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凌晨,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葛洲坝路桥公司承建的四川泸州长江六桥主桥边跨S6节段混凝土成功浇筑,标志着长江北面主桥所有现浇节段全部完成施工。
泸州长江六桥是目前世界在建的最大跨度钻石型三塔斜拉桥,在前期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地质条件复杂、深水基础较大、桥梁结构形式复杂等多个施工技术难题。项目部充分发挥自主设计能力和技术攻关能力,成功突破技术难题,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
浮式打桩平台 征服水下裸岩基础
泸州长江六桥桥位处江面较宽,河中有两个主墩。其中心的4号墩水深流急。按照要求汛前必须将主墩施工平台打设完毕,并用混凝土牢牢锚固,否则可能遭受灭顶之灾。连接主墩的有近800米的水上钢栈桥,是主墩混凝土等材料的主要运输通道。栈桥下部基岩裸露,要在短时间内把大量的钢管桩插打进去建成通车,加上还要进行主墩平台施工,如果按照常规施工工艺,工期将在10个月以上。受机场迁建影响,泸州长江六桥允许下河施工已是当年12月底,要达到第二年6月前的度汛目标以前国内鲜有这样的成熟案例,按评审专家的看法基本不可能实现。
针对这一情况,项目部成立技术攻关队,研究国内外大型桥梁施工方案,结合工程实际,创新性地设计了长江上常见的小型驳船组成水上浮式打桩平台。这种平台易得到,施工灵活,在实现浮式钻孔平台的快速移动、定位的同时,水上增开了4个工作面,同步开展机动打桩。同时,针对主墩采用扩张式浮动平台,将船舶与桁架分离,由滑动变滚动,边装平台,边进行桩基冲孔,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
经过这一系列措施,工期也由原来的10个月缩短至4个月,确保了主桥重大施工节点按期完成。
自主设计围堰 打造长江“定海神针”
钢围堰施工是基础施工的关键部分之一,它为水下承台提供“干施工”条件,是整个工程的重要“节点”。
4号主墩钢围堰直径达46.6米,横截面积约1700平方米,相当于4个标准篮球场的面积,规模排在全国前列。长江上游水流湍急,最大流速达6米/秒,河床地形复杂、岩面倾斜度大,如何避免水下爆破,让4号主墩钢围堰精确“咬合”江底的河床,也对项目部施工带来了挑战。
技术攻关队队员白天查勘现场,晚上钻研规范、图纸,反复研究施工关键工序和施工重点难点,在施工优化和创新上下功夫,自主设计出了异形的围堰刃脚,并采用先进的定位方式,确保了围堰底与河床基岩地形完全吻合,使得围堰像“定海神针”一样牢牢矗立在长江之中。同时一次性成功浇筑5000方封底混凝土,实现了围堰“零处理”的封水效果,顺利完成了塔柱汛期前出水的目标。
0号块一次浇筑成形 创造浇筑体量之最
作为长江上游具有代表性的桥梁,泸州六桥4号主墩为全桥核心施工技术关键所在,位于长江中心主航道上,难度之大、工艺之精、要求之高、标准之严全部在此展现。
其中,4号主墩0号块重量达到1万吨,是目前国内在建的重量最大的0号块现浇箱梁,这为施工带来了全新的挑战,项目部需竭尽全力保证4000方超大体量C60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一次性浇筑成功。
针对这一难点,项目部多次召开浇筑筹备会,编制浇筑指导手册,明确人员分工。同时,在浇筑前多次组织策划预演,并加宽施工操作平台、设置护栏灯带,以克服场地限制及夜间光线不足,确保罐车、泵车有序作业。此外,为进一步确保浇筑质量,项目部由总工牵头,组建专业技术团队,提前在0号块内部埋设测温元件,实时、不间断监测混凝土的温度变化,并采取“内降外保”措施,用冷却水循环系统对混凝土内部进行降温,在混凝土顶面覆盖保温材料,避免因温差过大而导致混凝土开裂,最终顺利实现了超大体量、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的一次浇筑成形。
据了解,开工至今,项目部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12项,栈桥施工技术被中国公路协会鉴定为国内先进水平,对同类型桥梁、长江上游桥梁建设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公司向交通领域专业化转型打下坚实的基础,对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提升行业影响力具有重大的意义。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