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项蓝天行动助力蓝天保卫战

总体目标:利用三年时间,推动建成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等一批重点输电通道工程,2020年,公司经营区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2.3亿千瓦,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外受电比例分别达到40%、20%以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西部、北部地区“三弃”问题;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新增电供暖面积4.6亿平方米,助力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任务;支撑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全面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基本实现“两纵一横”港口(环渤海、东南沿海大型海港,京杭大运河,以及长江沿线内河)岸电全覆盖、实现重要城市及区域枢纽以上机场桥载APU全覆盖;服务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配合完成“两高”行业管控调整与“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引领企业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电网建设全过程环保管理,全面完成“绿色机关”创建。

至2020年,重点区域累计替代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实现燃煤替代5200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585万吨,PM2.5减少47万吨,助力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约束性目标,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一)着力实施压煤减煤配套电网工程

举措1: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和重点区域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启动金上—雄安、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与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解决华中电网“强直弱交”问题,形成水火互济、多能互补、跨区域电力供需平衡的新格局,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配合重点区域30万千瓦以下不达标煤电机组淘汰关停,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改造方案,解决受端电源空心化带来的电压支撑问题,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二)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

举措2:积极服务可再生能源项目并网

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滚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规模的接网条件和消纳方案研究,为政府制定年度开发建设方案提供决策参考。对符合规划和国家新能源发电投资监测预警等政策要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及时受理项目并网申请,明确提供并网接入方案时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发电项目签订接网协议,投资建设配套接网工程,确保电源项目本体工程和接网工程同步投运。

举措3: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化机制

贯彻落实公司《进一步促进发电权交易 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实施意见》,建立发电权专项交易市场和绿色通道,实现2018~2020年清洁能源替代常规火电发电权交易累计达到800亿千瓦时。加快研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引导火电企业、储能、用户可中断负荷等参与调峰调频。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有序充放电、客户侧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节等措施,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探索按照最优路径统一定价,推动建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输电价格机制。

举措4: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

积极推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严格落实“三北”地区由政府电力主管部门核定的火电最小运行方式和最低技术出力,同步推进其余省区尽快完成核定工作。推广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经验,提升火电机组参与改造和调峰的积极性。推动河北抚宁(秦皇岛)、山东潍坊(临朐)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研究试点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省间低谷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峰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

举措5:提升大电网平衡能力

实施全网统一调度,统筹电网安全与清洁能源消纳,优先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常规能源及新能源发电出力与用户响应的联合平衡。提高来风、来光、来水的预测精度,为各时间尺度的调度计划制定、运行方式安排及市场交易等提供支撑。加快新能源主动参与电网调节、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动完善新能源并网性能等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为新能源高比例运行、大规模外送提供技术保障。

(三)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举措6:科学制定重点地区“煤改电”实施方案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综合考虑采暖区域热负荷特性、生态环保要求、电力资源及已建和在建电网项目供电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进电供暖。优先在网架结构条件较好、电网供电能力有保障、用户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整村、整县成片推进实施“煤改电”,科学合理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供暖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和汾渭平原528.5万户居民、0.7万个企事业单位实施“煤改电”,预计新增电供暖面积4.6亿平方米,预计累计替代电量456亿千瓦时,替代散烧煤2530万吨,协同“煤改气”及其他清洁取暖燃煤替代方式,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举措7:高质量建设“煤改电”配套电网

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规划有效衔接,已明确“煤改电”的区域,按照高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快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煤改电”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已覆盖又需新增“煤改电”的区域,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避免投资浪费与重复建设。差异化推进配电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实现中低压信息全面采集,提升电供暖区域智能化水平,确保取暖供电安全可靠。

举措8:认真做好“煤改电”运维保障服务

重点推广使用蓄热式、集中式电供暖,原则上避免采用非热泵的直热式电供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增加“煤改电”配套电网设备巡视频次。部署专项覆盖监控系统,实现“煤改电”相关配电设备运行情况在线监控。做好应急抢修服务,提升可靠供电运维保障水平。

(四)助力绿色交通体系发展

举措9:助力实现电动汽车畅行

持续推进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全面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加强公交、物流等专用充电市场业务布局,做好“一表一车位”配套电网改造,至2020年,预计公司经营区电动汽车累计实现电能替代超过200亿千瓦时。深化智慧车联网应用,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300万个,推进充换电设施报装接电、建设运维、智慧充电、电费交纳、私人桩分享一条龙服务。建设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加快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与梯次利用技术研究与商业推广,加快储能云网应用。在公司内部着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步构建车辆精益管理体系。

