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 Infolink数据显示,进入11月份以来,182和210硅片价格跌幅均达到18%,最近一周更是单周急跌12%和11%。PV Infolink在分析中更是直言以硅片龙头大厂为代表的硅片价格下跌速率发生“逐日更新”,而且下跌幅度惊人,硅片环节价格踩踏严重,竞争激烈。
显然,硅片环节已经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其实自2021年起,市场对于硅片环节产能过剩的担忧就不绝于耳,但众多跨界者在短期利益的驱使下依然疯狂涌入,并涌现了上机数控、高测股份、双良节能等诸多新势力厂商,其中上机数控在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双丰收”更是成为了跨界标杆。
然而,虽然表面来看硅片环节的进入门槛并不高,但企业若想保持经久不衰却绝非易事。毕竟,工业品的市场竞争并非简单的生产能力,而是以更低的成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且需取得客户的认可。
| 硅片寡头的崛起无不依靠技术研发
回首隆基绿能与TCL中环的崛起,两者在成立之初均经历了长时间的技术积淀,从未盲目追逐“风口”。
隆基绿能自2006年开始便聚焦于单晶技术路线,至2012年上市时,公司的横向MCZ技术、单晶炉热屏技术等关键技术已经处于国际和国内领先水平,并参与多项与单晶硅片相关的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然而,彼时正是成本低廉的多晶技术路线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所有竞争对手均将多晶视为战略重心,隆基绿能在业内也始终是一个“小角色”,根本无法与赛维、协鑫等行业巨头相提并论。
不过,随着“光伏领跑者计划”的发布,隆基绿能在2015年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凭借RCZ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PERC技术等单晶技术的领先性,逐步成长为硅片寡头。
另一硅片寡头TCL中环的成长历程与隆基绿能几乎如出一辙。以半导体业务起家的TCL中环,在硅片生产领域早已拥有深厚的技术积淀。自进入光伏领域以来,其始终坚持技术降本路线,先后研发出熔晶体肩部的自动生长技术、DW金刚石线晶片切割技术,并成功将半导体领域的CFZ技术应用于光伏领域。
2019年,TCL中环将半导体领域的12英寸拉晶技术应用于光伏行业,推出了210大尺寸硅片,全面推动光伏行业进入大尺寸、薄片化时代,并将工业4.0技术与G12平台技术深度融合。
厚积薄发的TCL中环,目前在硅片制造领域已经实现全面领先,形成了少人化、智能化的柔性制造生产模式,并已经具备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建厂的能力。
时至今日,隆基绿能与TCL中环已经成为硅片市场的“双寡头”,合计市占率超过50%。在两者的崛起过程中,均遵循着“技术不领先不扩产”的信条。而反观众多新势力厂商,几乎没有太多的技术积累,仅仅为了追逐“风口”而选择进入硅片环节。
| 缺乏技术积淀成众多新势力厂商的隐患
跨界者的蜂拥而至,也让众多业内人士以及投资机构认为硅片环节毫无进入门槛,似乎任何企业都能够入场分一块“蛋糕”。其实,不止光伏行业,多数制造业在进入快速成长期后,都会进入产能过剩阶段,像水泥、家电等行业无不如此。
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重资产的工业品制造业而言,具备生产能力和具备市场竞争力完全是两个概念。毕竟,光伏行业的发展逻辑是“降本增效”,以低成本生产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质量产品才是市场竞争的核心。
在硅片的生产过程中,主要分为拉晶和切片两大环节。其中,两大环节又分为5-10道工序不等。每一道工序的控制、不同工序间的衔接等因素直接影响着产品品质以及生产成本。
尤其是产品品质,不同企业所生产的硅片,被划分为优等品、合格品、二级品、三级品和不合格品等多种级别。试想一下,如果硅片环节没有任何技术壁垒,那么何来产品等级的划分?在TCL中环的财报中,“A品率”始终作为其核心竞争优势进行披露,而在众多新势力厂商中却鲜有提及。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光伏行业已经全面进入N型时代,N型硅片即将成为市场主流。虽然目前硅片企业均宣称已具备生产能力,但相比于P型硅片,N型硅片针对不同技术路线所需的电学参数不同,对生产线的柔性化、客制化要求较高,生产工艺掌控能力较差将会导致生产成本的上升。
这有点类似于饮料行业,虽然全球中小品牌不计其数,但可口和百事凭借成本优势始终占据着全球绝大多数的市场份额。又或者说是类似于不同券商的研报,大家的投资逻辑基本没有太大差别,但对于业绩预测的准确度却有显著差异。所谓细节见真知,硅片生产同样如此。
新势力厂商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借助光伏行业的高景气分到部分“蛋糕”,但能否长期生存,依然需要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并且能够取得客户的认可。像跨界典范上机数控,早先是硅片设备制造商,已经拥有较为深厚的技术积淀,这是其在短时间内迅速成功的基础。
接下来,众多毫无技术积淀的“新兵蛋子”,在还没有享受到光伏行业发展红利之时,就需要面临极为残酷的市场竞争。一方面,他们的产品品质至少要与头部厂商持平,才能够获得稳定销路,这是竞争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还需要提升生产工艺、供应链管理水平,以降低生产成本,这是竞争核心。此外,在经营风险陡增的背景下,也必须控制企业的财务风险,否则就将陷入破产边缘。
虽然硅片环节在一定时期内受到市场竞争加剧的影响,盈利能力会出现一定的下滑,但头部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客户资源优势以及规模优势,一旦将竞争策略转向瓜分竞争对手的市场份额,那么没有技术积淀的跨界者必然会遭受沉重打击,行业也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出清。
巴菲特曾经说过,“当潮水褪去,你才知道谁在裸泳”。那么,硅片的“裸泳者”,你们怕了吗?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