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碳中和 > 动态

保障能源安全 稳步构建绿色资产负债表

证券时报发布时间:2022-12-09 11:39:12  作者:马传茂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深入推进能源革命,确保能源安全”。

  近日,由证券时报社主办的“2022年中国金融机构年度峰会暨2022中国银行业年会”在深圳举行。兴业银行党委委员张旻结合该行实践,就商业银行绿色金融如何统筹服务好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转型做线上主题演讲。

  张旻认为,当前全球能源危机逐步加剧,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金融业必须立足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围绕保障能源安全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两大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先立后破,充分发挥绿色金融作用,推动“双碳”工作不断迈向新台阶。

  循序渐进

  “绿化”资产负债表

  碳达峰碳中和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张旻在演讲中表示,商业银行首先应增强大局意识,强化系统思维,循序渐进“绿化”资产负债表。

  首先,这要求银行业既要挺进绿色发展主战场,主动调整优化信贷结构,引导资金流向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低碳产业,也要立足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支持能源资源保供稳价,以能源稳定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基本稳定。

  其次,张旻认为,碳市场是促进碳减排、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目前我国碳市场已上线运行一年多,但市场活跃度相对不足,要更加充分发挥好碳市场的作用。

  张旻表示,金融机构要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完善碳市场金融服务,创新开发碳金融产品和衍生工具,探索碳排放权期货交易,提高碳定价有效性,增加市场活跃度,发挥好碳价格信号在管理风险、引导投资、稳定预期等方面的作用。

  张旻也提到,在推动“双碳”过程中,要前瞻防范绿色低碳转型风险,尤其是重点防范两类风险:

  一是政策调整、能源价格上涨和市场偏好等因素引起高碳资产的“价值重估”,可能影响相关企业的偿债能力、财务状况。目前,银行业资产中高碳资产占比较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逐步开展碳核算,推进气候风险压力测试,提高气候风险管理能力。

  二是新能源等绿色新兴产业因为非理性繁荣引发的经济金融风险,资金“一哄而上”“一哄而散”,最后留下“一地风险”,这样的例子在国际上并不少见。

  绿色融资

  规模超1.6万亿元

  作为国内首家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不仅是国内绿色金融先行者,也是国内最早探索碳金融服务的银行之一。

  早在2015年,该行就将绿色金融纳入集团战略核心业务;2016年,该行进一步明确“打造一流的绿色金融综合服务提供商、全市场领先的绿色金融集团”的目标。

  2021年,兴业银行全行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绿色银行”名片,并将此作为“三张名片”之首,同年制定了绿色金融业务五年发展规划,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进一步提升绿色金融战略高度。

  根据规划,该行计划“十四五”期间绿色金融融资余额翻一番——到2025年末,集团绿色金融全口径融资余额不低于2万亿元,绿色金融企业客户数不低于5.5万户。

  今年以来,兴业银行又提出了“将绿色金融融入各方面”“为各个领域增绿”的要求,并以全集团“全绿”转型为目标,推动部门架构改革调整,组建新的绿色金融部(战略客户部),并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绿色金融人才突破万人的目标。同时,“能源金融”也被列为兴业银行转型布局的五大新赛道之一。

  张旻透露,截至今年10月末,兴业银行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的绿色融资余额已达到1.6万亿元。(记者 马传茂)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