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边陲烈日下,他仰头观察线杆上的组件,与同事们沙哑地喊话。汗水从斑白的鬓角滚落,在他黝黑粗糙的脸上留下几道汗痕。戈壁上燥热的风夹沙带尘,打在蓝色安全帽上“噼啪”作响,宽大的工服被吹起褶皱。他叫王丛新,是新疆青河县供电公司塔克什肯镇供电所所长。
塔克什肯镇是我国边境口岸镇,与蒙古国科布多省接壤,是中蒙重要的贸易通道。2009年,应科布多省的请求,我国援建蒙古国布尔干县35千伏变电站和68千米35千伏中蒙输电线路,科布多省西部三县2.1万户居民从此用上了稳定的“中国电”。从那时起,王丛新带领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开始了对蒙古国西三县10年的供电服务。
他的电话号码传递“中国情”
5月21日,王丛新早上刚上班就迎来了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经理赛库。每个月21日,赛库都会来到塔克什肯镇供电所结算当月电费。赛库先来拜访好朋友王丛新,还借机请教了一些工作问题。10年来一直在边境工作,王丛新已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和蒙古语。
赛库虽是2016年才开始从事电力工作,但王丛新的热心肠他却早有感受。
2014年,赛库在关口驾驶大货车,不慎撞翻了蒙方边检的线杆,边检站提出了高价赔偿要求。亲戚指点赛库求助王丛新。赛库找到王丛新说明情况后,王丛新陪他到达事故现场,发现撞倒的不是电杆而是通信杆,并帮他协商了合理的赔偿款。“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看时间太晚,给我留下了电话,告诉我随时可以找他,说‘毕竟供电所比家更近’。”赛库将双手捂在胸前,“那个电话号码让我心里很暖,现在想起来还是暖的。”如今,王丛新的电话号码成了赛库求助电力问题的专线。
“他的电话号码很神奇,让人感觉很可靠。”赛库的前任——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原经理阿尤西说。西三县电力公司技术力量薄弱,遇到重大故障只能依靠中方。阿尤西说:“如果没有王丛新他们的支援,我们无法保证西三县人民正常用电。”
“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因为‘中国电’的到来,走进了蒙古国西三县的居民家中。”蒙古国科布多省议会议员阿本嘎表示。抛开议员的身份,他也是一名用“中国电”的居民。10年来,源源不断的稳定的“中国电”,为蒙古国西三县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我们很信任中国。”
10年来,王丛新往返中蒙之间50余次,为蒙古国用“中国电”保驾护航。他连续四年获得蒙古国“特别贡献勋章”,还被授予“蒙古国最受欢迎的公民”称号。
但最让王丛新感到欣慰的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自己通过一次次服务获得的蒙古国居民的真情实意——曾有蒙古国居民为了留宿巡线的王丛新而“争夺”他;曾有不认识的蒙古国老人担心身处异乡的他遇到危险,连续几天陪他到深夜;曾有退休的蒙古国电力员工约他重走巡线路,畅谈未来两国电力发展……
但最让王丛新感到欣慰的并不是这些官方授予的荣誉,而是自己通过一次次服务获得的蒙古国居民的真情实意——曾有蒙古国居民为了留宿巡线的王丛新而互相“争夺”他;曾有不认识的蒙古国老人担心身处异乡的他遇到危险,连续几天陪伴他到深夜;曾有退休的蒙古国电力员工,约他重走巡线路,畅谈未来两国电力发展……
王丛新知道,这些跨越国界的情感,都源于自己是一名用心服务的中国电力工人。去年圣诞节,蒙古国布尔根县牧民巴特尔邀请他到家中过节,并送上一套蒙古袍。巴特尔看着身着蒙古袍的王丛新,一把抱住他喊道:“我的好兄弟,多亏了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电,没有电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生活。”
王丛新说:“我一直相信,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客户有电用、用好电。只要我们用心服务,他们就会感受到。我们送的不仅仅是‘中国电’,还有中国的优质服务,一份真挚的‘中国情’。”
“咱是一家人”饱含深情厚意
塔克什肯镇供电所的文化墙贴着每位员工的全家福。王丛新家的照片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一样——是一张他与爱人、女儿后期合成的“伪合影”。他办公桌上摆的也是这样一张“合影”。
“一直没空和家里人好好拍张合影。”王丛新说,“10年了,没能好好陪女儿成长,是我最大的遗憾。”
他对家人有愧疚,却收获了别样的亲情。
5月21日,镇上线路突发接地。王丛新立即与同事们展开巡查,虽然争分夺秒,但戈壁滩上碎石遍地,行进艰难。焦急万分的王丛新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牧民放羊时发现村后加满头山坳那个电线杆好像打火了。快来,我们在这儿等着你!”
