缆)25.59千米,新增配变容量1.449万千伏安。

一年年过去,德清电网建设经历了从全部用人力到部分用人力,再到如今的全机械化建设。如今,德清电网有35千伏及以上变电站24座,变电容量达到316.4万千伏安,为经济社会大步向前、市民用电无忧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电能。

如今,德清山清水秀,经济社会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可靠的电网为人们的幸福生活提供了保障。

      关键词:电力, 浙江电力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