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各种光伏技术的竞争日益激烈,今年更是达到白热化程度。无论是电池环节PERC、异质结、TOPCon、IBC争奇斗艳,还是182、210的尺寸之争,以及各种跟踪支架谁更“智能”,都让投资企业眼花缭乱。
索比光伏网认为,一方面,良性竞争可以促进光伏技术快速进步,充分降低度电成本;但另一方面,部分企业将自己的技术与产品奉为圭臬,对其他人的产品嗤之以鼻,无疑会增加行业内耗,甚至误导终端用户。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21年11月,由国家电投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负责建设的全球首个光伏、储能户外实证实验平台——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启动试运行,并于2022年1月正式运行,填补了行业户外实证的空白。据介绍,平台总建设规模105万千瓦,实证实验约640种方案。一期项目实证实验方案161种、产品69种,涉及31个制造厂商,基本涵盖了国家光伏、储能行业的主流产品和具备推广应用的新产品。
6月13日,国家光伏、储能实证实验平台(大庆基地)学术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暨促进平台健康可持续发展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会上,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电投集团专家委专家、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昆仑英才·青海学者谢小平分享了平台2022年第一季度实证实验成果。他强调,为了体现平台的公正性,力求所有被测试设备边界条件的一致性,平台安装了涵盖资源、环境、电性能、机械性能等7大类19种在线测试设备共计515台(套),实现光伏电站全要素、全过程数据实时采集和分析。
谢小平从不同反射场景、不同温度场景等应用场景,晴天、多云天、阴天不同典型天气等多个维度,对光伏组件、逆变器、支架、储能4个产品和光伏、储能2个系统,共6个实证实验区形成的百余项对比数据作了分享。
以支架为例,根据实证成果,双轴发电量最高,垂直单轴和全维支架故障较高,发电量偏低。
同时,受太阳高度角影响,安装角度越大,接收辐照越高,发电量越高。在固定48°倾角时,接收辐照量高,中午时刻限功率较为严重。
在组件间距方面,实证结果表明,增加子阵间距有助于提升单位兆瓦发电量,增加0.8m间距后在第一季度比减少1.6m间距单位兆瓦发电量高2.68%。不同间距背面辐照和背面辐照占比存在差异,整体间距越大,背面辐照占比越高。
在支架高度方面,谢小平指出,不同距地高度正面辐照差异较小,但背面辐照差异较大。距地高度越低,背面辐照越小,背面辐照占比越低。
从实证数据看,光伏电站设计的计算软件仅能理论计算固定支架和平单轴支架双面发电量,跟踪支架除平单轴外不具备理论计算背面发电量功能,且模拟是取软件自动分配不同天气的天数计算。为此,谢小平提出,跟踪支架实测背面辐照增益与理论背面辐照增益差距较大。随着跟踪支架的规模化应用,应开发一套用于计算跟踪支架背面发电量的软件。
国家电投光伏创新中心副总经理庞秀岚通报了平台二期建设方案,重点介绍了整体设计方案、设计思路、实时在线测试系统等。她表示,二期会选择与一期不重复的技术和产品,同时将薄膜、叠瓦等技术纳入实证。支架方面,也会选择更多适配大尺寸组件的支架,得到最科学的数据和成果。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郝跃,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教授杨德仁,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周孝德,长江学者、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水利系教授、天津理工大学校长练继建,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易跃春,中国科学院重大科技任务局副局长、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世江,国家电投集团科技与创新部总监章义发等专家出席会议,对实证基地给予高度评价。
交流中,郝跃院士建议,平台在储能产品和方案的实证试验等方面应继续加大工作力度,更好地发挥平台作用。杨德仁院士也表示,平台形成了很好的数据库,后期可以通过白皮书等形式,对相关企业和大专院校开展科技研究提供公共数据服务,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和高质量发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