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华东院:七十载不忘来时路,新起点整装再出发

华东院发布时间:2024-07-10 14:45:54

  2024年是华东院建院70周年。1954年,为承担新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制设备、自行施工的大型水电站,华东院应运而生。70年来,我们历经风雨洗礼,但初心未改,始终坚持将企业发展融入国家所需、人民所盼,建成一座座“大国重器”,筑就一项项时代工程,在探索前行的道路上勤耕不辍、步履不停。

  传承、奋进:与祖国发展同频共振

  时间的齿轮拨回1954年,那时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初代华东院人来到铜官峡谷,勘测设计了我国第一座“三自”大型水力发电站——新安江水电站。电站建成后,人们给新安江水库起了一个闻名遐迩的名字——千岛湖。时至今日,每当风雨来临,新安江水库仍以216亿立方米的库容,稳护江河安澜。

新安江水电站

  已故的两院院士潘家铮,作为新安江水电站的主要设计负责人,带领着勘测设计人员们,头顶青天、脚踏荒滩,开展了多项创造性设计。从那时起,自立自强的精神便深深融入华东院人的血液并传承至今。

  在同一时期,华东院人敢想敢做敢拼,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在新中国水电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一个个印记:我国第一座薄拱坝——广东流溪河水电站,新中国第一座梯级开发电站——福建古田溪水电站,浙江省最早兴建的黄坛口水电站,以及浙江富春江、湖南镇,安徽陈村、梅山等新中国第一批水电工程。

  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国家建设“大三线”的时代号召下,七百名华东院人毅然奔赴位于祖国大西南的雅砻江,自此开启了三代人的大河弯追梦之路。半个多世纪来,华东院人前赴后继,三进锦屏山,将青春热血洒在了这片热土。他们爬雪山、渡险滩、饮雪水、宿岩洞,最终“穿山引水”,设计建成了世界规模最大、埋深最大的水工隧洞群工程——锦屏二级水电站,该电站成为实施“西电东送”和“川电外送”战略的标志性工程。

  1978年以来,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华东院人坚持边建院、边生产,秉承科学严谨的作风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水口、珊溪、紧水滩、石塘、滩坑、沙溪口等工程的勘测设计工作,始终与祖国的发展同频共振。

  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华东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抽水蓄能作为一种灵活调节电源成为开发重点之一。彼时,西方发达国家抽水蓄能建设技术已渐趋成熟,我国却仍是一片空白。

  华东院人凭借埋头苦干的拓荒精神和敢为人先的创新勇气,对华东地区的抽水蓄能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和规划研究,在数九寒冬拄着竹竿登山选址,在如蒸笼般的高压渗透试验洞中攻坚数载,最终设计建成了国内规模、技术难度都史无前例的,当期亚洲最大、世界第三的天荒坪抽水蓄能电站。

  以天荒坪为起点,华东院先后设计建成了桐柏、泰安、宜兴、宝泉、响水涧、仙居、长龙山等抽水蓄能电站,一座座“超级充电宝”在山水之间拔地而起,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安全可靠的能源保障。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华东院人一头扎进金沙江畔的深山,开展白鹤滩水电站的勘测设计工作,怀揣科技强国的信念,他们创下世所罕见的勘探工程量,攻克16项世界级技术难题,一步步攀上世界水电“珠峰”。

  2021年6月28日,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安全、准点投产发电。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

  至此,历经三十载春秋,白鹤终于亮翅。我国大型水电工程建设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真正将核心技术牢牢攥在自己手里。

  迄今为止,华东院先后承担了300余项大中型水电水利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咨询等工作,总装机规模超过8500万千瓦;承担勘测设计的已建在建抽水蓄能电站达46座,总装机规模超过6100万千瓦。

  从新安江到白鹤滩,时间仿佛形成了一个闭环。一座座彪炳水电史册的“大国重器”,见证了我国水电设计建设从跟跑、并跑到全面领跑的发展历史,也见证了华东院七十年的峥嵘岁月。然而,面对这张跨时代的发展答卷,华东院从未停笔……

  转型、开拓:用求变迎接每次“大考”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应势而变、顺势勇为。”这是华东院的创新驱动理念,也是面临时代的每一次“大考”时,华东院人的坚持——求变。从摸索到清晰再到摸索……其背后是一条走了几十年的、艰辛的转型、开拓之路。其中唯一的不变,就是求变。

  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浪潮下,华东院与时俱进、主动求变。虽然在“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中经历了几番曲折,但转型精神早已烙入华东院的企业基因。

  进入21世纪,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和严酷考验,华东院认识到,作为一家传统的水电勘测设计院,必须要转型。

  业务上,华东院走出“舒适区”,不再局限于水电行业,发展培育其他领域的技术优势,推进业务多元化发展。在能源领域,以前瞻性眼光开始探索风电市场,勘测设计或总承包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国内55%,并积极推进光伏、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在非能源领域,华东院依托于原有水电技术的综合优势,积极延伸、培育其他领域技术优势,现已转型为覆盖水电与新能源、城乡规划与建设、生态与环境三大业务领域的国际工程公司。