打电话的是孟奇戈尔村老支书思德拜。王丛新直奔约定地点而去。60多岁的思德拜就守在线杆旁。王丛新很快找到并排除了故障。
“老支书,太谢谢你们了。”王丛新从杆上下来,一把握住思德拜的手。“还不是你们平时宣传、嘱咐得多,我们才会注意到。再说了,谁让咱们是一家人呢,是吧,挑担(亲家)。”思德拜拍着王丛新的手,乐呵呵地打趣道。
“咱们是一家人”,正是王丛新耐心的沟通与用心的服务换来的。
10年前,刚来本地的王丛新在收电费时频频受阻。他一番耐心沟通后发现,当地牧民4月份卖山羊绒和10月份卖牲畜时手头才有现金。他入乡随俗,协调了收电费的时间,适应牧民的生活节奏。
为了加深沟通,王丛新在供区内不断开展用电宣传,悉心提供服务。几年下来,各族居民不仅理解了供电所的工作,还主动支持。不少村民自愿当起了编外“护线员”。
王丛新在当地居民心中是条“真汉子”。2010年冬天,塔克什肯镇遭遇罕见大雪,公路交通近乎中断,多条供电线路停电。气温降到零下45摄氏度,户外几乎见不到人影。王丛新带着同事加紧抢修。其中一处故障点需徒手爬行才能抵达。王丛新让员工们等待,自己在冰面上摸索着前行。故障抢修完,天色已暗,冰面上全是冰碴。他无法选择路线,只得摸黑朝着大概方向爬回。冰碴割破了他的衣服,磨透了他的手套。
王丛新爬回出发点时,前来慰问的镇政府领导拉过他的手——手套早已磨透,血肉模糊的手指和手套破碎的纤维、冰渣糊在了一起。镇政府领导一下子愣住了,上前紧紧抱住王丛新动情地说道:“好兄弟,我代表全镇百姓谢谢你。”
在塔克什肯镇,没人喊王丛新“王所长”。年龄小的都亲切地喊他“叔叔”,同辈的爱喊一声“好兄弟”,甚至打趣“挑担”以示亲密。
中蒙边境的国门前,立着写有“畅通丝绸之路北通道 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景观石。谈起过两年即将退休,王丛新看了看这个曾往返过50多次的通道,说:“舍不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北疆边陲烈日下,他仰头观察线杆上的组件,与同事们沙哑地喊话。汗水从斑白的鬓角滚落,在他黝黑粗糙的脸上留下几道汗痕。戈壁上燥热的风夹沙带尘,打在蓝色安全帽上“噼啪”作响,宽大的工服被吹起褶皱。他叫王丛新,是新疆青河县供电公司塔克什肯镇供电所所长。
塔克什肯镇是我国边境口岸镇,与蒙古国科布多省接壤,是中蒙重要的贸易通道。2009年,应科布多省的请求,我国援建蒙古国布尔干县35千伏变电站和68千米35千伏中蒙输电线路,科布多省西部三县2.1万户居民从此用上了稳定的“中国电”。从那时起,王丛新带领塔克什肯镇供电所员工,开始了对蒙古国西三县10年的供电服务。
他的电话号码传递“中国情”
5月21日,王丛新早上刚上班就迎来了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经理赛库。每个月21日,赛库都会来到塔克什肯镇供电所结算当月电费。赛库先来拜访好朋友王丛新,还借机请教了一些工作问题。10年来一直在边境工作,王丛新已能说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和蒙古语。
赛库虽是2016年才开始从事电力工作,但王丛新的热心肠他却早有感受。
2014年,赛库在关口驾驶大货车,不慎撞翻了蒙方边检的线杆,边检站提出了高价赔偿要求。亲戚指点赛库求助王丛新。赛库找到王丛新说明情况后,王丛新陪他到达事故现场,发现撞倒的不是电杆而是通信杆,并帮他协商了合理的赔偿款。“最让我感动的是,他看时间太晚,给我留下了电话,告诉我随时可以找他,说‘毕竟供电所比家更近’。”赛库将双手捂在胸前,“那个电话号码让我心里很暖,现在想起来还是暖的。”如今,王丛新的电话号码成了赛库求助电力问题的专线。
“他的电话号码很神奇,让人感觉很可靠。”赛库的前任——蒙古国西三县电力公司原经理阿尤西说。西三县电力公司技术力量薄弱,遇到重大故障只能依靠中方。阿尤西说:“如果没有王丛新他们的支援,我们无法保证西三县人民正常用电。”
