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重庆打造全国首个“碳惠通”平台 让碳减量变“真金白银”

上游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布时间:2024-08-19 15:31:15  作者:王淳

  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也是首次召开美丽重庆建设大会一周年。提起生态话题,我们总会想起熟稔于心的一句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是拓展“两山”转化路径的关键之举。将优美生态环境“产品化”并合理高效变现,重庆有何新探索?

  即日起,上游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聚焦重庆十大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策划推出《点“绿”成“金”》系列报道,展现美丽重庆建设在绿水青山间交出的生态答卷。

  8月10日,清晨的阳光洒在城市的道路上。李小航像往常一样,步行到附近的公交站,打开手机里的“碳惠通”小程序,点出乘车码。

  随着“滴”的一声,李小航在低碳出行的同时,也收获了1.1分的碳积分。而这些积分,则可以用于兑换纸巾、牛奶等日常用品。

  李小航使用的重庆“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平台(以下简称“碳惠通”平台),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是全国首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

  该平台不仅是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抵消碳排放、实现碳中和的“供应站”,持续为各项活动、会议提供碳中和资源,还是公众享受低碳红利的“储蓄罐”,每一份低碳行为都被量化为碳积分,积累起来可兑换商品、享受低碳权益。

  数据显示,“碳惠通”平台自2021年10月上线以来,已登记149家企业,进行“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即CQCER)登记约200万吨,累计交易量约460万吨,交易金额超过1.2亿元。

  在重庆,低碳行为不仅让市民受益,也为企业换来了“真金白银”!

  16.7万吨碳减量交易额达600余万元

  今年3月,一场关于“碳”的交易刷爆了重庆市民的朋友圈——由重庆交通开投公交集团驿满新能源公司开发的重庆城市公共交通汽车出行温室气体减排项目于重庆联合产权交易所(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完成首笔重庆“碳惠通”项目自愿减排量交易,交易温室气体减排量约16.7万吨,交易额600余万元。此次交易也是全国首例公交低碳出行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

  重庆交通开投集团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此次交易主要目的在于推动碳普惠。根据项目方法学文件,交易金额将依据可行的商业模式向乘客分配回馈,确保收益能够传导给乘客,以鼓励公众绿色出行。

(生态文化周碳中和证书颁发)

  “碳减量”真的能换到“真金白银”?

  “碳惠通”平台相关负责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如果将企业比作航行中的巨轮,能源消耗是其前行的动力,但也可能增加大量碳排放。国家设立的碳市场,就像是给这些巨轮划定了“绿色航道”,要求它们在限定的碳排放额度内航行。若超出航道,则需向节能降耗做得好的企业购买额外的“绿色通行证”。

  “这一过程,便是‘碳交易’的生动演绎。”该负责人介绍,植树造林、风力与光伏发电等绿色项目,如同自然界的“清道夫”,吸收着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为鼓励这些项目投资发展,它们的碳减排量被允许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

  “这样的‘替代性减排’可以经‘碳惠通’平台出售给高排放企业。在平台上,绿色项目的碳减排量得以完成权属登记,确保了交易的公平、公正与透明。”

  据统计,“碳惠通”平台登记的核证自愿减排量累计交易量已达460万吨,交易金额超过1.2亿元,绿色经济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而来。

  碳积分可“变现” 惠及公众

  如果说,“碳惠通”平台面向碳市场构成了to B端(企业端),那么面向居民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则构成了to C端(个人端)。

  “碳惠通”平台上线以来,一直在积极向公众普及绿色生活方式。在个人端,市民可以通过“碳惠通”小程序参与活动。其中,大家最常使用的场景就是绿色出行。

  记者在“碳惠通”小程序看到,只需将公交卡或电子钱包绑定,每次乘坐公共交通时,出示小程序里的乘车码,就能获得相应的碳积分,达到一定次数后就可以获得乘车优惠券等奖励。

  今年5月,重庆公交集团在“碳惠通”平台推出价值百万元的“坐公交省钱”大礼包,鼓励市民用“碳积分”兑换“公交券”,扫码乘坐公交时可自动等额抵扣。该项目是重庆首次实现“低碳行为-碳减排量核证、变现-公众激励”的碳普惠闭环运行。

  “这种形式很新颖,让我们也切实享受到低碳出行带来的好处。”经常乘公交出行的周先生告诉记者,乘坐一次公交车可获得1.1个碳积分,累积到20个积分,就可兑换一张面值2元的公交券。

  “我在网上看到,每乘坐一次公交车可以减少碳排放量约120克。”周先生说,通过“碳惠通”小程序,他可以看到自己为减碳作出的贡献,很有成就感。

  记者注意到,不仅是公交出行,新能源网约车、电动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同样能在“碳惠通”平台上获得计量与激励,让每一次绿色出行都充满价值感。

  数据显示,目前“碳惠通”平台个人端注册用户超过232万人,累计搭建低碳应用场景17个。社会公众绿色出行、线上缴费、资源回收等低碳生活方式被量化成碳积分储蓄起来,可用于兑换平台商品、享受权益,真正做到“低碳生活、惠及你我”。

  将推动绿色消费与文旅深度融合

  据了解,“碳惠通”平台上线以来,市场反响强烈,备受企业和市民认可。

  在2023年底举行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碳惠通”平台作为中国城市案例予以展示,并二度入选“重庆市应对气候变化领导小组推出的重庆市十佳低碳发展优良实践案例”。

  如今,在“碳惠通”平台上打卡已成为很多居民的生活日常。通过平台,居民日常的减碳行为也转化为可量化的减碳量,汇聚成涓涓细流,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添砖加瓦。

  “碳惠通”平台相关负责人表示,平台正在进一步丰富应用场景。比如在垃圾分类领域,鼓励居民参与“碳小屋”等应用场景,通过分类减废,享受积分与奖励的双重回馈。每回收一公斤特定物品,就能显著减少碳排放,这样的贡献,既环保又实惠。

  与此同时,“碳惠通”平台正携手重百集团、渝中区等,推动绿色消费与文旅深度融合,为“负碳”区域的商品贴上“绿色”标签,鼓励消费者选购认证绿色产品,支持新能源汽车升级,这些未来都能通过“碳惠通”平台进行积分,形成绿色消费的正向循环。

  “我们希望通过平台,继续为‘双碳’目标添砖加瓦,实现个人与环境的共赢,共创一个更加绿色、健康、可持续的未来!”该负责人说。

  上游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记者 王淳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