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专家观点

李 锦:传统电力企业怎样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

李锦解读国资政策与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8-08 10:35:39  作者:李 锦

——在《新质观察团》华电科工集团调研时的现场讲评

  今天参加寻访“新质力”——深蓝智库企业文化研究院新质观察团走进华电科工活动,看了科技创新和战新产业发展成果展览,看了国家生物质能实验室,听取氢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源与机器人与数智化等领域新质生产力培育情况,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参观和座谈,解开了我最近思考的一些难题。虽然是蜻蜓点水,但是感觉还是很快出来了,点评谈不上,我谈点感受。

8月6日,李锦在《新质观察团》华电科工集团调研时进行讲评

  我发言的题目是“向新要质,以改发力”,要“质”就是要“质量”,以“改”发“力”,就是以改革发力,副标题是,双轮驱动快速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华电科工路径”。能不能称为样板,还不好说,因为我们没有做深度调研,但是对路径的感觉是出来了。

  看了,听了,有感受,我要讲6句话。

  第一句话,我带着什么想法来的?我带着三个问题、三个难点来的。

  第一个问题,处于传统产业的中央企业怎么能快速发展和形成新质生产力?因为科研周期长,怎么做到快,值得思考。第二个问题,华电科工现在的实践是不是符合中央和国资委的要求,并从本质上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第三个问题,是不是能够体现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和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华电科工在创新机制方面,是不是有话可说。技术上,很多听不懂,我更关心是体制机制方面的,就是生产关系方面的东西。

  同时我还带着三个难点来思考。目前,在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时,特别是传统企业,不同程度存在“不肯投资”“不敢激励”“不能容错”问题,这是科技创新的拦路虎。是有普遍性问题。投资是症结,上面不投资,自己能随便投吗?不敢激励,科技人员创新企业就无法得到鼓励。没有容错机制,大家就不敢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允许试错。我们怎么能突破这三个难题,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最担心的是思想不解放,改革没有动作。

  第二句话,我的一些疑惑得到化解。觉得央企在行动,也有效果,效果明显。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初步形成了一个印象,这个很多项新兴产业是全国第一,最后看到了刚刚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形成了一个强烈冲击,华电科工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块“高地”。专利32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390项,是国资委“科改企业”。培育坚持服务国家战略、立足华电全局、锻造科工所长,发挥科技创新优势,给人印象突出。

  第三句话,华电科工的发展看来有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由政府机关分出来的50多人,由水电部电力机械制造局变成一个企业。第二阶段,企业主项分出来,有的是发电企业,有的是机械装备等等。第三阶段,四个主板块,发电、煤炭、科工和金融,我们实际上已经走向了科工为主业的阶段。第四阶段,目前以科工为主,我们走到了新质生产力的阶段。这是我个人的大体感觉,华电科工40多年走过了四个阶段。科工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实践有它自己的特点,形成了明确的方向,你们讲到了,最后一个阶段特点非常明显,就是我们走进了新质生产力的阶段。

  第四句话,我看到五个实在的成果。一是海上风电,这个拿了全国科技一等奖,全国各地都在搞风力发电,为什么一等奖是你们的,说明在这方面的创新科技和实践成果,你们在全国也是顶尖的有无可替代的东西。二是氢能源,占了全国相当规模的市场,这不容易。大家都在搞,我们能做到这个程度,市场证明了我们的成功。三是对卡脖子技术的突破,这也是各级领导特别重视的方面。四是首台穿越式岸桥实现全球首发。五是实用性比较强,生物质能转化方向,牛粪、秸秆、芦苇,都用于生物发电,效果很好。这些,是华电科工新质生产力发展成果中在我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这些,是能记着的。

  第五句话,我看到“三同、三创”的企业精神。即“同心同向同行,创业创新创效”,这是个新提法,有时代特点。不同于一般企业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敢想敢干这样的常规提法,这个新提法很有价值。这种文化,是新质的文化形态。

  在这个基础上,我觉得在运营管理上有“六同”:

