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5G快速部署和持续演进的同时,学术界和产业界开始研究探讨6G技术。6G是10年后智能世界的引擎,将把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的终极愿景变成现实。通信感知一体化是6G技术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融合的核心使能技术。如何理解一体化?如何实现一体化?什么是一体化带来的新场景?什么时间开启一体化?为促进通信感知一体化研究领域专家学者与产业需求之间的交流,加快推进该领域的研究进展,4月15日,学术界在成都进行了一次智慧的碰撞。
闻库:积极拓展6G应用范围 加快迈入万物智能新时代
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闻库指出,在全球积极推动5G商用发展的同时,学术界和产业界也开始研究探讨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6G)。6G将进一步扩展和深化物联网应用的范围与领域,有效服务智能化生产与生活,助力构建智能普惠的人类社会。6G是什么?业界有很多答案,也有很多未知,最大的未知不是技术是什么,而是6G用来干什么。积极拓展应用范围是当前推进6G的重要任务之一。
闻库谈到,移动通信的发展,特别是中国移动通信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很多希望、很多幻想,似乎移动通信无所不能。5G可以实现很多功能,可以开汽车,可以精准导航,可以天地一体,不仅能上九天揽月,也可下五洋捉鳖,等等。随着移动通信在毫米波甚至未来在太赫兹频段上的应用,移动通信与感知的频段逐渐重合,促进通信和感知融合。通感融合一方面催生基于物理世界的沉浸式交互应用,另一方面精准感知周围环境和信息,有助于提升未来网络性能。
闻库建议,5G大规模部署以后,可以考虑在接收机上安装更加强大的软件,把被删除的信号“矿渣”找回来再“提纯”,为5G应用找到新的业务创新点。如果有可能,希望业界尽快在通信标准上有所建树,将其作为5.5G时代重要业务之一,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发展。
闻库强调,通信感知一体化设计需要兼顾通信性能和感知精度,不同应用场景的优化目标不同。技术上,波形方案、低复杂度的一体化算法和面向非理想因素的优化算法等值得深入探索。希望业界早日形成较为完善和操作性强的技术解决方案,推进通信感知一体化进程,加快迈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新时代。
朱洪波:未来通信系统将面临新的革命
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主任委员朱洪波表示,当今通信系统不仅被要求以人为连接对象,还被要求万物按需互联。我们需要知道为什么通信,和谁通信,如何通信。环境信息包含状态、移动等内容需要被感知来帮助系统了解通信需求,这决定了未来的通信系统不仅要加入感知,还要联合设计一个系统。这可能是一次革命。
李少谦:感知一体化系统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综合性能
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李少谦提到,太赫兹在发展的前10年,不是主要应用在通信领域,而是应用在探测感知领域。现在,通信、成像及生物医学是太赫兹应用研究的主要方向。随着信息技术和太赫兹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成像和波谱的业务不断扩展,感知数据量随之攀升,需要有效的无线通信手段传输数据和共享数据。分离化设计存在无线频谱与硬件资源浪费、成本较高等问题,功能相互独立也会带来信息处理时延较高等问题。通信感知一体化系统可以方便实现通信与感知资源的联合调度,有助于提高通信和感知的综合性能。
杜滢:通感融合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从“共存”走向“互惠”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移动通信创新中心副主任杜滢在报告中指出,万物智联、数字孪生是6G的愿景和原动力,通信与感知融合,将实现频谱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共享,从局域(室内)到广域(室外),为各类用户带来更丰富的通感互联体验。同时,通感融合技术发展路径正在从“共存”走向“互惠”,需要解决包括通信与感知之间的基本性能权衡、多基站协同感知、感知使能通信等多种问题。
(原载4月22日《人民邮电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