举措10:推进绿色港口机场岸电覆盖

重点打造三峡坝区绿色岸电发展实验区,以点带面推动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全覆盖。构建车船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实现长江流域岸电服务互联互通。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低压岸电建设,优先在环渤海、东南沿海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型海港、关键泊位建设高压岸电。至2020年,基本实现“两纵一横”港口岸电全覆盖,预计累计实现电能替代150亿千瓦时。加强与民航部门和机场方面沟通合作,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枢纽港、区域枢纽港推广机场桥载APU(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至2020年,实现重要城市及区域枢纽以上机场桥载APU全覆盖,累计实现电能替代30亿千瓦时。

举措11:加快电气化铁路外部供电工程建设

做好重点区域电气化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建设和安全可靠供电工作,优先保障蒙华、唐曹、水曹等货运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建设。对接入220千伏及以上的电铁配套供电工程,电网侧全面实行“双电源、双通道、双保护、全直采”配置,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运行维护,确保向铁路安全可靠供电。

(五)服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举措12:配合做好“两高”行业管控调整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以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为边界条件,修订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明确电力供应方面相关要求。配合做好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逾期不退城企业的关停工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举措13:全力支持“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

对于关停取缔的企业,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断电处置;对于整合搬迁的企业,做好电力设施迁改及配套电网建设;对于升级改造类企业,做好供电保障服务,未达到治理标准要求的,不予供电。

举措14: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依托公司在电力与节能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电网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工业节能等领域,为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等各类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加快掌握国内外先进高效核心技术,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推广实施电能替代示范项目,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综合能源服务。

(六)服务用能侧综合污染治理

举措15:助力工业窑炉专项治理

鼓励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窑炉使用电能供热。针对生产工艺用热量较大的各类生产制造行业,推广蓄热式工业电锅炉。针对玻璃、铸造等行业,推广电热隧道窑、中频炉等电窑炉技术。支持开展蓄热材料、高温高压电窑炉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应用,努力提高能效,降低成本。至2020年,预计累计实现电窑炉替代电量500亿千瓦时以上。

举措16:支持秸秆、农肥等生物质发电发展

做好县域燃煤耦合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发电接网工程建设,引导秸秆、畜禽粪污等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支持将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县域重要的清洁供热方式,直接替代县域内燃煤锅炉及散煤利用。

(七)引领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

举措17:加强电网建设过程环保管理

推进变电站模块化建设,采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电网企业工程施工扬尘控制责任制度,将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严格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等施工工地扬尘监管,重点区域施工工地做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举措18:全面创建“绿色机关”

通过倡导绿色理念、精简会议活动、统筹办公资源、创新工作载体、规范文件简报、降低大楼能耗、提倡绿色出行、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食堂、鼓励绿色共享等措施,全面创建“绿色机关”,推动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主办单位: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网站运营:北京中电创智科技有限公司    国网信通亿力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销售热线:400-007-1585
项目合作:400-007-1585 投稿:63413737 传真:010-58689040 投稿邮箱:yaoguisheng@chinapower.com.cn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编号:京ICP证140522号 京ICP备14013100号 京公安备11010602010147号

七项蓝天行动助力蓝天保卫战

发布时间:2019-01-11   来源:电力网

总体目标:利用三年时间,推动建成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等一批重点输电通道工程,2020年,公司经营区跨区跨省输电能力达2.3亿千瓦,京津冀、长三角地区外受电比例分别达到40%、20%以上;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基本解决西部、北部地区“三弃”问题;有效推进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新增电供暖面积4.6亿平方米,助力平原地区基本实现散煤清零任务;支撑绿色交通体系发展,全面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基本实现“两纵一横”港口(环渤海、东南沿海大型海港,京杭大运河,以及长江沿线内河)岸电全覆盖、实现重要城市及区域枢纽以上机场桥载APU全覆盖;服务产业布局优化调整,配合完成“两高”行业管控调整与“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引领企业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实现电网建设全过程环保管理,全面完成“绿色机关”创建。

至2020年,重点区域累计替代电量超过1300亿千瓦时,实现燃煤替代5200万吨,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减少585万吨,PM2.5减少47万吨,助力实现《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提出的各项约束性目标,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明显改善环境空气质量,明显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

