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国内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百年百企丨鹏城“硬核”勇担当,争创神州好“风光”

中国电力网发布时间:2022-01-15 10:02:00

工业和信息化部策划组织的中国制造专题“百年百企”大型主题采访活动,聚焦百年历史长河中,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先进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企业发展的创新实践和典型经验,通过小切口呈现大主题,讲述工信故事,弘扬工信精神。

日前,中国工信产业网刊发题为《鹏城“硬核”勇担当,争创神州好“风光”》的文章,聚焦中国广核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探索历程。

一起来看看!



梧桐山色佳天下,大鹏湾景秀中华。在自然与人文风光交相辉映的和谐乐章中,主动求“变”的乐曲在深圳恢弘奏响。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这片梦想绽放的沃土上,“快”的发展效率与“变”的强烈意识交汇融通。一切,都在释放“新”的强劲动能。


如今,稳定、清洁、低碳的核电正源源不断地输送至大湾区的千家万户,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保驾护航”......而点亮这片希望之光的,正是我国最大、全球第三大核能企业——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下文简称:中广核)。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积极政策和多方面的关心支持,中广核从“起步大亚湾核电站”到“站在全球核电产业链高地”,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清洁能源创新发展道路。


中广核实现的发展蝶变,是因应时势的务实之变,亦是自我奋进的突破之变。承载期许、保持热爱、奔赴山海......“他”的故事,还在续写。


应变:大亚湾畔“白手起家”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早期最大的中外合资项目,大亚湾核电站在改革开放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1978年4月,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的王全国随谷牧副总理出访西欧。彼时,国民经济千疮百孔,“重整河山”任务艰巨。这支政府经济代表团此行的目的便是学习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加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过考察,代表团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参观完法国核电站后,“在广东建设核电站”的构想便在王全国的脑海里挥之不去。


“要解决广东电力匮乏的问题,核电或许是一条出路!”回国后的王全国愈发坚定信念。但此时,有一个巨大的难题困扰着王全国:“搞核电”需要引进法国的M310技术,其总投资高达40亿美元!要知道,当时我国外汇储备仅仅只有1.67亿美元,没有钱,核电站该怎么建?


幸运的是,此时正值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神州大地。在多方面的支持下,一个“借贷建设、售电还钱”的全新构想脱颖而出,这让为资金问题头疼的王全国大喜过望。而后,广东省与香港中华电力公司经过半年的协商谈判,最终双方同意以合营方式建设核电站(形式是向银行借贷进行建设,建成后将电卖给香港换取外汇),并正式成立联合工作小组,开始编写核电站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1981年5月21日至6月18日,国务院召开审查会,对《在广东省合营核电站可行性研究联合报告》进行审查。会上,王全国代表广东省委作了发言。他以请战的姿态表达了广东省建设核电站的决心:


“我今年62岁,这个工程如果中央批准了,请组织上解除我的其他工作,让我专抓这项工作,在我有生之年,比如说,70岁、71岁,一定要把这个工程搞好,把我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业核电站建设好。”话音刚落,台下掌声雷动......


尔后,随着国务院的批复通过,广东核电站筹备工作正式启动,王全国亲自担任筹建核电站领导小组组长。自此,一段激情燃烧的核电岁月被开启了。


在王全国的牵头主持下,广东省开始统筹整合资源,进行调集专业人才,着手核电站的选址等工作。其中,在组织核电建设队伍方面,核电站领导小组专门遴选出110多名年轻骨干前往法国和英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学习核电技术。当时的培训成本高达130万法郎/人,相当于一个成年人体重的黄金。这些怀揣梦想的年轻人,学成归国后立刻就参与到了核电站的建设中去,并提前两年从法国人手中接过了核电站的运营重担......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工程国家验收大会


历经7年的艰苦奋斗,位于深圳市大鹏半岛的“大亚湾核电站”于1994年5月正式建成投产。我国大陆大型商用核电站实现“零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大亚湾核电站如今在安全、健康、环境管理等方面都实现了世界一流水平。


裂变:坚持自主创新“一盘棋”

核电,已成为我国闪亮的“国家名片”。


“从建设大亚湾核电站起,中广核就非常重视核电国产化。”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长利表示,上世纪末,国内制造业企业各方面实力还都相对薄弱。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广核力排众议,坚持安排相关国产企业参与大亚湾核电站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有效推动了我国核电行业的全面崛起。


2013年,中广核与中核集团共同研发出“华龙一号”。“这是中国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机制创新的成果。”杨长利指出,“华龙一号”充分利用中国目前成熟的核电装备制造业体系,安全和性能指标达到了国际3代核电技术的先进水平。


通过聚力“强链”“补链”,中广核正加速推动国内核电产业生态建设。


“过去40年间,中广核通过依托30多台机组的核电建设,带动5400多家设计、设备制造、建安企业共同发展。同时,中广核建立了国产化联合研发中心,吸引了80多家头部装备制造企业参与。”据杨长利介绍,就国产化率而言,从大亚湾核电站的1%,到岭澳一期的30%,再到岭澳二期的64%,再到目前“华龙一号”的接近90%......中广核推动我国核电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组建了创新集群,集聚了从设计研发、设备制造、性能验证到工程建设、生产运营、人才培养的较为完善的核电产业链,有力提升了我国核电产业核心竞争力。


“中广核有着与生俱来的开放合作基因,一贯‘开门搞科研’。”杨长利表示,“十四五”期间,中广核将在自主创新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对外合作,推进战略、产业、技术联盟,与行业和社会优势科研力量共同打造合作共赢的科技创新生态圈,解决行业发展瓶颈问题。同时,为保障科技创新,中广核将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核电是代表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国之重器”。中广核在锐意改革的同时发力自主创新,实现了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华丽转身。


嬗变:打响新能源“环保战”

如今,中广核成为打响新能源“环保战”的主力军和排头兵。


据了解,核电在生产过程中没有碳排放,没有粉尘、PM2.5等污染物排放,百万千瓦核电机组与一般同等规模燃煤电厂相比,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85万吨。中广核2020年实现了一年减排二氧化碳2.1亿吨,环保效益相当于种植了超过59万公顷的森林。


▲中广核积极加码新能源产业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核电业务的同时,中广核还积极加码新能源产业,业务覆盖风电、太阳能、气电、热电联产、生物质能及燃料电池等多种清洁能源类型。


杨长利表示,中广核从2007年开始,就将风电、太阳能确定为集团重点发展产业之一,并于2010年起开始探索海外清洁能源市场,围绕“一带一路”,已形成多个高质量区域发展平台,在东南亚、埃及、孟加拉、法国、韩国、巴西等国家及地区占有一定市场份额。


截至目前,中广核拥有在运核电机组25台,装机容量2825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达7台,装机容量830万千瓦。与此同时,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总装机规模突破2400万千瓦,境外在运新能源装机达到1200万千瓦,为17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清洁电力。实现上网电量2721.9亿千瓦时,较2019年增长超过100亿千瓦时。中广核正源源不断为地方贡献清洁、稳定电力,且安全业绩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面向未来,中广核将进一步加大清洁能源发展力度,主动将企业的经营发展融入到国家整体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大局中,充分发挥央企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中的主力军作用。”杨长利表示,中广核将坚守核安全生命线,积极有序开发核电。同时,大力推进“两个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海上风电项目开发,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未来,中广核将牢记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关怀,抓住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历史性发展机遇,突出自主创新,聚焦核心主业,通过推进党建与企业经营共建,推动企业实现持续稳步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国工信产业网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