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是区域经济发展、产业调整和升级的重要空间聚集形式,也是振兴工业实体经济的主力军,担负着聚集创新资源、培育新兴产业等使命。电网企业应当如何在园区中找准定位,发力服务园区经济建设、助力振兴实体经济呢?
我们不妨将视线移向作为多地增量配网试点试验田的开发区、工业园区,管中窥豹,从国家电网公司的基层服务,看看电网企业在新环境下,如何顺时应势,以更加优质的服务来服务实体经济发展。
“万万没想到”的“家常便饭”
“万万没想到”是江西荣仁电力器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庆富对记者谈及国家电网公司在园区服务时,最多的感叹。
2016年年底,张庆富的企业通过招商引资正式落户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工业园,崇仁工业园区正是2016年国家发改委、能源局确定的第一批增量配电业务改革试点之一。
按照张庆富向崇仁工业园园郊供电所提出的报装申请,其原临时用电计划于今年1月10日接通。但在2016年12月31日,张庆富却接到了该集团公司电话——“集团公司董事长临时决定于1月2日来江西慰问,并见证开工仪式完成第一方混凝土浇筑”。
“面对被提前的开工仪式,我最焦虑的就是电,毕竟接到电话和临时更改的开工仪式之间,只有一天时间,这一天还是元旦。”张庆富坦言,他当时认为“这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张庆富拨通了所在园区供电所的电话,表示希望能够提前通电,“并没抱希望,有点‘死马当活马医’吧。”
“万万没想到,放下电话没多久,崇仁工业园园郊供电所的供电员工就来了。”张庆富告诉记者,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当他和临场工作人员讲清原因后,工作人员不仅未表现出不满,反倒比他自己还着急——“他们一边告诉我不要着急,一边现场制订出了方案,并协助我把相关材料准备妥当。这期间,更多的供电员工到达现场,他们连轴转20多个小时,元旦当天晚上,临时用电竟接通了。”
“放弃元旦假日,不仅没有怨言,还设身处地帮我解决问题。”张庆富告诉记者,这是自己企业和园郊供电所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三个多月后,已然进入施工状态的江西荣仁,又迎来了与园郊供电所的第二次接触——4月24日晚,因自家电工安装不妥,企业的临时用电配电箱突发故障,正在进行水泥搅拌的站料库基础施工戛然而止。
“我们的电工又是新手,捣鼓了半天也没弄好。”想起当天的情况,张庆富仍眉头紧锁,他告诉记者,当时,构造柱百余方混凝土已完成浇筑,若不及时恢复供电,对其进行震捣,则须毁掉返工,这不仅会造成5万余元的经济损失,还将迫使工期延误。
面对行将凝固的百方水泥,张庆福再次拔通了供电所电话,“已经晚上7点多了,早就过了下班时间,因为第一次的接触,这次我是抱希望的。”
但供电所的响应速度之快,时至今日,仍让张庆富赞叹——“万万没想到,放下电话不到七八分钟,他们就赶到了,还又好又快地排除了故障。”
“当时我也赶到了现场,搅拌机再次启动的那一刻,在场所有的工人都抑制不住地欢呼了起来。”园郊供电所所长章晓辉也对当天情况记忆犹新,“我想这种结果是对我们服务最大的肯定吧。”
施工得以继续,但打乱张庆富计划的意外却再次发生了——5月12日,双梁起重机厂商致电张庆富,告知将在7天后验收双梁起重机。
双梁起重机是张庆富进一步安装厂内生产设备的重要工具。当时,张庆富虽已安装好购来的双梁起重机,但张庆富所用的依然是临时用电,若想让双梁起重机顺畅运行,则需更大功率的永久电源,同时,与之配套的变压器距卖方交货还需5天,“这就意味着留给电网架设的时间仅两天。”
“供电所解决过我多次燃眉之急,所以这次我首先想到了供电所,并报以极大希望。”张庆富与记者谈及此事时略带歉意地说,“三番五次,都是我这边的问题,计划赶不上变化。”
果如张庆富所料,供电所得知情况后,当即启动应急方案,派出专业人士前往变压器厂取得相关参数,依此迅速展开了基础施工,安排停电计划,让“计划赶上了变化”。
张庆富指着厂前尚未铺设水泥的土路告诉记者,当时崇仁恰逢雨季,厂区一片泥泞,“一脚一个泥坑,脱了鞋,里面都是泥水,他们就是在这环境里加班加点。”他感慨道,“我也是做企业的,很多企业提‘责任、担当’,但国家电网公司这种‘责任、担当’真是让人既感动又羡慕。”
张庆富与园区供电所的第三次亲密接触,并未因双梁起重机的按时运转而结束。让张庆富再次“万万没想到”的免费培训送上了门——两次维修、安装中,临场的园郊供电所员工也发现了张庆富的电工是新手,便主动提出上门对其进行业务培训。
“没收一分钱,培训一天半还占用了‘老师’的周末。不仅如此,他们还多次登门模拟考核电工培训情况。”张庆富告诉记者。
“对我们来说,已经是‘家常便饭’了。”章晓辉告诉记者,同样的服务、态度,对供电所供区的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在整个江西省,此类服务举措亦早已成为“家常便饭”。国网江西省电力公司营销部营业处处长占少辉对记者表示,“国网江西电力在全省117个园区的服务试点,都借鉴、推广了如上饶、崇仁等地的服务举措,受到了一致好评。”
