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国光伏产业融资报告

作者:顾月 发布时间:2017-12-08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017年,中国的光伏产业步入了第20个年头。

20年间,中国光伏行业的岁月一直颇不平静。各路英雄轮番登场,行业龙头、明星企业家、投资大腕、各国政策乃至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在竞相变换。上市的很多,退市的不少,赚钱的很多,破产的不少。它既经历过毛利30%以上的高速增长期,也经历过亏本还得卖的产能过剩期,既有过资本追在后面给钱的繁荣期,也有过资本“谈光色变”的危机期。

从起步、发展到繁荣,再到衰落与复兴,中国光伏的20年,镌刻着光伏人与资本界的离合悲欢。从不差钱到谈光色变,再到如今的产融结合,中国光伏的产融结合路,又是如何走过?

2017120810190359

跌宕的光伏产业融资变迁

从光伏产业链上来看,整个光伏产业主要分为上、中、下游三个部分。上游为硅料生产;中游为组件、电池片、电站配套设备生产,下游则是EPC工程和最后的电站投资运营。此外,还有辅料、配件和生产设备集成,第三方服务等中国的光伏产业正式起步于1990年代。2004年后,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市场兴起,刺激了中国的光伏企业发展迅速,尤其是中游组件部分,我国光伏产业在2011年以前,呈现典型的“两头在外”格局,即上游硅原料生产在国外,下游光伏发电市场在国外,而我国的光伏产业主要集中在中游组件部分,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为发展初期市场广大,而中游组件部分企业较少,所以利润十分丰厚,仅组件一项毛利率就高达30%以上,这刺激着一批又一批的公司与大量的资本开始疯狂涌入这个行业,光伏企业仅靠客户预付款和自有资金,就可以过得很滋润。

从2004年到2009年,光伏企业是银行眼中的“香饽饽”。一些光伏企业如尚德、英利、赛维等也纷纷到海外上市,通过股权融资,对金融机构的需求主要是短期流动性贷款。

但在2009年后,受“双反政策”与产能过剩的影响,光伏企业的毛利不断下降,甚至中国企业自己在国外打起了价格战,光伏企业的经营开始变得困难起来。光伏产业从业人士的感受是,银行系统对光伏企业的抽贷从2009年就已开始,2010年央行也对光伏产业进行了风险提示,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的企业和中小光伏企业贷款更加困难。但当时不少大型光伏企业仍然在盈利,所以银行也没有完全收紧对光伏的贷款。

到了2011年,光伏产业的情况愈加艰难,中游企业进入洗牌阶段,老一代的行业龙头如无锡尚德、江西赛维等相继破产,不少银行在这些大型光伏企业的破产重组中损失严重,金融机构有一段时间可谓谈光色变。

2012年后,中国下游光伏电站发展迅速,多数大型光伏企业也将自己的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上游的硅原料生产和下游的光伏电站发展迅速。目前,上游多晶硅、单晶硅等硅原料市场增速稳定,目前保利协鑫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供应商;中游组件等市场增速恢复,发展平稳,涌现出天合光能、晶科能源等新一批行业龙头。

下游的光伏发电市场则一直呈现快速发展趋势,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最新数据统计,中国除2014年的新增光伏装机容量略微降之外,2012-2016年同比增长均保持在40%以上,我国光伏发电量占总发电的比例在逐年上升,从2013年的0.2%到2016年的1.1%,其中分布式光伏电站发展尤其迅速。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光伏


更多>>图片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3737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