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凿山,南宁第一峰,海拔千余米,与著名抗战遗址——昆仑关遥遥相对。这里雾多、雨多,经常有大风从空中掠过,呼啸声此起彼伏,嘶叫可怖。于是,当地人给这里起了一个十分形象的地名——“风门口”。在这里,水电八局建设者不仅将迎接地形地貌和地质条件的严峻挑战,还将经历一场市场的大洗礼。
抢滩白凿山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境内。它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重点项目,也是自治区境内的第一座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年设计发电量16亿千瓦时。
工程局相继中标南宁抽水蓄能电站通风洞、交通洞土建工程和上水库土建工程。其中,通风洞长1420米;交通洞长1645米。上水库大坝系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顶全长499.5米,最大坝高92.5米,总库容640万立方米。实物工程量为:土石方开挖680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580万立方米, 混凝土面板浇筑面积46000平方米,相当于110个篮球场。该工程位于南宁第一峰——白凿山上。
工程局与南方电网在抽水蓄能开发领域有着长达近20余年的合作历史,仅南方电网的上水库工程便承建了六座。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是其中最大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程。
抽水蓄能电站被称之为电网的蓄电池、稳压器、调节器、充电宝。为了提高电网质量,发展清洁能源,“十四五”期间,南方电网计划在南宁、柳州、鹿寨、桂林、贵港、玉林等地建设六座抽水蓄能电站,占广西壮族自治区用电总量的1/5。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是南方电网已建和在建最高的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和首项扩库开挖工程。基于此,该电站的建设再次为八局参与清洁能源建设和开发新水电带来了新机遇。
化危为机,突破重围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地,条件异常艰苦。这里,山势陡峭,到处是悬崖峭壁和原始森林。前期,由于没水、没电、没路、没有通讯,工程建设受到各种不利条件和环境的制约,进展十分艰难。由于道路不通,设备、材料无法运送到施工现场,他们就“土法上马”,通过人拉肩扛,保证施工。其间,建设者相继战胜了塌方、岩爆、地下水渗漏严重等险情,用10个月的时间,完成了通风洞隧道施工,提前两天完成了施工任务;用17个月的时间 ,完成了交通洞隧道施工,提前一个月完成施工任务。因而,为该局后来中标上水库土建工程奠定了基础。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位于白凿山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在山顶上挖掘出一座水库。虽然水库的库盆不大,但是,开挖、填筑量大,施工难度大。总工期仅18个月。项目经理路军涛将其形象的比喻为“在手掌中绣花”。
工程建设面临着四大难题:其一,交通不畅。进场公路和上下库连接道路不通,设备、材料进场需要多次转运,甚至人拉肩扛,费尽周折。其二,场地狭窄,施工布置困难,高边坡作业,安全风险大,工序与工序之间,工作面与工作面之间,相互干扰,犹如是在“螺丝壳里做道场”,难以充分发挥出效率。其三,天气条件恶劣。由于地方征地工作滞后,耽误工期近4个月,错过了施工的黄金期——旱季。为了保证蓄水发电目标不变,只有在雨季里组织施工,增加了施工难度。在2023年的下半年,工地刮风、下雨、大雾天气不断,最多一个月下了半个月的雨。施工办的同志这样描述,前期,项目部的工作,不是在迎接下雨,就是在下雨后忙着做恢复生产的工作。其四,施工组织难度大。为了降低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必须科学组织,合理调配,处理好开挖、填筑、弃渣的矛盾,确保土石方平衡,保证工程质量,这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能力与智慧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高擎旗帜,砥砺前行
走进上水库工地,在左岸坝头平台,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最高处,一副印着“万家灯火,南网情深”的巨幅标语,像一座灯塔,竖立在山梁上,与沸腾工地遥相呼应,格外醒目。
在马道上、边坡上、山谷里,上百台套大型钻机、挖掘机、推土机、运输车辆,正在紧张的作业,发出阵阵轰鸣。 从惠蓄,到深蓄、梅蓄、阳蓄,再到今天的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地,八局蓄能人风雨兼程十余年,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行动来响应和践行南方电网公司的指令与文化,推动工程跨越各种障碍,树立电建的品牌形象。
为了帮助项目团体破解难题,化解矛盾,跨越障碍,水电八局相继派专家团队,坐镇现场,为工程把脉问诊,保驾护航。
多雨天气,是上水库工程开工后遇到的最大的难题之一。一场场大雨,一次次打击,一次次挫折,考验建设者的意志和勇气。为了保持项目部的战略定力,不被困难带偏节奏,提高干部、员工的信心与勇气。项目经理路军涛不断地为员工鼓劲,要求项目部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的信息,群策群力想办法,找对策,通过细化、量化各种措施,把雨水对工程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通过不断完善拦渣坝、截排水设施。对新开挖工作面快速覆盖和喷混凝土固化,以及加快道路混凝土硬化工作,改善施工环境。2023年6月27日工地突降暴雨,面对被冲毁排水棱体,项目部立即组织人员、设备对冲毁的排水棱体进行修复,不到一个星期就恢复了排水棱体的填筑工作。同月,由于地质缺陷,导流洞307桩号处发生了塌方。险情就是命令,项目部立即成立抢险突击队,研究制定抢险方案——管棚抢险方案投入抢险。项目班子成员坐镇现场,指挥战斗。他们不分昼夜地连续施工,最终排除了险情,2023年10月18日,导流洞全线贯通。到目前为止,排水棱体填筑工程已经按计划全面完成,共计填筑石方18.2万立方米。压坡体土石方填筑已经完成了110余万立方米。
