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智库 > 专家观点

国家气候变化专委会何建坤:凝聚清华大学与三峡集团优势,共同服务“双碳”目标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1-09-23 00:00:00

  

  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9月22日,正值“双碳”目标提出一周年,清华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有限公司气候变化治理机制与绿色低碳转型战略联合研究中心(以下简称“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成立。

  对于我国而言,“双碳”目标意味着什么?实现这一目标的难点和发力点在哪儿?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成立有何意义?未来将会有哪些合作?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何建坤。

  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什么?

  在何建坤看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我国统筹国内可持续发展与应对全球气候危机的一个战略决策。无论是对中国还是全球,都具有重要意义。

  何建坤表示,一方面,全球范围都面临气候变暖的危机,中国提出“30·60”目标,可以为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应对全球气候危机作出自身贡献,彰显大国的责任担当,同时这也是顺应世界发展潮流,打造世界范围内低碳发展竞争能力的需要。另一方面,我国正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双碳”目标也是其中应有之义。

  实现“双碳”目标的难点和发力点在哪?

  “这是一个非常雄伟的目标,挑战难度很大。”何建坤介绍,欧洲国家的碳达峰目标基本上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实现了,距离其提出的碳中和目标有六七十年的过渡期。而我国碳达峰与碳中和的过渡期只有30年,所以时间更为紧迫,任务也更为艰巨。

  与此同时,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处于后工业化社会,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而我国仍然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阶段当中。

  “难点在于,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和二氧化碳减排之间的关系。既要保持经济社会的持续增长、满足能源供给,改善民生,也要实现能源体系的低碳化转型,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何建坤表示。

  为此,何建坤认为,当前最为重要的是,要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高效、安全的能源体系,积极调整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实现减排目标。

  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的成立有何意义?

  “从世界范围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各国共同努力,不仅仅是各国政府层面,也需要自下而上的企业团体和社会公众的努力。国家要有相应的政策,企业和社会公众都要有自觉的行动。”何建坤表示。

  在这样的背景下,推动企业、大学之间积极合作参与国家“双碳”战略意义重大,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也由此应运而生。在何建坤看来,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是企业与大学产学研的合作,可以最大化发挥双方优势。

  何建坤介绍,清华三峡气候与低碳中心将聚焦国家经济和能源发展、低碳转型的战略研究,为国家和产业的低碳转型提出政策建议,同时助力全球低碳转型,传播中国理念和中国声音,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建设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也可以开展一些深度合作,比如说倡导和引领社会公众来积极参与低碳发展和减排方面的行动,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活动等。这既是我们研究的一个方面,也是我们的共同实践。”

  对于未来,何建坤充满期待。他认为,三峡集团在水电和新能源方面有着非常先进的技术能力,在低碳发展转型中发挥着引领的作用。清华大学也要在建设全球生态文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推进国内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开展教学和科学研究。双方携手不仅有利于自身的低碳转型,也有利于助推国家“双碳”战略的实施。“未来,我们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何建坤说道。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