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高,已成投资热点。近3年累计新增装机近3000万千瓦,投资额约4500亿元。海底电缆是海上风电的重要一环,先发企业凭借资质、业绩、设备、码头等高门槛,持续分享市场红利。
海缆市场价值巨大
在中国承诺“30 60双碳”目标指引下,风电等新能源得到迅猛发展。《“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推动近海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平价示范。加快推动海上风电集群化发展,重点建设山东半岛、长三角、闽南、粤东和北部湾五大海上风电基地,在广东、广西、福建、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等地推动一批百万千瓦级深远海上风电示范工程开工建设。
根据全球风能协会统计,离岸200公里范围内,我国近海和深远海风能资源技术开发潜力约2250GW。截至目前,全国各省已发布的“十四五”海上风电规划总装机容量达65GW。2024年海上风电开工、建设、并网节奏加快,需求释放将拉动海上风电产业出货量持续增长。
海缆是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海上风电的“血管”,承担向陆上电网传输电力的功能。据估计,海缆费用约占海上风电项目投资总额的8%-15%,海上风电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步拉动海缆的需求增长。
典型的海缆包括单芯和三芯交联聚乙烯绝缘海缆。海上风电场规模化推动送出海缆由220kV向330kV/500kV电压等级转变,集电海缆高电压等级趋势也使得海缆单位价值量提升。
当前技术已能够支持生产500kV三芯交流海缆,减少海缆根数用量,降低了海底走廊占用面积。如广东阳江青洲一、二海风项目采用500kV三芯交流海缆,青洲六海风项目采用330kV交流海缆,青洲五、七海风项目采用500kV直流海缆。
随着风电场规模的扩大,海底电缆价值占比呈上升趋势。一方面,规模增大使得远端风电机组与海上升压站的距离增加,场内海缆投资上升;另一方面,规模扩大使得送出海缆所能承受的容量达到极限,需视规模增加送出海缆的回数,增加了送出海缆投资。
2023年我国海上风电吊装容量预计达8GW。华能能源研究院某专家撰文表示,我国海上风电造价约1.4-1.8万元/千瓦,部分项目甚至高达2万元/千瓦,按海底电缆(含敷设)大约占海上风电投资规模12%估算,2023年全国海缆市场空间约为150-160亿元。
“三巨头”领跑市场
海缆项目和技术创新捷报频传。世界首条应用于工程的500kV三芯海底电缆打破了国内外超高压海底电缆采用单芯海缆传输的局面;亚洲直达国际海缆(ADC)在汕头登陆、洲际海缆(PEACE)新加坡段在常熟启航;国内首艘万吨载缆量新型海缆施工船“启帆19号”下水;东北地区首条630平方毫米截面积海缆输电线路66kV王海线为中国唯一海岛边境县带去充足电力保障……
国内海缆“三巨头”东方电缆、亨通光电和中天科技占据了中国高压海缆市场近90%的份额,这三家公司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具有显著的影响力,提供从500kV到±535kV柔性直流等多种电压等级的海缆产品。
国内海底电缆起步较晚,直到2020年才真正迎来机遇。稍早进入这一市场的东方电缆,在这波海缆红利中丰收,净利润从2018年的1.71亿涨到2021年的11.89亿;亨通光电稍晚进入,近几年迅速布局海缆业务,“前两年发展不错,2024和2025年前景也会很好”;中天科技优势同样比较突出:一是布局海缆行业早有先发优势,二是海缆技术储备丰富。
海缆生产的高标准、高门槛、高风险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在行业内海缆被称之为电缆制造“皇冠上的明珠”。
技术门槛越高,市场集中度越高,红利期也就越长,这也就是为什么海上风电业务好于陆上风电、海底电缆业务好于海上风电。