“没有条件我们可以创造条件!”怀揣着建设工程的初心梦想,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团队一路披荆斩棘 ,突破困境。
2023年2月1日,项目开工;
2023年2月28日,导流洞洞挖开始;
2023年3月22日,扩库开挖开始;
2023年4月21日,排水棱体开始填筑;
2023年8月3日,压坡体开始填筑;
2023年9月6日,第一束锚索下索;
2023年9月30日,护坡混凝土第一仓浇筑;
2023年10月18日,导流洞贯通;
2023年11月22日,排水棱体填筑完成。
西侧边坡,是上水库工程四个边坡中,最大、最高的边坡工程,从海拔739米到海拔910米高程,垂直高度171米,共有13级边坡。工程量大,安全风险大,其中土石方开挖量200万立方米、锚索400余束、贴坡混凝土浇筑面积1.7万平方米,原设计采取1:0.75坡比施工。由于边坡陡峭,又是雨季施工,安全风险很大。项目总工程师邓琼星率领工程技术人员对边坡施工方案进行多次优化,从1:1.5到1:1.2,最终攻克了这一“拦路虎”。分管边坡开挖和支护的副经理王先锋说,只要上下同心协力,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库盆开挖孤石多,解炮最多,一天多达130多个解炮。为了确保施工安全,安全员、施工人员严格进行防护,防止飞石伤人。大坝工程开工以来至今无飞石伤人事故和道路运输事故。
在690米高程压坡体工作面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工艺试验现场,采访了项目副经理麦小章,他说,面板堆石坝试验块的工艺试验,是大坝填筑前的一项重要工作,要进行十余天的各种试验,收集上千个数据,通过比较优化找出最佳方案,指导大坝填筑施工。大坝趾板开挖填筑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他说,越是忙的时候,越要把工作做细,做到位,保证工程从一开始就瞄准了创优目标。
目前,大坝趾板左侧、河床段已开挖完成,为实现年底大坝填筑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为了确保工程进度,项目部多次召开专题研究会,制定了9项优化措施,用科技创新为工程建设扫清障碍。由于项目部成绩突出,相继被南方电网双调公司评为南蓄2023年二季度、三季度劳动竞赛优胜单位和示范单位。
示范引领,作用彰显
八局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项目部,有51名员工,平均年龄34岁,13名党员。作为公司创建的5个“双引双建”示范点之一,
在工程建设中,项目部把“双引双建”工作与项目履约、项目创效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党建+安全”建设平安工地,“党建+进度”确保优质履约,“党建+创效”提高经营水平,“党建+BIM”使开挖、支护、填筑等更科学、更精细,管理更科学、更规范。
在攻坚克难中,班子成员带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带普通群众,老带新,师傅带徒弟的现象比比皆是,大家想工程所想,急工程所急,为了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促进生产,解决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题,拼搏在一线,拼搏在自己的岗位。
在上库工地,新老员工共担使命,顽强拼搏。老李,原来是国际部的一名员工,叫李杰,今年51岁,在伊拉克、科威特的项目工作过,2023年1月回国后,调到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工地,负责安全工作,他工作兢兢业业。边坡施工,安全风险大。面对冬季严寒、风大、雨大的恶劣天气,他依然全天守在现场,查事故隐患。在上库工地,有许多责任心强,技术精湛,兢兢业业工作的老同志,他们无声无息的为项目做贡献,以模范行动影响年轻人。
施工办的普通技术员钟远燃,是2022年毕业的大学生,今年24岁,来到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库工地后,他努力钻研业务,工作一丝不苟,他无论是负责渣场管理,还是负责环库公路施工,是跑外勤,还是整理内业,样样工作干得十分出色,在项目部教育和培养下,在老员工的传、帮、带下,一批又一批的年轻人茁壮成长,成为业务骨干。
为打赢这场攻坚战,八局的建设者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以“攻坚必克难,决战必决胜”的奋斗者姿态,凝心聚力,履职奉献,用“自强不息,勇于超越”的企业精神诠释着八局人的责任与担当。
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工程,在建设者手中一天一天的发生变化。白凿山、风门口,这里不仅仅有雨、雾、风,还有白云和彩虹。风劲潮涌奋楫先,随着工程的推进,随着一个个障碍的跨越,八局蓄能人必将会在这里创造出新的业绩。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展望2024年,广西南宁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土建工程建设者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不断深化落实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继续以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实干担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铸就优质工程,为实现2024年大坝封顶目标计划全力奋进,谱写工程建设新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