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获嘉县北依太行、南临黄河,依托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从黄土地上的经济作物种植基地到“获嘉彩麦”试验田,再到游人如织的同盟古镇袁家村,电网作为基础设施,为豫北平原上的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随着5月的到来,河南省获嘉县位庄乡陈位庄村的“获嘉彩麦”基地里,彩色小麦进入成熟期,沉甸甸的麦穗迎风摆动。而在基地科研中心的组培室内,新一批彩色麦种已经发芽。
关注着彩麦生长情况的除了基地人员,还有当地的供电员工。获嘉县供电公司实行网格化服务,推动乡村电气化,助力特色产业发展。
供电可靠 彩麦基地实现产业化发展
“目前用电一切正常。再过20多天,这批彩麦就要收获了。”5月5日,“获嘉彩麦”基地负责人赵改荣对前来走访的获嘉县供电公司位庄服务站员工说。
“获嘉彩麦”基地2019年建成,从事彩色小麦科研、育种、种植、深加工和销售。基地试验田面积达100余亩,被划分成棋盘格子一样的区域,种植着3800多种小麦。从报装用电开始,位庄服务站员工就为基地建立了客户档案,定期上门走访,了解客户生产用电需求及变化,保障供电服务24小时“不掉线”。
在基地的组培室里,一排排育种架上方,LED灯为彩麦种子提供不间断的光照。“这里育有5个黑麦品种、5个绿麦品种和1个糯小麦品种。我们育种不受季节影响,光照、温控、通风等系统全部实行自动化控制,因此电至关重要。”赵改荣说。
3月下旬的一天,组培室突然停电了。当时正值育种的关键期,赵改荣立即打电话到位庄服务站。台区经理王心强迅速赶到现场。经过检查,王心强发现是组培室负荷过大导致电表箱内断路器烧坏。他义务为客户处理了故障。“幸亏有供电员工帮忙,种子生长才没有受到影响。”赵改荣说。
彩麦基地建立“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特色种植产业化发展。周边近20家土地承包大户都种了基地培育的彩麦。大位庄村村民徐启全种了25亩黑小麦,相比种普通小麦每年每亩地至少多赚300元钱。
“我们不仅种彩麦,还发展彩色经济,比如彩色面粉、彩麦花艺等,带着村民一起致富!”赵改荣对基地的发展信心满满。
随叫随到 芦笋灌溉保鲜用电无忧
5月4日下午,在获嘉县徐营镇北街村的芦笋种植产业基地内,一根根青绿色的芦笋在泥土中冒出尖尖。在基地打工的村民杜彩娥拿着剪刀利落地摘芦笋。
四五月份是芦笋采摘高峰期。基地负责人浮宗坤以一天50元的工资雇佣村民采摘、分拣、包装芦笋。
“今天这车装了87箱,一箱60斤,总共超过了两吨半。”浮宗坤将地上最后一箱芦笋搬上货车,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批发商的货车两天就来一趟,把我们的芦笋运到广东、深圳那边的连锁大超市,不愁卖!”
基地300亩芦笋田不到20天就要全部浇一次,装好箱的芦笋需尽快放到冷库中保鲜,这些都离不开稳定的电力供应。“现在种芦笋,没有电可不行。就说这冷库,天暖和起来后24小时不能停,不然芦笋就会发蔫。”浮宗坤说。虽然对用电可靠性要求高,但浮宗坤却没为电的事操过心。2018年,冷库报装用电,需要装一台200千伏安的变压器。获嘉县供电公司徐营供电所台区经理金则成忙前忙后制订供电方案,选择最佳电源路径。农忙时节灌溉用电集中,金则成更是随叫随到。
“这是徐营镇政府扶持的种植项目,附近的村民靠芦笋赚钱,用电必须保障好。明年,政府还要帮老浮建更大的厂房和冷库,咱的服务也要跟上。”金则成说。
服务升级 古镇旅游业红红火火
“您好,这个移动插座最好用胶带再固定一下,周围有水,掉落了会很危险。”5月2日下午,获嘉县供电公司亢村供电所志愿服务小分队队员穿梭在同盟古镇袁家村,对景点内的商户开展安全用电巡检,并送上便民连心卡与安全用电小册子。
同盟古镇袁家村位于获嘉县亢村镇府庄村,是集民俗体验、特色美食、休闲娱乐、文化创意于一体的中原休闲度假胜地。
2019年6月14日,获嘉县供电公司接到古镇新装用电申请,报装容量2520千伏安。由于古镇开张在即,该公司组织精干力量勘查现场、制订供电方案,压缩配套工程审批流程,用1个月为古镇送上了电。
“我们用电报装一次也没跑,全是供电员工上门服务。”古镇负责人李佳感叹。
每逢假期,古镇客流量剧增。亢村供电所加派人手特巡为古镇供电的10千伏Ⅰ亢红线,并在保证所内正常工作的基础上,抽调党员志愿者义务为古镇商户查看线路和设备。
“‘五一’‘十一’或者春节这样的节日期间,我们供电所每天由所长或副所长带队值班,保障古镇安全可靠用电。”亢村供电所所长李涛说。
同盟古镇袁家村给周边村民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入驻的商户越来越多。“有了供电所的贴心服务,客人在我们这吃得开心、玩得开心。”李佳说。
以前都说种地是在土里刨食,现在用电稳定,农民种上科技含量高的彩色小麦,收入增加了不少。
——“获嘉彩麦”基地育种专家许红星
徐营镇的村民能靠种植芦笋致富,供电公司的服务功不可没。
——徐营镇党委书记曹学世
供电员工的服务非常到位,我们用电很放心。
——同盟古镇袁家村酸奶店店主蒋小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