  投资是多家出力,“共同投资”。一条船就需要7、8个亿,那一定是国家、集团、公司都要出力投资,合力抬轿。

  经济增长和研发“同步”,去年研发经费投资是12亿,是增长趋势。科技创新和资本运营“双轮驱动”,是非常好的经验。与时代同步,购买技术,我们用资本换时间,科研成果一般三五年都出不来,用资本换时间,很快拿过来,快速占领制高点。这是央企的一条路子。因为我们电力能源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第三次工业革命怎么跟上趟,怎么弯道超车,资本换时间。与哈军工的合作,我们用几个月拿出成果,成果转化,这是“同力”。同培训,华电科工与八大院校搞了两年多,共同培训高科技人才。让研究生在实践中成长。产学研和政府同赢。这“六同”华电科工都做到了。你们的做法,是三中全会《决定》上讲了的。

  第六句话,科工创造并形成六大机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创新,科工搞科研突出表现其实更在机制创新方面。三中全会主要解决的也是体制机制问题,十五个标题后面都是体制、机制、制度、体系。不是说我们都已经做到很好了,刚才座谈中总经理、书记、各位战新产业带头人讲的,让我感受到这些,受到启发。我是拼命朝这方面想。

  一是投资分担机制,有国家投资的,有学校投资,有集团投资,公司自己投资的,这就是投资分担机制。二是股份运行机制,通过股权参与,实际上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与大学教授合作。三是发展和绿色协同机制,在发展中解决低碳环保问题,发展速度和绿色能源同步。四是人才培训机制的创新,有外面的培训、内部的培训。与八大院校的合作两年多了,研究生、博士生二年级就到我们这边来了,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学习。能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形成企业的优势。五是激励机制。在座的几个领导工资最低,其实这是因为有激励机制在这里边。对科技人员,揭榜挂帅有没有什么奖励机制?没有细问,但肯定有。六是容错机制。刚才讲到也许会有一些小项目出问题,我们都扛过去了,自己扛了,让科研人员保持积极性。我们知道,好多问题不是我们能解决的,有些是国家的事情,国资委的事情,需要有容错机制,让企业放开胆子去试、去干。

  以上的六同六创,说明华电科工在新型生产关系方面已经有一些做法了,以“改”发力,向“新”要质,我刚才讲的几个方面科工都有表现。刚才大家发言中也有涉及,有这方面内容证明我们做了。因为时间关系,没有展开。你们也不是从这方面汇报的。而我是从这些发言中,能够感受这些变化。捕捉这种变化。当然,有些难点是属于国家层次的难题不是我们一个企业能解决的。总体感觉,我们的新型生产关系正在形成。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必定会形成新型生产关系。刚才讲的六个方面机制都是三中全会《决定》中有的,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原始创新制度安排、推动生产要素畅通流动、各类资源高效配置、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创新体制机制、科技体制改革、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这些三中全会强调的点。在这里都能找到。

  今天时间短,我简单归纳为六个方面的“同”经营,六个方面的“创”机制。因为我们的文化中“三同三创”,我看我们在六个方面是同,六个方面“创”,从深层看,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口号,体现在实践中的文化先进性,这种文化是新质生产力时期的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先进生产关系、先进文化,这可能是一篇大文章、新文章,我觉得应当把成果经验总结出来。

  我出了一本书,《新质生产力与新国企》,马上就印了,我找了好多家央企提供材料,多是从董事长讲话中找的,没有今天现场看得生动。时间关系,很多内容也加不上去了。

  参观一个下午,时间很短,很多技术性强的,我也没有听懂,在扫盲阶段,需要来学习。你们在伸“氢”“储”“碳”“智”等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产业链,给人一种新质生产力的冲击力。我的思考,主要根据三中全会关于深化国企改革创新机制方面要求,我是从国资国企改革角度上来思考华电科工的做法的。

  在央企中,不光是有这些成果有国家科技成果一等奖,我们看到在机制创新方面走出了重要的一步,有的可能是一小步甚至一小点,但总体上看,华电科工勇于创新,尤其是机制创新方面有可圈可点之处,在落实贯彻三中全会精神方面,是扎实的,回答了新型生产关系的问题,在改革方面迈开步伐。

  我们怎么来挖掘来认识自己做的这些事,很好地总结提升。总结这方面的经验,企业改革创新与治理创新的经验,也是新质生产力内容,里面包括新型的企业文化。我们自己不要不当回事,有国家最需要的东西,需要总结,这是企业做“百年老店”的软实力。

  新质生产力现在说得很多,大家关心的是不是动起来了,是不是有效果。初步感觉,在机制、在新型生产关系方面华电科工有好的做法,给人以信心。在新质生产力方面,传统产业是不是能够整体转型升级,华电科工的做法给人以信心。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