(一)着力实施压煤减煤配套电网工程

举措1:加快跨区输电通道和重点区域配套工程建设

加快推进雅中—江西、白鹤滩—江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启动金上—雄安、陇东—山东特高压直流工程前期工作;与特高压直流工程配套建设华中特高压交流工程,解决华中电网“强直弱交”问题,形成水火互济、多能互补、跨区域电力供需平衡的新格局,基本解决“弃水、弃风、弃光”问题。配合重点区域30万千瓦以下不达标煤电机组淘汰关停,制定配套电网建设改造方案,解决受端电源空心化带来的电压支撑问题,保障电网运行安全。

(二)加大可再生能源消纳力度

举措2:积极服务可再生能源项目并网

结合国家可再生能源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滚动开展可再生能源年度新增规模的接网条件和消纳方案研究,为政府制定年度开发建设方案提供决策参考。对符合规划和国家新能源发电投资监测预警等政策要求的可再生能源项目,及时受理项目并网申请,明确提供并网接入方案时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发电项目签订接网协议,投资建设配套接网工程,确保电源项目本体工程和接网工程同步投运。

举措3:加快建立可再生能源消纳市场化机制

贯彻落实公司《进一步促进发电权交易 实现清洁能源替代的实施意见》,建立发电权专项交易市场和绿色通道,实现2018~2020年清洁能源替代常规火电发电权交易累计达到800亿千瓦时。加快研究电力辅助服务市场机制,引导火电企业、储能、用户可中断负荷等参与调峰调频。完善需求侧响应机制,积极引导新能源汽车有序充放电、客户侧储能装置参与电网调节等措施,主动响应新能源出力变化,进一步促进新能源消纳。探索按照最优路径统一定价,推动建立促进新能源消纳的输电价格机制。

举措4:加强系统调峰能力建设

积极推动火电机组深度调峰改造,严格落实“三北”地区由政府电力主管部门核定的火电最小运行方式和最低技术出力,同步推进其余省区尽快完成核定工作。推广调峰辅助服务市场经验,提升火电机组参与改造和调峰的积极性。推动河北抚宁(秦皇岛)、山东潍坊(临朐)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研究试点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省间低谷新能源市场化交易,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站调峰作用,提升新能源消纳空间。

举措5:提升大电网平衡能力

实施全网统一调度,统筹电网安全与清洁能源消纳,优先利用清洁能源,实现常规能源及新能源发电出力与用户响应的联合平衡。提高来风、来光、来水的预测精度,为各时间尺度的调度计划制定、运行方式安排及市场交易等提供支撑。加快新能源主动参与电网调节、储能等关键技术攻关和应用,推动完善新能源并网性能等相关技术标准,提高各级电网智能化水平,为新能源高比例运行、大规模外送提供技术保障。

(三)积极推进北方地区清洁取暖

举措6:科学制定重点地区“煤改电”实施方案

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为重点,坚持从实际出发,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原则,综合考虑采暖区域热负荷特性、生态环保要求、电力资源及已建和在建电网项目供电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推进电供暖。优先在网架结构条件较好、电网供电能力有保障、用户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整村、整县成片推进实施“煤改电”,科学合理制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电供暖规划实施方案。2018~2020年,为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城市和汾渭平原528.5万户居民、0.7万个企事业单位实施“煤改电”,预计新增电供暖面积4.6亿平方米,预计累计替代电量456亿千瓦时,替代散烧煤2530万吨,协同“煤改气”及其他清洁取暖燃煤替代方式,基本完成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区生活和冬季取暖散煤替代。

举措7:高质量建设“煤改电”配套电网

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等规划有效衔接,已明确“煤改电”的区域,按照高标准,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加快推进“煤改电”配套电网建设,全面提升“煤改电”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电网已覆盖又需新增“煤改电”的区域,充分利用原有设施,改造与新建相结合,避免投资浪费与重复建设。差异化推进配电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实现中低压信息全面采集,提升电供暖区域智能化水平,确保取暖供电安全可靠。

举措8:认真做好“煤改电”运维保障服务

重点推广使用蓄热式、集中式电供暖,原则上避免采用非热泵的直热式电供暖。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增加“煤改电”配套电网设备巡视频次。部署专项覆盖监控系统,实现“煤改电”相关配电设备运行情况在线监控。做好应急抢修服务,提升可靠供电运维保障水平。

