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 国内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国际能源观察: 气候、退煤、碳税、核污水

能源情报研究中心发布时间:2021-06-03 13:39:34

4月国际能源观察

杨永明

4月,国家间频现气候互动,就气候治理展开积极的对话与合作。美、加、日、英等国纷纷表示将提高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力度,欧洲2030年减排55%以上的气候目标正式纳入欧盟法律体系。加拿大正式实施新一轮碳税,欧盟碳价连创历史新高。德国、希腊加速退煤,气候目标提升、煤电融投资限制等政策导向进一步挤压煤电生存空间。阿联酋确定全新能源战略规划,美国宣布2.25万亿美元的就业计划,其中巨额资金将用于清洁能源、电气化等领域。碳中和逻辑下,全球能源低碳转型进一步推进。此外,日本政府作出决定,将福岛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如何合理利用核电、妥善处置核污水,以及确保核电安全等相关问题,同样值得关注。

01

国家间加强气候互动,多国提高减排目标、增加绿色投融资

4月16日,中法德领导人视频峰会上,三国领导人就合作应对气候变化、中欧关系、抗疫合作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中国已决定接受《〈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加强氢氟碳化物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

4月18日,中美发布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声明中提出“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中美气候互动从国际合作层面为解决发展中国家资金缺口、全球绿色能源发展释放强劲信号。

4月22~23日,美国举办领导人气候峰会,38个国家的领导人以及欧盟委员会主席和欧洲理事会主席出席峰会,期间多国表示将提高本国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力度。美国宣布,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05年减少50%~52%,几乎是其2015年承诺减排目标的两倍。加拿大表示,将致力于到2030年使碳排放水平比2005年减少40%~45%,高于之前减排30%的目标。日本承诺,到2030年使碳排放量比2013年减少46%,比之前承诺减排26%的目标大幅提升。英国新的目标是到2035年使碳排放水平比1990年减少78%,比之前到2030年减排68%的目标有所提高,是迄今为止全球主要经济体中“最大幅度的减排承诺”。

同时,美国白宫发布国际气候融资计划,到2024年将面向发展中国家的气候融资规模翻倍,带动私人资本以市场化方式开展国际气候投资。此外,美国还呼吁终止国际投资对“以碳密集型化石燃料为基础的能源项目”的支持。欧盟理事会主席查尔斯?米歇尔表示,欧盟决定每年至少筹集1000亿美元用于气候融资。到2025年,欧洲投资银行将把每年至少50%的资金用于绿色投资,这十年将支持1万亿欧元的绿色项目投资。

世界各国在促进全球经济结构转向更清洁、低碳和环境友好模式上有着共同利益,需要携手合作才能尽可能地减少气候危机对全球环境生态的负面影响。近期国际上一系列气候互动显示出各国积极开展全球气候治理的决心,也进一步印证了国际间合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气候投融资支持的可能性。尤其是领导人气候峰会召集世界各国领导人讨论气候问题,是今年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大会(COP26)的重要风向标。在各国陆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之际,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合作有望进一步推动气候应对力度小的国家落实减排行动。

同时,气候行动是新一届美国政府的关注重点,拜登政府自上台以来,采取了许多政策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此次峰会就是特朗普宣布退出《巴黎协定》4年之后,美国重新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重要一步。当然,美国宣布翻倍的国际气候融资计划是否能够转换成实际措施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绿色转型仍有待检验。

02

欧盟就《欧洲气候法》达成共识

4月2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公告称,欧洲议会与欧盟各成员国就《欧洲气候法》达成初步协议,“2030年减排55%以上、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两大气候目标正式进入欧盟法律体系。经过了长达一年的谈判,欧盟终于就《欧洲气候法》艰难达成共识。

此次欧盟确定的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基础上削减至少55%,较此前制定的减排40%的目标有所提高,虽然欧盟各成员国已就此达成初步一致,但各成员国能源转型进度参差不齐,对于如何实现减排目标,仍存在巨大分歧。尤其是欧洲运营燃煤电厂的传统地区,如东欧国家,其国内电力结构对煤炭的依赖程度较大,为保障本国电力供给,短期内难以摆脱“煤电习惯”,实现能源转型难度较大。同时,根据最新版本的欧盟“可持续投资”标准文件,天然气、核电都未列入“可持续投资”范围之中,这对电力结构依赖煤电的东欧国家为实现减排目标转而发展天然气发电或核电设置了障碍。

