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储能 > 动态

新型储能项目拟划建设“红线”

中国能源报发布时间:2021-07-09 15:02:16

“在电池一致性管理技术取得关键突破、动力电池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健全前,原则上不得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范》)中的这一表述引发行业热议。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发展迅速,利用退役动力电池不仅可以提高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而且具备环保属性,是此前政策鼓励的应用形式。如今为何风向突变,叫停其发展? 

储能安全事故余波未了

“4·16事故后,加强安全监管势在必行。政策释放出不再鼓励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的信号,下一步,我们可能就不去做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向记者坦言,不少储能项目是为了示范而硬配梯次利用电池,甚至出现过争抢退役电池的情况。电池从车辆退役下来,要经过电芯评估、拆掉、重组、焊接再利用的过程,“流程繁琐,与新电池相比,梯次利用电池并没有经济性。”

上述企业人士提及的“4·16”事故,是指今年4月发生在北京丰台区国轩福威斯储能电站的火灾爆炸事故,2名消防员在灭火救援中牺牲。该电站为光储充一体化项目,包括25MWh磷酸铁锂电池储能设备。电化学储能的安全问题由此被推上风口浪尖。

近几年,美国、韩国均发生过多起电化学储能安全事故。即使是采用新电池,起火问题也是频频发生,退役动力电池是否适用于大规模储能项目还存在争议。动力电池与储能是两个不同领域,对电芯一致性、循环次数等要求不尽相同,且不同厂商的电池在结构、规格和参数上存在较大差异,相关评估监测技术仍是行业难题。

“目前退役的电池多为5年前生产的,其技术水平较差,也没有任何基于回收的电池设计和追踪设备。”在彭博新能源财经储能行业分析师李岱昕看来,现阶段退役电池规模小且分散,不具备梯次利用条件。

对电化学储能影响有限

近年来,电化学储能是新型储能(不包括抽水蓄能)中增速最快的技术。2020年,国内电化学储能新增投运规模达1559.6MW,首次突破GW大关,同比增长145%,主要应用在新能源发电侧,占比近40%。目前,已有二十余省市提出可再生能源配置储能的要求。   

叫停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会否给快速发展的电化学储能按下“暂停键”?

亿纬动力营销中心总经理陈翔表示,目前大型储能项目中真正利用梯次电池的项目很少,更多的是为了技术验证和探索性的示范项目,并未成为行业主流。

上述企业人士同样坦言,市场上电化学储能项目还是以新电池为主,叫停新建大型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储能项目,并不会对电化学储能整体发展产生太大影响。

今年4月21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较当前3.3GW的累计装机量,增长空间巨大。

在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陈海生看来,电化学储能将呈现高速发展态势,其背后的挑战在于安全和标准。安全是储能规模化应用首要前提,标准体系建设则直接影响产业健康发展。同时,电化学储成本还有待进一步降低,并要进一步探索构建合理的价格机制。

此外,陈海生指出,《电化学储能设计规范》国家标准中将1MW或1MWh以下的项目划为小型电化学储能电站,30MW或30MWh以上的项目划为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此次《规范》中提到的“大型”梯次利用储能项目是否按此标准划分,还有待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

业内人士建议3年后考虑重启

值得注意的是,《规范》为叫停大型梯次利用储能项目设置了前提条件,即对电池一致性、性能监测与评价体系提出要求。《规范》还提出,已建成投运项目应定期评估电池性能,加强监测、强化监管。在李岱昕看来,“政策并没有框死,只是各种条件具备的时候再予以考虑。” 

此次叫停行为,或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影响更为明显。中汽研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退役动力电池达25GWh,预计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116GWh。数量如此庞大的退役电池若得不到妥善解决,不仅会影响产业闭环,也会带来环境问题,造成资源浪费。

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是近年来行业发展的热点。动力电池从车辆上退役下来还有80%左右的剩余容量,具有很高的再利用价值,可梯次应用于储能、铁塔基站、低速电动车、太阳能路灯领域,或拆解回收钴锂镍等金属材料。

“政策并没有叫停电池梯次利用。小型储能项目,在一些特定场景,梯次利用电池仍有生命力。”上述企业人士表示,随着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提升,未来3至5年,建议相关部门从资源充分利用角度结合技术发展情况,再判断是否重启大型梯次利用储能项目。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