而放眼全国,按照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各地根据不同园区客户的特点和园区建设的不同阶段,推出了系列服务,这些基层服务皆受到了客户、园区管委会的称赞和欢迎。
挂两块牌子 服务再进阶
“国家电网公司一直践行‘你用电,我用心’的服务理念,我们持续开展服务创新,与时代同步,一直在前行的路上。当前的服务是之前优质服务的进阶版本,是顺势而为的结果。”同样在园区供电所基层工作的江西上饶经济开发区供电服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刘玉平告诉记者,作为一名在园区基层工作的“老人”,他见证了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园区供电所是如何积极响应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不断创新服务的。
在上饶经济开发区的行政服务大厅二楼,记者在刘玉平所在的办公室门上,见到了两块牌子——“企业服务局”与“供电服务中心”。
“我们的供电服务中心有双重身份——既是供电企业的派出机构,也是经开区服务机构。”刘玉平告诉记者,供电服务团队由上饶县供电公司负责人牵头,实行与上饶经开区联合办工机制。
但两年前,现在的服务中心还只是上饶县供电公司驻经开区。2015年3月12日,刘玉平被派至此开展工作,“我一来,地方政府便对我们提出了要求和期待——经开区发展空前加快,没有电力的保障,迈不开步。”
“当时园区存在用电老问题,确实在拖着园区发展后腿。”刘玉平告诉记者,一方面,因园区先前电网非国网系统搭建,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故障跳闸频发。另一方面,园区企业的入驻量、生产用电突飞猛进。电网架构不合理和用电需求两者矛盾突出。
对此,刘玉平带着仅有4人的队伍,逐户走访园区企业,摸清用电情况。
待刘玉平走完园区企业时,园区企业数量已增至202家。而电改在这一年,也在加速推进。
“这期间,服务虽然上了一个又一个台阶,也一直受到肯定,但园区发展太快了,市场化的氛围也越来越浓,要求我们做得更好、更超前。”此时,刘玉平明显感觉,“新诉求”如雨后春笋——“能不能报装更快”“能不能帮我参谋下如何用电”。
不仅刘玉平这样的基层员工在琢磨如何更好地服务,国家电网系统从上至下都在思索。
答案来得很快——2016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在京召开亚新综合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发布会,明确表示将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持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认真配合国家有关部委和地方党委政府做好配套政策出台、试点方案制订等工作,积极主动服务市场主体,努力让改革红利更多地惠及全社会。面向政府,为增量配电投资业务放开提供支撑;面向试点项目业主,提供优质并网服务……
上令下行,按照顶层设计,为确保供电服务效率和质量,上饶县供电公司及时调整,有效整合市、县供电公司内部营销、运检、调控、规划、建设等资源,抽调业务骨干员工,集中办公,组建一口对接政府、企业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工作团队。
同样耕耘于电力市场的泰豪迈能产品经理施光谱坦言,电网企业的优势,不仅仅在于技术,更在于合理的制度、组织架构与运营经验。
“一站式”服务让刘玉平所在园区驻点的名字,由上饶县供电公司驻经开区,转变为上饶经开区供电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也从4人组成的摸索团队变为了合理设计、专业化分工的8人专业团队——由市、县供电公司和开发区管委会三方派员组成,主任不再由县级供电企业部门主任兼任,而是由县级供电企业负责人直接兼任,以求对接更加顺畅。新团队致力成为资源共享、协同高效、流程精简的供电服务窗口,承接着经开区用电客户服务的精益管理,承载了经开区所有供电业务职能。
“自从服务中心成立以来,我们轻松多了,一切都变简单了。”上饶经开区企业服务局局长张宗海肯定道,供电服务再进阶以来,进一步创新突破,为企业量体裁衣,程序更加优化,办事效率再提高,服务更加便捷,园区企业更加放心。他坦言,“电,在入园企业服务环节中,已然成为了一个亮点。”
“平均接电时长缩短30个工作日、故障跳闸下降八成,对我们企业而言,这就是直接的经营效益。”园区企业江西上饶市德淋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国兵表示,“供电服务中心带来的不仅仅是服务上的提升。”
如今,刘玉平的走访更加频繁——“主动去寻找问题,主动去看看有哪些我们能做的服务。”
追本溯源,刘玉平所在服务中心的变化,是国家电网公司面对新环境,提出的“坚决拥护改革,积极参与改革,推动企业和电网又好又快发展”的末梢体现。在今年上半年营销工作座谈会上,国家电网公司营销部主任姜雪明表示,下半年坚持市场导向,积极参与增量配电放开试点,落实服务举措仍是工作重点。
