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发展需要围绕三类需求射出四支箭

发布时间:2016-08-31   来源:能源评论

  当前世界面临的重大挑战,多数是能源问题引起的,能源领域是最可能发生下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领域。寻找一种或者几种主力新能源,从根本上取代化石能源,是人类社会共同的责任。
 
  在新能源的科技革命当中,储能无疑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从生产端看,太阳能、风能、潮汐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间歇性,需要储能设备平衡其出力;储能对于分布式电源发展更是不可或缺。从消费端看,电动汽车发展必须以电池技术的突破为前提;推广绿色建筑,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涉及相变储能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可以说,储能领域的技术水平与研发能力,是制约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储能技术的研发,与新能源其他领域相类似,前景广阔,但当前的投资风险巨大,因此陷入了市场失灵,企业不愿意大举投资。这个时候,就需要政府进行基础性投资或提供制度性保障,引领开发热潮的出现。但是,依目前的发展形势,要想实现新能源产业的快速成长,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完成这项任务,只能通过全球创新合作,共同携手应对那些重大的挑战。
 
  三类需求
 
  开展国际合作,对包括储能在内的新能源发展,至少有三方面促进作用。
 
  首先,通过联合出资,各国相互借力又相互监督,可以增加研发领域的投资规模。今年6月初,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第七届清洁能源部长级会议和“创新使命”部长级会议上,23个参与国就提出了一个倡议,各国要在五年内将新能源领域的研发投入增加一倍。另外,多国研究者进行技术交流与思想碰撞,可以互通有无、整合资源,这些都有助于加快技术研发进程。
 
  其次,国际合作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优化应用场景,从而促进新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历史上有很多技术,比如激光、雷达,都是在一个国家发明,然而首先在另外一个国家进行了产业化。最近出现的一个典型案例发生在中美两国之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利用纳米技术研制出一种新材料,可用于生产人造血管,但是在美国预计需要4~6年时间才能实现产业化。后来,中国上海的一家企业提出了新设想:能否利用这种新材料的过滤、杀毒杀菌特性,来生产应对雾霾的口罩呢?试验结果表明,其效果比目前市面上的口罩要好得多,而且成本要更低,所以这种新材料在中国很快得到了商业化应用。
 
  再次,对于一个处于尝试阶段的产业,更先进的技术、更好的材料都尚待发掘,通过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在解决现有技术难题的过程中,产生意想不到的颠覆性科研成果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四种模式
 
  在新能源领域的国际合作,可以大致划分为四种模式。
 
  第一种模式,也是最能体现出国际合作性质的模式,就是国际大科学、大工程计划,在计划框架内,政府间签署具有法律保障的合作协议,共同出资,共同进行技术公关,共同拥有科研成果的知识产权。像“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ITER)计划”就属于这一种模式,成立多年来,已经在核聚变研究领域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
 
  第二种模式是少数国家联合研发,可能涉及两个国家,也可能涉及三个国家,这种合作模式的灵活性更高,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是一份非常好的实例。中美两国都是能源生产和消费大国,在能源科技领域具有互补性,中美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为双边能源科技合作提供了平台,汇聚了一百多家大学、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力量,有超过一万名科学家、工程师和企业家参与其中,有力地促进了两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另外一个尚处于规划中的项目是“中国跨世纪绿色走廊行动计划”,计划在北京-贝加尔湖-北冰洋一带建立一个绿色低碳经济走廊,用俄罗斯的清洁能源缓解我国京津冀地区的空气污染压力,这对于促进清洁能源发展、拉动两国经济增速,都可以产生巨大的正向效应。
 
  第三种模式是以企业为平台来整合国际资源。比如特斯拉,其电动汽车所使用的电池、电芯来自日本松下公司,这其实就是一种国际合作,通过整合国际优势资源,实现技术最优、成本最低。再比如我国的保利协鑫、天合光能等发展比较快的光伏企业,也属于这种合作模式,企业本身是一个平台,资本可能来自于华尔街,技术也可能来自于国外,产品市场遍布中国、欧洲、美国等十几个国家,从而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利用。
 
  第四种模式源自于科学家和工程师的私人社交网络。基本上,相同领域的研究者会形成一个以专业为依托的“朋友圈”,他们经常在一起参加会议、一起交流,很多时候,这种私人交流会促成相关研究者之间的合作,这种合作可能没有政策支持,也没有资本介入,但是因为出于研究者的真实意愿,往往会产生很好的研究成果。在欧美国家,这种国际合作模式非常普遍。相比起来,我国的科学家在这方面比较欠缺。
 
  (作者系本刊编委、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国家科技部/发改委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国际科技合作计划办公室副主任)

      关键词: 储能

阿里云ECS服务器
更多>>图片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稿件媒体合作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70

广告项目咨询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63415404

投诉监管

  • 我们竭诚为您服务!
  • 电话:010-58689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