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光伏扶贫仍然是能源产业扶贫最主要的方式。经过4年发展,光伏扶贫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在9月8日举行的“2018中国能源产业扶贫高峰论坛”上说,“一是确立了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推模式的基本思路,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光伏扶贫的顶层设计,三是建成了一批光伏扶贫电站。”
光伏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自2014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推广、深化实施三大阶段,由于在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已发展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产业。截至2017年底,共有25个省区市、940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累计建成规模1011万千瓦,直接惠及约3万个贫困村164.6万贫困户。截至目前,已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助目录项目的有553.8万千瓦,覆盖贫困户96.5万户。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将把开放式扶贫作为基本途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杨瑞华透露,下一步将围绕“建设1500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精准帮扶280万户贫困户”的既定目标,持续稳健推进光伏扶贫工作。
“7月份去青海藏区调研时,发现有少量地区仍旧只能以光伏形式用电,没有手机信号,给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调研员李刚分享了带着“泥土气息”的调研故事,“有了能源,产业发展才有基础,脱贫攻坚才有保证。”据他介绍,国家能源局将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的能源项目建设,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光伏扶贫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能源项目建设。
“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流传在山西的一则打油诗,说明光伏扶贫受到贫困地区欢迎。“3年前光伏扶贫进贫困区县时,当地发改委、电力部门对这个项目都非常生疏,如今这一现象正随着光伏扶贫的深入推进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处长张临阳告诉记者,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在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基础上,给全村134户村民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光热供暖系统,除获得光伏扶贫收益外,每户每年还可节省供热支出3800元。“如果没有光伏扶贫深入农村,就不可能在能源结构调整上转变这么快。”
据了解,山西作为全国光伏扶贫首批试点省份,迄今累计有78.9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运行,2017年底计划的102.94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建成并网66.67万千瓦,并网率64.86%,预计年底前可全部投产发挥效益。
“不硬建、不强推,不搞‘一光了之’。”张临阳分享了“光伏扶贫经”:一是主推村级电站,现有村级电站数量占全省99.4%。二是规划布局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深度贫困群体倾斜。三是与移民新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提升工程结合,把光伏扶贫作为后续产业。四是多部门联合,集中对各市申报规模、建设条件以及扶贫成效等信息数据审核把关。2017年底,国家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418万千瓦,山西省独占102.94万千瓦,约1/4。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光伏扶贫快速推进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光伏组件质量存在问题,投产几年后发电效率就会明显降低,5—10年后可能成了摆设。
尽管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指标的先进技术,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均以县为单位进行招投标,大量缺乏光伏建设经验的企业低价中标参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的具体实施,甚至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损害扶贫效果。
另外,光伏扶贫电站大多“小、散、远、弱”,一些光伏扶贫项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影响发电收益。据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介绍,根据鉴衡认证中心对多个省区光伏扶贫电站抽检的结果,初步推算,如运维得当,18%的扶贫电站可实现超预期收益,71%的电站可以实现预期收益,75%的电站具备长期运行的安全保证能力。
对此,业界呼吁建立光伏扶贫电站的标准规范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项目管理,对项目建设和运维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光伏扶贫切实发挥作用。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目前,光伏扶贫仍然是能源产业扶贫最主要的方式。经过4年发展,光伏扶贫已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国务院扶贫办开发指导司副司长杨瑞华在9月8日举行的“2018中国能源产业扶贫高峰论坛”上说,“一是确立了以村级光伏电站为主推模式的基本思路,二是建立和完善了光伏扶贫的顶层设计,三是建成了一批光伏扶贫电站。”
光伏扶贫是我国精准扶贫十大工程之一,自2014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经历了试点探索、全面推广、深化实施三大阶段,由于在稳定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脱贫、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推动能源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方面形成了“一举多得”的效果,已发展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新产业。截至2017年底,共有25个省区市、940个县开展了光伏扶贫项目建设,累计建成规模1011万千瓦,直接惠及约3万个贫困村164.6万贫困户。截至目前,已纳入国家光伏扶贫补助目录项目的有553.8万千瓦,覆盖贫困户96.5万户。
“目前脱贫攻坚战已经到了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接下来将把开放式扶贫作为基本途径,加大产业扶贫力度。”杨瑞华透露,下一步将围绕“建设1500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精准帮扶280万户贫困户”的既定目标,持续稳健推进光伏扶贫工作。
“7月份去青海藏区调研时,发现有少量地区仍旧只能以光伏形式用电,没有手机信号,给当地农牧民生产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调研员李刚分享了带着“泥土气息”的调研故事,“有了能源,产业发展才有基础,脱贫攻坚才有保证。”据他介绍,国家能源局将继续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大力推动贫困地区的能源项目建设,努力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可靠的能源保障,扎实做好贫困地区农网改造升级、深入推进光伏扶贫工程、优先安排贫困地区的能源项目建设。
“太阳出来就赚钱,光伏给我好光景。”流传在山西的一则打油诗,说明光伏扶贫受到贫困地区欢迎。“3年前光伏扶贫进贫困区县时,当地发改委、电力部门对这个项目都非常生疏,如今这一现象正随着光伏扶贫的深入推进得到根本性的扭转。”山西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处长张临阳告诉记者,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信义镇归化村在300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基础上,给全村134户村民全部安装了太阳能光热供暖系统,除获得光伏扶贫收益外,每户每年还可节省供热支出3800元。“如果没有光伏扶贫深入农村,就不可能在能源结构调整上转变这么快。”
据了解,山西作为全国光伏扶贫首批试点省份,迄今累计有78.96万千瓦光伏扶贫电站建成运行,2017年底计划的102.94万千瓦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已建成并网66.67万千瓦,并网率64.86%,预计年底前可全部投产发挥效益。
“不硬建、不强推,不搞‘一光了之’。”张临阳分享了“光伏扶贫经”:一是主推村级电站,现有村级电站数量占全省99.4%。二是规划布局向深度贫困县、贫困村、深度贫困群体倾斜。三是与移民新村、小城镇建设、农村环境提升工程结合,把光伏扶贫作为后续产业。四是多部门联合,集中对各市申报规模、建设条件以及扶贫成效等信息数据审核把关。2017年底,国家下达“十三五”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418万千瓦,山西省独占102.94万千瓦,约1/4。
有业内人士表示,在光伏扶贫快速推进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比如,光伏组件质量存在问题,投产几年后发电效率就会明显降低,5—10年后可能成了摆设。
尽管今年上半年出台的《光伏扶贫电站管理办法》鼓励采用达到“领跑者”指标的先进技术,但实际建设过程中,均以县为单位进行招投标,大量缺乏光伏建设经验的企业低价中标参与光伏扶贫电站建设的具体实施,甚至采用劣质光伏组件和逆变器,损害扶贫效果。
另外,光伏扶贫电站大多“小、散、远、弱”,一些光伏扶贫项目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影响发电收益。据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副主任纪振双介绍,根据鉴衡认证中心对多个省区光伏扶贫电站抽检的结果,初步推算,如运维得当,18%的扶贫电站可实现超预期收益,71%的电站可以实现预期收益,75%的电站具备长期运行的安全保证能力。
对此,业界呼吁建立光伏扶贫电站的标准规范和信息管理系统,加强项目管理,对项目建设和运维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让光伏扶贫切实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