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东方电缆在手订单约71亿元,其中海缆系统36.05亿元(220kV及以上海缆约占55%,脐带缆约占30%),陆缆系统24.84亿元,海洋工程10.11亿元。净利润8.21亿元,同比增长11.63%。
亨通光电在手订单充足,中标了越南金瓯、沙特红海、墨西哥、泰国PEA等海外项目;龙源射阳100万千瓦海上风电、揭阳神泉二海上风电场、中广核新能源海缆检测及维修、国家电投山东半岛南海上风电基地Ⅴ场址500MW项目、华能汕头勒门(二)海上风电场、山东能源渤中海上风电A场址工程以及三峡阳江青州5/7等国内海上风电项目。
中天科技中标、执行多个典型工程。广东省率先开工的平价项目中广核汕尾甲子一、二海上风电项目的所有海缆均由中天海缆生产。中标山东能源渤中A场址、国华渤中I场址、中广核莱州等多个山东省项目。
从项目工程经验来看,“三巨头”都具备较强的超高压交流海缆、高压柔性直流海缆、软接头技术的科研及项目工程经验,在后续此类项目的招标中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
国产海缆在市场上高歌猛进,鲜有国外对手,但和海缆配套的附件,尤其是高电压等级附件,长期以来都是国外品牌的强势领域。值得庆幸的是,国内电缆附件厂家正在研发、制造、安装、运行等方面努力赶超,如A股上市的国内电缆附件代表厂商长缆科技,其耕耘高电压等级海缆附件多年,近年来在±400kV直流海缆附件、220kV交流海缆附件以及35kV集电海缆附件招标项目中屡有斩获,且运行业绩良好。要完全打破高电压等级海缆附件被国外厂家占据的局面,还需要更多长缆科技这样的厂家共同努力,同时也需要业主方给予国内品牌更多的认可和支持。
“三巨头”在坐收市场红利外,也正积极布局新技术。由于环境所限,未来漂浮式风机或将成为深远海的主流,这需要使用动态海缆。东方电缆和亨通光电已经抢占了先机,东方电缆已经研制了国内首个深远海浮式风电动态缆系统并成功应用于“海油观澜号”,这是我国第一个距离海岸线100公里以上、水深超过100米的浮式风电平台。亨通光电研发的动态海缆已经成功安装在国内首台深远海漂浮式风电机组“扶摇号”,亨通是该项目的唯一海底电缆供应商及敷设承建商。中天科技则早已瞄准66kV和220kV电压等级的动态海缆。
海缆资产近年来在资本市场可谓炙手可热,东方海缆营收以海缆及相关海洋工程为主,在经历了股价冲高回落后市值依然有290亿元,动态市盈率近23。亨通光电和中天科技则受到非海缆业务的“干扰”,市盈率远低于东方电缆。
竞争或将白热化
眼看“三巨头”分食海缆市场高利润蛋糕,众多电缆厂商心动垂涎。
海缆企业资质认证难,生产技术要求高,生产设备设施、码头资金投入大,成本还不好控制,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投资回报期长,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此外业主招标要求的项目业绩,让后来者陷入“是先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死循环。
有关业内人士表示:“海缆是海上风电行业一个小的领域,目前海缆国内竞争格局相对比较稳定,国内能够生产海缆的企业也就是5、6家,在毛利率、产能等方面有一定优势,相对来说竞争壁垒比较高,新企业很难进入。”
但相较已成红海的低毛利率陆缆市场,力争在海缆市场奋力一跃的实力厂家不在少数。
海缆第二梯队的汉缆股份和宝胜股份通过近几年的扩产及接单,不断扩大自身规模,目前市占率分别达7%、5%。第三梯队的海缆厂商(万达海缆、太阳电缆、起帆电缆)仍处于扩产期,尚未获得较大市场份额。
后来者虽然在海缆市场尚未获利,但其志不在小。以第三梯队的起帆电缆为例,其在湖北设立的宜昌起帆电缆有限公司注册资金达10亿元,已建成3条海缆生产线,跑市场、谈项目、抢订单成为公司日常。2023年9月2日,长28.5公里,重近4000吨的220kV海底光电复合电缆在宜昌厂区码头下线并装船。
随着后来者资质业绩的逐步补足、技术产能的不断提升,以及海上风电平价带来的降本增效压力,预期未来海缆市场竞争将呈现白热化状态。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先发者如何保持领先,后来者怎样打开局面,好戏连番上演,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