受欧盟减排目标提升的推动,4月底至5月初,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TS)碳价连创历史新高。标普全球普氏分析认为,碳减排目标的提高,意味着未来数年里欧盟ETS系统中每年提供的碳排放许可上限将进一步减少,欧洲电厂、工厂以及航空公司能够获得的碳排放许可预期也将大幅降低,对于高排放的煤电厂来说,盈利将变得更加困难。

03

德国、希腊加快退煤

领导人气候峰会上,德国总理默克尔承诺2030年之前,该国将彻底弃煤,转而大力投资可再生能源。2020年,德国46%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到2030年,这一比例将达到65%。近日,希腊国有电企公共电力公司(PPC)宣布,将在2025年关闭旗下的Ptolemaida 5褐煤电厂。这是希腊计划关闭的最后一家燃煤发电厂。如果该电厂顺利关闭,希腊将提前3年完成弃煤计划。2020年10月,希腊褐煤发电量同比2019年已下降76%。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大户,电力部门在全球低碳转型中无疑发挥着重要作用。相比于进一步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加速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方案,逐步淘汰煤炭以实现能源系统快速脱碳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为了尽快摆脱电力系统对于化石能源,特别是煤炭的依赖程度,减少对煤电项目的新增投资是关键的一步。在亚洲,韩国和日本的主要融资机构已相继宣布对境外煤电投资的限制。在欧洲,因为气候目标以及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导向,煤电的生存空间已非常有限,再加之欧洲碳价持续高位,将继续挤压煤电利润空间,并有望加速欧洲国家的退煤进程。

另一方面,在煤电厂逐步关停直至全部退出的整个过程中,如何保证电力可靠供应,是电力系统必须面对的挑战。以德国为例,近期供电紧张局面已有所显现。2021年年初,西欧地区遭遇寒潮,叠加风电出力较低,一季度德国现货电价飙升,月均电价涨至四年来最高。电力供应一度紧张,迫使原本关停的煤电机组临时启动。随着煤电装机减少和2022年完全弃核,电力可用容量锐减,德国将从电力净出口国转为进口国,在极端条件下,比如类似于年初的寒潮叠加低风电的时段,电力供应会更加紧张,业界专家认为,尖峰负荷缺口最高可达5GW。为此,德国联邦审计署发布报告,指出联邦政府没有妥善考虑退煤的后果,完全低估了电力供应安全领域“新出现的、实实在在的危险”,能源转型的管控“存在疏漏”,并警告称如果这种情况维持下去,德国将面临用电成本失控和电力短缺的威胁。

04

加拿大正式实施新一轮碳税

自4月1日起,加拿大正式实施新一轮40加元/吨的碳税。就在几天前的3月25日,加拿大最高法院裁定,联邦碳税完全符合宪法。裁决判定将维持联邦政府《2018年温室气体定价法案》(2018 Greenhouse Gas Pricing Act)。根据联邦碳定价机制,加拿大联邦政府就温室气体收取的碳税在2021年和2022年分别升至40、50加元/吨,之后每年上涨15加元,直到2030年达到170加元/吨的最高水平。

2018年底,加拿大总理贾斯汀?特鲁多宣布,根据《2018温室气体定价法案》,加拿大将从2019年4月1日开始征收碳税。然而,加拿大碳税征收一波三折,联邦政府和省级政府之间围绕碳税政策展开对垒,包括油砂大省艾伯塔省在内的多个省份拒绝实施联邦碳税机制,并将联邦政府告上法庭,认为联邦政府为征收碳税制定的《温室气体污染定价法》无视省级政府的管辖权范围,有违宪或部分违宪的嫌疑。此次最高法院的裁定结束了持续两年的法律纠纷。

评论指出,目前加拿大已经将碳税作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核心内容,但是推动碳税机制的实施仍然十分困难。新一轮40加元/吨的碳税正式实施后,对民众生活成本带来巨大影响,但另一方面,此举有利于那些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开发新技术的加拿大初创公司的繁荣发展。从全球趋势来看,近两年间碳定价机制正在快速推广。据世界银行和国际碳行动伙伴组织(ICAP)统计,截至2021年1月,全球已经实施或计划实施的碳定价机制共有61项,包括31个碳排放交易体系、30项碳税政策。