诚如相关人士王冬容所言,“所有的能源服务都要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用能解决方案和用能代理服务,所有能源企业的出路与方向都将归于能源服务。”
再造一个长板 工作有“态度”
“售电侧改革中,电网企业应当发挥好自身优势,做精服务。”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薛静此前曾表示,服务是电网企业的长板。
“在服务中,人无我有,是长板,同样,人有我精,更是长板。”宜春市经开区的供电服务中心主任刘耀华告诉记者,“做好服务,还需要扬长,用好自己优势。”
新环境需要“一站式”服务的新模式,更需要打造新长板。
什么是新模式?“未来拥有配电网运营权的企业,可创新运营机制与服务方式,以市场化、保底供电等多种方式向受托客户售电,并为客户提供综合能源服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客户提供智能用电、科学用电的服务。”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曾表示。
在经开区供电服务中心的综合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两份电子表格,一份为《大数据综合管理台账》,里面囊括了宜春市经开区174家企业的用电信息,联系方式、交费习惯、月用电量、用电需求、变电站到线路图等依次罗列。另一份则是《电量分析》,里面包含了各个企业与园区的电费、电量等信息。
“这就是我们挖掘打造的长板——数据。”该服务中心主任刘耀华为记者介绍,资料与诸多工作挂钩,“如明年的合理用电计划,便可依靠这些数据。”
数据不仅方便园区供电所的日常工作,更是为企业带来了非政策性的“真金白银”。
“他们通过数据分析,帮助我们基本电费由需量变容量,让我们每月节约了近10万元。”兴发铝业动力部主任李春发告诉记者,自2009年搬入园区以来,自家企业用电量不断增加,但并未引起企业自身注意,“毕竟是随着产量攀升的。”
直至今年4月份,李春发接到了经开区供电服务中心的电话,“你们的电费,如果申请需变容,应该可以节约几万元,我们给你出了份《用电服务通知单》。”
“这是他们4月的电费,可以看到在整个园区电费比较中,单价高于其他客户的平均电价。”刘耀华打开名为《电量分析》的表格,为记者演示,“可以看到,4月份兴发铝业一度电8毛钱,而其他企业多则7毛多,少则6毛多。”
“当时我真是不敢相信,我们企业一直在降成本,但一直认为水、电两部分与生产息息相关,毫无压缩空间。”李春发告诉记者,直到服务中心为他计算、演示了一遍,他才搞明白是怎么回事。
原来,基本电费有着按需量和按容量计算两种方式供客户自由选择,其中,需量即按需求量计算,39元/千瓦·月,按容即按变压器装机容量计算,是26元/千瓦·月。两种计算方式,按不同企业实际情况计算,最终结果是高低不定的。因此,企业需要根据用电情况自主选择。
“但是这个太难了。”同在经开区的倍特力总经理王安告诉记者,今年3月底,他在开工投产时,面对容量与需量的自由选择,曾尝试计算过,“若非专业人员,很难算出来。”
同样在4月份,王安的企业也收到一份《用电服务通知单》,“我们是容量改需量,申请之后,我们6月份更改后,每个月基本电费就节省了1.63万元。”
“如果没有这个数据表格,很难一目了然发现这两家企业的电费异样。”刘耀华告诉记者,“社会资本船小好调头,但我们也不用妄自菲薄,用好我们的优势数据,从基础资料入手,可以做到一些他们做不到的优质服务。”
“依托数据,我们可以在服务上大有可为,无论是智能化还是云服务,都是以基础数据为基础。在售电侧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当挖掘数据的深层价值,提升数据利用效率,用数据为企业画像,把我们的长处,变为我们的优势。”姜雪明说,“但最关键的,是在这些形式、方法中,让企业感受到我们的努力。”
对于这一新长板的应用、探索,在今年上半年营销会上,公司营销部提出要“深化开展大数据分析应用”——深入挖掘营销数据价值、加快研究,尽快发挥作用。要求各单位搭建营销数据共享平台,规范数据推送方式,实现数据共享;要与运检专业密切配合,做好营配协同、报修与投诉等数据分析工作。要借助国网能源院、国家发改委需求侧管理中心等机构,协调实现天气、经济等外部数据的自动获取……
“可预见,未来公司利用数据,确实将会大有可为。”刘耀华表示,这些都是“技”,练好外在“技”的同时,更要让客户感受到国家电网公司员的“态度”。对“态度”,李春发深有感触,他为记者讲了另外一件事。
“供电服务中心主动联系我们,告诉我们可能有些设备没有达到最佳性能。根据他们提供的分析信息,我们找到了故障设备,自此又减少一笔关于‘功率考核调整电费’的支出。”李春发告诉记者,“很多时候,感觉他们不单单只是为了盈利,而是在帮我们合理健康用电。”
王安对此的表述则更为直接,“感觉国家电网就是维护客户利益,教你用电,帮你省钱。”
刘耀华对记者表示,一直以来,做好营销工作就是“写”好“量、价、费、损、服”这几个字,售电侧改革的潮流来时,应从内在的服务来适应、服务改革,“归根结底,还是要体现在‘服务’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