  在推动市场开拓和业务多元发展的同时,华东院敏锐地洞悉到,以勘测设计咨询为主的业务形态难以满足发展需要,工程全产业链模式才是大势所趋,从传统设计企业转型到工程公司,这条路非走不可。华东院把工程总承包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业务,持续创新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发挥专业齐全、经验丰富、技术力量雄厚的优势,并通过信息化管控平台,提升管理效率和管控效果,为实现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奠定基础,不断为客户创造价值,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区域上,不再局限于东部一隅,华东院走向全国、全世界。我们乘着“西部大开发”的东风,举全院之力推动锦屏、白鹤滩两大水电工程上马,成功实现了从东部到西部的跨区域发展。同时,新能源、抽水蓄能、建筑、交通、市政、环境、海洋、水务等相关领域业务遍及全国、遍地开花。

  国界线并不是我们足迹的终点,作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我们努力向世界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承担了400余项国际工程项目和标志性工程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通过一系列国际工程实践,“钉钉子”一样地在海外扎下根来,“走出去”的技术储备逐渐完善,全球化思维模式日趋成熟,国际化资源整合能力持续提升。

  波斯湾南岸,阿联酋首个风电项目的风机巨翼迎风转动;印度尼西亚的芝拉塔水库,东南亚最大漂浮光伏熠熠生辉;柬埔寨东北部的桑河干流上,亚洲第一长坝横跨两岸;埃塞俄比亚首都,格特拉立交桥上川流不息;新加坡西部,一座面向未来的高智慧新概念水厂正冉冉升起……它们背后都有华东院人的身影。我们的努力,正让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享受到更便捷的生活和更清洁的能源。

  当然,转型的阵痛不可避免,我们有过争论,但总能达成一致;我们遇过挫折,但总会雨过天晴。在转型发展的路上,华东院人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始终向着“一流国际工程公司”的目标坚定迈进。

  科技至上、技术立院: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

  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要想打造“一流国际工程公司”,科技创新是最为核心的驱动力和竞争力。

  从“科技兴企”到“建设创新型企业”,再到“科技至上、技术立院”,华东院创新发展的引擎在改革转型中被熊熊点燃。20余个省部及以上级别研发中心,18项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含中国专利奖),1200余项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600余项有效专利,2200余项软件著作权,400余项国家及行业标准,100余部技术专著,50余项国家优质工程奖,多项詹天佑奖、“菲迪克”奖……这些亮眼的数字背后,是华东院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孜孜追求,更是一家国资央企在科技自立自强上勇挑大梁的使命担当。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面对“卡脖子”难题,华东院传承发扬自立自强精神,响应国家战略号召,依托工程建设开展了大量技术攻关与科研创新,形成了一系列核心技术成果。

  ——在水电领域,华东院全过程勘测设计的白鹤滩水电站创下了6项世界之最,攻克16项世界级核心科技难关,形成127项关键技术突破,进一步巩固了中国水电的世界引领地位。在抽水蓄能领域,形成了抽水蓄能枢纽布置、库盆防渗、地下厂房设计、大型抽蓄机组选型、机电设备成套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海上风电领域,华东院构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上风电场工程勘测、设计、运维与安全评价成套技术及装备,创造了多项“亚洲第一”和“世界之最”,填补了我国海上风电领域多项空白,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从无到有、从有到优。

  ——在基础设施领域,华东院参与设计的世界最深最大的极深地下实验室、全球容量最大的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填补了我国在相关领域的空白,对催生重大科学成果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生态领域,华东院深度参与长江大保护、黄河大保护,创新提出“规划先行、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治水理念,掌握水源地保护、大型湖泊生态修复等核心技术,以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数字化领域,华东院拥有国际一流的信息化数字化核心能力,率先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工程数字化技术和流程体系,从工程级、到行业级、到城市级,我们提供从规划、设计、建造到运营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智慧化服务。成功打造了国内首个功能完备、应用成熟的三维数字化设计平台,打造了国内首个智慧城市CIM平台并成功落地深圳前海和雄安新区,以实际行动为数字中国建设加速。

  一项项创新突破背后,是一支强大的人才队伍。华东院拥有国家卓越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国家百千万人才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在院博士及博士后230余人,并通过完善创新体系和激励机制,优化人才培养模式,畅通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同时,华东院以双创机制为抓手,切实将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让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打造了“混塔”等一批广受市场欢迎的产品。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创新提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概念,为企业贯彻新发展理念、谋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指引和方向。面向未来,华东院将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要着力点,为创新之火添柴加薪,以科技之光照亮高质量发展之路。

  回望华东院与祖国共成长的七十年,在风雨中蜕变新生,在摸爬滚打中砥砺成长,那炙热不灭的初心,始终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华东院将立足服务国家战略,牢记“服务工程,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企业使命,坚持“负责、高效、最好”的企业精神,以更加奋发昂扬的姿态,向着建设“一流国际工程公司”的目标阔步迈进。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