“空调、冰箱、洗衣机这些家用电器,因为‘中国电’的到来,走进了蒙古国西三县的居民家中。”蒙古国科布多省议会议员阿本嘎表示。抛开议员的身份,他也是一名用“中国电”的居民。10年来,源源不断的稳定的“中国电”,为蒙古国西三县居民的生活带来了变化。“我们很信任中国。”
10年来,王丛新往返中蒙之间50余次,为蒙古国用“中国电”保驾护航。他连续四年获得蒙古国“特别贡献勋章”,还被授予“蒙古国最受欢迎的公民”称号。
但最让王丛新感到欣慰的并不是这些荣誉,而是自己通过一次次服务获得的蒙古国居民的真情实意——曾有蒙古国居民为了留宿巡线的王丛新而“争夺”他;曾有不认识的蒙古国老人担心身处异乡的他遇到危险,连续几天陪他到深夜;曾有退休的蒙古国电力员工约他重走巡线路,畅谈未来两国电力发展……
但最让王丛新感到欣慰的并不是这些官方授予的荣誉,而是自己通过一次次服务获得的蒙古国居民的真情实意——曾有蒙古国居民为了留宿巡线的王丛新而互相“争夺”他;曾有不认识的蒙古国老人担心身处异乡的他遇到危险,连续几天陪伴他到深夜;曾有退休的蒙古国电力员工,约他重走巡线路,畅谈未来两国电力发展……
王丛新知道,这些跨越国界的情感,都源于自己是一名用心服务的中国电力工人。去年圣诞节,蒙古国布尔根县牧民巴特尔邀请他到家中过节,并送上一套蒙古袍。巴特尔看着身着蒙古袍的王丛新,一把抱住他喊道:“我的好兄弟,多亏了你们,没有你们就没有电,没有电就没有我们家现在的生活。”
王丛新说:“我一直相信,大家的目的是一样的,就是让客户有电用、用好电。只要我们用心服务,他们就会感受到。我们送的不仅仅是‘中国电’,还有中国的优质服务,一份真挚的‘中国情’。”
“咱是一家人”饱含深情厚意
塔克什肯镇供电所的文化墙贴着每位员工的全家福。王丛新家的照片一眼就看得出来不一样——是一张他与爱人、女儿后期合成的“伪合影”。他办公桌上摆的也是这样一张“合影”。
“一直没空和家里人好好拍张合影。”王丛新说,“10年了,没能好好陪女儿成长,是我最大的遗憾。”
他对家人有愧疚,却收获了别样的亲情。
5月21日,镇上线路突发接地。王丛新立即与同事们展开巡查,虽然争分夺秒,但戈壁滩上碎石遍地,行进艰难。焦急万分的王丛新突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我们牧民放羊时发现村后加满头山坳那个电线杆好像打火了。快来,我们在这儿等着你!”
打电话的是孟奇戈尔村老支书思德拜。王丛新直奔约定地点而去。60多岁的思德拜就守在线杆旁。王丛新很快找到并排除了故障。
“老支书,太谢谢你们了。”王丛新从杆上下来,一把握住思德拜的手。“还不是你们平时宣传、嘱咐得多,我们才会注意到。再说了,谁让咱们是一家人呢,是吧,挑担(亲家)。”思德拜拍着王丛新的手,乐呵呵地打趣道。
“咱们是一家人”,正是王丛新耐心的沟通与用心的服务换来的。
10年前,刚来本地的王丛新在收电费时频频受阻。他一番耐心沟通后发现,当地牧民4月份卖山羊绒和10月份卖牲畜时手头才有现金。他入乡随俗,协调了收电费的时间,适应牧民的生活节奏。
为了加深沟通,王丛新在供区内不断开展用电宣传,悉心提供服务。几年下来,各族居民不仅理解了供电所的工作,还主动支持。不少村民自愿当起了编外“护线员”。
王丛新在当地居民心中是条“真汉子”。2010年冬天,塔克什肯镇遭遇罕见大雪,公路交通近乎中断,多条供电线路停电。气温降到零下45摄氏度,户外几乎见不到人影。王丛新带着同事加紧抢修。其中一处故障点需徒手爬行才能抵达。王丛新让员工们等待,自己在冰面上摸索着前行。故障抢修完,天色已暗,冰面上全是冰碴。他无法选择路线,只得摸黑朝着大概方向爬回。冰碴割破了他的衣服,磨透了他的手套。
王丛新爬回出发点时,前来慰问的镇政府领导拉过他的手——手套早已磨透,血肉模糊的手指和手套破碎的纤维、冰渣糊在了一起。镇政府领导一下子愣住了,上前紧紧抱住王丛新动情地说道:“好兄弟,我代表全镇百姓谢谢你。”
在塔克什肯镇,没人喊王丛新“王所长”。年龄小的都亲切地喊他“叔叔”,同辈的爱喊一声“好兄弟”,甚至打趣“挑担”以示亲密。
中蒙边境的国门前,立着写有“畅通丝绸之路北通道 联接中蒙俄经济走廊”的景观石。谈起过两年即将退休,王丛新看了看这个曾往返过50多次的通道,说:“舍不得,他们都是我的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