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政策

“十三五”能源成绩单之电力篇丨清洁转型加速推进 电力保障惠民利民

中国电力报发布时间:2021-01-05 16:09:26

【编者按】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5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能源电力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能源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能源清洁转型步伐明显加快,能源发展动能显著增强,能源普遍服务水平大幅提升,能源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呈现出根深叶茂、生机勃勃的崭新局面。

时光见证不朽,亦增强开拓前行的力量。中电传媒集团即日起推出“十三五”能源电力发展系列综述,记录反映过去五年来能源电力行业各领域创新开拓、砥砺前行的生动实践,激发广大干部群众乘势而上、锐意进取,行向能源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强大力量!

“十三五”能源发展成就之一

清洁转型加速推进 电力保障惠民利民

——“十三五”电力发展综述

电力工业发展事关国家安全与国计民生。

“十三五”期间,电力行业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根本遵循,抓住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交出了一张振奋人心的发展答卷。

截至2020年9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达20.9亿千瓦,超额完成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19年即达到15.3%,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目标;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在总新增装机中占比超过一半,能源消费增量的60%以上实现由清洁能源供应,能源转型加速推进;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全球规模最大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体系……

一个更加坚强、更加清洁、更加惠民的电力工业体系,正支撑大国航船行稳致远。

转型加速

电力生产和消费清洁化成效突显

“十三五”时期的电力工业正处在世界能源格局深刻调整,环境资源约束不断加强的新时期。我国向国际社会承诺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15%左右,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加强。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任务艰巨。

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8.49亿千瓦,较“十二五”末增长3.16亿千瓦。其中,水电装机3.65亿千瓦、风电装机2.2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2.28亿千瓦,均稳居全球首位,生物质发电装机2668.5万千瓦。核电装机4989万千瓦,居世界第三位。

从“十二五”末的弃风、弃光率15%、11%,到2019年的风光利用率96%、98%,新能源利用率在“十三五”时期出现了拐点。数据背后,是一套周密部署的清洁能源消纳组合拳。

201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印发了《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优化电源布局,加强规划统筹,建立消纳空间和建设规模联动管理机制;发挥电网消纳平台作用,加强跨省区输电通道能力建设,持续提升跨省区输电通道利用率,扩大清洁能源输送规模;发挥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完善跨省区电力市场化交易机制,扩大清洁能源消纳空间;全面提升电力系统调节灵活性,不断增加系统清洁能源接纳能力。

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在装机、发电量保持较高增速的同时,弃电量和弃电率均降低,实现“双升双降”。2020年1-9月,全国风电和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6%、98.3%,较“十二五”末分别提升了12和9个百分点。


看向煤电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煤电清洁化利用为电力绿色转型腾笼换鸟、铺实底色。

煤电装机在“十三五”前4年的增速较“十二五”期间下降约30%,完成“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将煤电装机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的目标。

燃煤电厂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提速扩围”。目前,全国8.9亿千瓦煤电装机达到超低排放,近8亿千瓦煤电实施了节能改造,我国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体系。

以电能替代推进能源消费清洁转型,“十三五”前四年,全国新增电能替代用电量6000亿千瓦时,2020年前三季度新增超过1800亿千瓦时。取暖、交通、工业、商业等领域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的广泛推广,正促进社会用能方式的转变和能源利用效率的提升。

保障有力

建成安全运行水平最高、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电网

我国能源资源与能源需求呈逆向分布的客观现状为我国能源资源配置提出了长期课题。清洁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又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性和灵活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以问题为导向,一个世界上资源配置能力最强的国家电网锻造而成——

“十三五”期间,我国统筹推进输电通道规划建设,持续优化区域电网网架结构,核准跨省跨区重要输电通道11条,建成特高压交流工程7项、直流工程12项,我国“西电东送”总规模达到2.6亿千瓦,较“十二五”末新增1.2亿千瓦。“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12条重要输电通道已全部建成,可增加京津冀、长三角接受外来电力能力超过8000万千瓦,显著减少中东部空气污染物排放,落实了大气污染防治任务。输电通道建设在稳增长、调结构、促发展、惠民生、治雾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以高效为目标,输电通道利用率和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有效提升——

国家能源局会同国家发改委印发《提升输电通道利用率行动计划(2018-2020年)》,通过加强规划统筹衔接、优化网架结构、落实配套电源、优化电网运行调度、组织签订送受电协议、加大交易组织力度等措施提升在运特高压输电通道利用效率。2020年1-10月,14回特高压直流累计输送电量4064亿千瓦时,平均利用小时3675小时,预计全年将达到4290亿千瓦时,利用小时3880小时左右,较2018年增长约480小时。

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运行灵活性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国家能源局选取了22个煤电灵活性改造示范试点,截至2019年底,全国火电灵活性改造已完成5775万千瓦。

以安全为根本,网架结构和技术提升推动电力供应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我国规划建设了一批“结构清晰、局部坚韧、快速恢复”的坚强局部电网,提升重要负荷中心的应急保障能力,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研究,推动源网荷协调发展。一系列举措推动我国电力供应保障平稳有力,多年没有发生大面积停电事故。

民生至上

为百姓用能新生活编织密实保障网

取暖季来临,“北京蓝”常在。北京市生态环境局数据显示,2019年,北京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240天,重污染天数只有4天,“蓝天保卫战”成效突显。

而就在几年前,穹顶之下的空气质量成为社会焦点问题,北方地区供暖季的重污染天气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一场污染防治攻坚战、蓝天保卫战激烈打响。

2017-2018年取暖季,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财政部等10部委联合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并建立了部际联席会议以及采暖季煤电油气运协调等机制。清洁取暖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按照“以供定改、先立后破”原则,稳妥推进“煤改气(电)”,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取暖规模,充分发挥清洁燃煤集中取暖托底作用,全力保障清洁取暖能源供应。

截至目前,北方地区清洁取暖面积达125.9亿平方米,比2016年增加60.9亿平方米,清洁取暖率达60%以上,替代散煤(含低效小锅炉用煤)1.4亿吨以上。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清洁取暖率达80%以上。清洁燃煤集中取暖、天然气取暖、电取暖是主要的清洁取暖方式,分别占53.1%、29.2%、12.2%。

随着电动汽车的爆发式增长,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三五”进入全面加速期。

产业支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国家能源局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发布了《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年)》《提升新能源汽车充电保障能力行动计划》等文件,明确了国家层面充电行业的顶层设计,随后又相继出台了金融保险、财政补贴、建设运营管理等各项配套政策,为充换电设施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充电设施网络体系基本形成——截至2020年10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66.65万台,充电站4.33万座,换电站528座,配建私人充电桩数量83.11万台。累计在42条高速公路建成2251座充电站、9065个充电桩,服务里程5.4万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的35%,建成全球最大的充换电网络。

互联互通水平和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现有充换电运营平台超过100个,互联互通公共桩约62万个,占全国公共充电桩总量的93%。充换电技术由“跟随”进入“领跑”,标准体系逐步完备,形成与美国、欧洲、日本并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充换电标准体系。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起点上,面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需求,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车轮仍将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滚滚向前。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