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来,全国20多个省份的用电出现了错避峰甚至拉闸限电现象。经济大省广东9月份错峰负荷超过2000万千瓦,产煤大区内蒙古持续多天限电、工业最大限负荷超过1000万千瓦,河北、天津也受到影响。
电力是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停限电给经济生产带来较大影响,部分省份发生工业企业“停四开三”“停五开二”的情况,企业排产、履约、经营出现困难。停限电也影响到城市和农村居民生活。
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停限电,火电企业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加大煤炭采购力度、努力保持生产运行,电网企业精心调度,但也出现了多年未有的东北电网频率降至近49.8赫兹、险酿重大电网事故的情况。
本轮停限电是在经济社会面临深刻转型、疫后经济刚刚恢复的背景下发生,实属少见,引起社会高度关注,专家、媒体也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但个别有逻辑牵强的误读。
全国停限电有两大主要原因,一是电煤产量不足、价格高企,发电企业无处买、无力买,导致电力供需失衡;二是地方应对能源“双控”,面向特定行业企业,以停限电为实施手段采取限产措施。较多省份是前者,东部两个省份是后者,也有几个省份两个原因并存。
停限电背后的十大关系
我国电力系统特色鲜明,电源侧风、光、水、火、核兼而有之,以煤为主,目前正在大规模投资建设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网侧形成了特高压交直流远距离输送的全国网架,以区域电网为频率控制区,目前正在进一步加大城乡配电网建设。
电力的上游是煤炭生产与运输,下游是一、二、三用电产业和居民,进而形成了煤炭(天然气)市场—运输市场—电力市场—产品市场环环相扣的市场长链条,市场之外还附加了能源双控外部约束。剖析解决停限电问题,可以基于这个脉络从十大关系上审视探究。
对于上游市场,第一是燃煤电厂的购煤成本与上网电价的关系。每年的煤电长协许多达不成交易,达成的也往往有量无价。实现电厂盈亏平衡,在上网电价固定或受限的情况下,购煤成本如何控制至关重要。
第二是煤炭生产与销售的关系。煤炭生产有行业规律,强调“均衡生产原则”“月度原煤产量不得超过生产能力的10%”,面对电煤旺盛需求,煤炭产量如何较大幅度调整,如何优化煤炭的储、运环节?
第三是煤矿安全与下游经济的关系。前几年去产能后煤炭处于紧平衡状态,煤矿发生生产事故后往往全省停产整顿。国民经济运行在什么情况下煤矿生产能力可应急恢复、可申请提高产能?哪些是影响安全构成重大隐患的情形,必须坚守底线?
第四是国内与国际的关系。煤炭进口涉及能源国际合作,这是篇大文章。
对于中下游市场,第五是风、光、水、火、核等电源结构之间的关系。近年来我国积极探索多能互补及源网荷储一体化,严控煤电机组,如何更好更多地发挥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如何更好地进行利益平衡?
第六是政府计划与电力市场交易的关系。目前电力是计划与市场双轨制,电力市场建设久攻不下。为扶植经济复苏,近年来在实操层面呈现的单边降价的电力市场,参与市场的用户电价在什么情况下能够涨,涨多大幅度?事实上当前缺电局面下,经济附加值高、电力在成本中占比低的用户,明确表达出加价意愿。
第七是省内供应和跨省跨区送受电的关系。在区域市场建设没有受到重视的情况下,省间能否达成有效电力互济协议,与邻省已达成的电力交易在紧缺情况下能否兑现,有许多成功经验,也有失信的负面案例。
第八是电力的需求与供给关系。电力需求接近刚性,近年来我们积极探索通过峰谷电价、需求响应等手段提高用户的需求弹性,是否能发挥一定作用?
对于外部约束,第九是控煤与减碳的关系。煤炭既是原料也是燃料,是高碳能源,控煤能够减碳。但能源转型需要以电为中心,中国燃煤发电机组效率在世界首屈一指,如何更好统筹控煤与减碳的节奏?
第十是硬缺电与能源双控的关系。当电力被附加节能减排、大气污染防治、落实能耗双控等诸多政策目标时,电力就不仅仅是二次能源。
加快提升能源治理能力
对于上述十大关系及其存在的问题,需要理性认识、务实作答。不考虑能源双控因素,扭转停限电局面,估计需要到2022年。此次停限电是对能源电力工作的一次警醒,教训值得认真总结。
新时代下,中央对能源电力行业提出了加快建立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等使命要求,这需要将加快推动能源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作为重要制度保障。
笔者建议,一要加强政府部门协同,强化责任担当,尽快解决煤炭产能产量问题;二要完善市场体系,多用市场手段,减少人为干预,强链补链,避免人为断链;三要理性认识风、光、水、火、核、储的角色定位,先立后破;四是加快研究新时代能源行政管理体制。
实现电力系统高质量发展,推动能源转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实事求是,理解中国国情,研究中国问题。
(作者系华北电力大学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王鹏)
来源:中国科学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