(四)助力绿色交通体系发展

举措9:助力实现电动汽车畅行

持续推进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全面建成覆盖京津冀鲁、长三角地区所有城市及其他地区主要城市的公共充电网络,加强公交、物流等专用充电市场业务布局,做好“一表一车位”配套电网改造,至2020年,预计公司经营区电动汽车累计实现电能替代超过200亿千瓦时。深化智慧车联网应用,车联网平台接入充电桩300万个,推进充换电设施报装接电、建设运维、智慧充电、电费交纳、私人桩分享一条龙服务。建设智慧能源服务系统,加快电动汽车有序充放电推广应用。积极推进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储能与梯次利用技术研究与商业推广,加快储能云网应用。在公司内部着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同步构建车辆精益管理体系。

举措10:推进绿色港口机场岸电覆盖

重点打造三峡坝区绿色岸电发展实验区,以点带面推动长江流域港口岸电全覆盖。构建车船一体化综合运营服务平台,实现长江流域岸电服务互联互通。持续推进京杭大运河低压岸电建设,优先在环渤海、东南沿海基础条件较好的大型海港、关键泊位建设高压岸电。至2020年,基本实现“两纵一横”港口岸电全覆盖,预计累计实现电能替代150亿千瓦时。加强与民航部门和机场方面沟通合作,重点在京津冀、长三角等世界级机场群,和国际枢纽港、区域枢纽港推广机场桥载APU(飞机辅助动力装置)替代。至2020年,实现重要城市及区域枢纽以上机场桥载APU全覆盖,累计实现电能替代30亿千瓦时。

举措11:加快电气化铁路外部供电工程建设

做好重点区域电气化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建设和安全可靠供电工作,优先保障蒙华、唐曹、水曹等货运铁路配套供电工程建设。对接入220千伏及以上的电铁配套供电工程,电网侧全面实行“双电源、双通道、双保护、全直采”配置,科学安排电网运行方式,加强运行维护,确保向铁路安全可靠供电。

(五)服务调整优化产业布局

举措12:配合做好“两高”行业管控调整

配合政府主管部门,以生态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为边界条件,修订完善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型行业准入条件,明确电力供应方面相关要求。配合做好落后产能淘汰、过剩产能压减、逾期不退城企业的关停工作,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举措13:全力支持“散乱污”企业关停整治

对于关停取缔的企业,按照政府主管部门要求做好断电处置;对于整合搬迁的企业,做好电力设施迁改及配套电网建设;对于升级改造类企业,做好供电保障服务,未达到治理标准要求的,不予供电。

举措14:大力培育绿色环保产业

依托公司在电力与节能方面的综合优势,在电网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工业节能等领域,为地方政府、相关企业等各类用户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积极布局综合能源服务业务,加快掌握国内外先进高效核心技术,面向终端能源消费市场推广实施电能替代示范项目,为客户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综合能源服务。

(六)服务用能侧综合污染治理

举措15:助力工业窑炉专项治理

鼓励工(农)业生产制造领域窑炉使用电能供热。针对生产工艺用热量较大的各类生产制造行业,推广蓄热式工业电锅炉。针对玻璃、铸造等行业,推广电热隧道窑、中频炉等电窑炉技术。支持开展蓄热材料、高温高压电窑炉等关键技术研发和试点应用,努力提高能效,降低成本。至2020年,预计累计实现电窑炉替代电量500亿千瓦时以上。

举措16:支持秸秆、农肥等生物质发电发展

做好县域燃煤耦合生物质热电联产、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发电接网工程建设,引导秸秆、畜禽粪污等生物质燃料综合利用。支持将农林生物质热电联产作为县域重要的清洁供热方式,直接替代县域内燃煤锅炉及散煤利用。

(七)引领低碳环保生产生活方式

举措17:加强电网建设过程环保管理

推进变电站模块化建设,采用环保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降低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建立电网企业工程施工扬尘控制责任制度,将扬尘治理费用列入工程造价,严格电网基建、小型基建等施工工地扬尘监管,重点区域施工工地做到周边围挡、物料堆放覆盖、土方开挖湿法作业、路面硬化、出入车辆清洗、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六个百分之百”。

举措18:全面创建“绿色机关”

通过倡导绿色理念、精简会议活动、统筹办公资源、创新工作载体、规范文件简报、降低大楼能耗、提倡绿色出行、营造绿色环境、建设绿色食堂、鼓励绿色共享等措施,全面创建“绿色机关”,推动工作和生活方式更加绿色低碳、文明健康。

      关键词:电力, 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