05

美国宣布2.25万亿美元基础设施建设一揽子计划

3月31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一项为期8年、总额约2.25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建设一揽子计划——“美国就业计划”(The American Jobs Plan),以升级美国现有基础设施,刺激经济复苏和创造就业。计划中涉及的投资项目包括电网等家庭基础设施,公路、铁路等交通系统公共设施,以及清洁能源和绿色基础设施等内容。

美国新一任总统拜登继任后,连续签署法案刺激经济恢复。从之前1.9万亿美元的疫情求助计划,到此次2.25万亿美元的就业计划,拜登政府计划投入巨额支出用于清洁能源、电气化、气候适应和减排技术等关键可持续投资领域。此次超2万亿美元的资金计划中包括投资1740亿美元专门用于发展电动汽车市场;推行10个先进的碳捕集设施建设;投资160亿美元进行遗弃油气井的封存处置;延续对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优惠政策等。

如此庞大的基建投资计划,其资金一方面将来自于美国国内的税收改革,另一方面将不可避免地造成美元增发,进而再次收割全球经济。为此,宏观层面,各国财政和金融管理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如何防范和应对。微观角度,油气公司和新能源企业应关注和挖掘与美国能源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开展投资合作、商务合作和技术合作的机会,以此推动自身的低碳发展。

06

阿联酋确定全新能源战略规划

近日,阿联酋推出名为“3000亿迪拉姆行动”的全新能源战略,计划在未来10年内将其工业领域产值贡献从目前的1330亿迪拉姆提高到3000亿迪拉姆(约合810亿美元)。作为阿联酋《2021~2031年循环经济政策》的一部分,“3000亿迪拉姆行动”也是该国能源部门可持续发展的辅助。

迫于经济与环境压力,中东地区重要油气国的能源转型已经起步。阿联酋拥有先天的油气资源优势,是全球重要的油气出口国之一,过去十余年间,在积极发展传统油气产业的同时,阿联酋逐步将发展重点向清洁能源转移,致力于成为清洁能源技术创新与政策革新的先驱者。通过马克图姆太阳能公园等大型项目建设,阿联酋以太阳能领域的发展推广撬动国内能源版图,并带动相关产业升级,形成成熟产业链。行业咨询机构雷斯塔能源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阿联酋拥有2.3吉瓦的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占其总电力装机量的7%,其中主要是太阳能。这对于一个传统的油气国而言,已是不小的突破。据悉,阿联酋计划到2050年,将清洁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比提升至50%,其中44%来自风能和太阳能,6%来自核能。

07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决定引发争议

4月13日,日本政府召开内阁会议,决定要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产生的污染水排入太平洋海域。此举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关乎人类健康、国际义务、生态环境等各维度的讨论不断深化,相关影响持续扩大。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后,为了冷却融毁受损的堆芯,核电站引入海水给反应堆降温,再加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及雨水,具有放射性的核污水持续不断产生。根据东京电力披露的数据显示,福岛核电站建有1061个储水罐,总容量137万立方米,截至2020年3月18日,已储存约125万立方米的核污水。预计2022年秋季储罐将达到存储上限,如何储存与处理不断增加的核污水,成为日本政府越来越迫切的问题,而他们最终的决定是将处理过的污水经过稀释后排入大海。

福岛核事故发生后,日本大幅降低核电产能,关闭了境内全部50多座核电机组,其核电发展一度陷入停顿。但考虑到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的限制,对于日本来说,在能源结构单一、脱碳压力加大的现实面前,核电注定成为其能源结构中难以割舍的一部分。2018年,日本政府通过的第五个能源战略计划,提出到2030年实现更多样化的能源结构,并强调日本将继续发展核电的必然趋势。预计到2030年,核能至少将增至一次能源供应总量的11%。

面对重新投入使用的核电站,最核心的还是核电产业的安全问题。在日本发展核电和落实低碳策略的双向互动下,如何保障电力供应安全、如何正确利用核电、如何更加妥善地处置核污水等问题需要电力公司、政府和监管机构多方协调和共同努力。

业内人士表示,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做法极不负责。除了核污水的处理和排放对自然环境带来长期风险和危害外,该事件对全球核电产业的实质影响,需要较长的时间才能判断。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