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开幕进入最后倒计时,主会场重要配套设施东安湖公园,已成为一张响亮的国际“名片”。
在2年多的建设中,中国电建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简称:成都院)东安湖设计团队汇聚点点星火,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目标,以成都院“熟水懂水”的优势为基础,共同点亮了这张名片。
以更宽阔的视野来规划东安湖
2019年10月,成都院接手东安湖规划设计,要求公园在2020年7月基本成型,以满足大运会原计划的召开时间。
设计项目经理廖桂英说:“我们刚接到任务时,非常自豪,也倍感压力。”没有人能预知建成后的公园是什么样子,但要求很明确:站位要高、格局要大、效果要明显、成果要经得住大众和时间检验。
“尽管要求明确,我们执行却很难,怎么体现,怎么落实?不知道。”廖桂英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依然双眉紧蹙。那时,廖桂英从干了近20年的水电设计领域,转型到水环境建设并没多久,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东安湖位于成都东进战略的核心区,处于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要节点位置。成都院党委书记、董事长黄河认为,作为未来“山水会客厅”,东安湖是成都践行公园城市理念的绝佳场地。成都院如何响应时代需求、回应人民向往,成为项目规划设计的重要课题。
此外,东安湖还可作为讲好成都故事和中国故事的一个重要窗口,将建设和谐共生美丽中国的理念,集中而直观地呈现出来。
团队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古人治水经验中,在成都公园城市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长江大保护战略中,汲取养分,主动加压,担当作为,既传承接力,又创新向前,探索出一条生态水库的价值创造之路。
构建国内单体最大原位生态湖体
在设计者看来,都江堰和东安湖二者水源均来自岷江,同根同源。东安湖践行“因势聚山、借渠引水、蓄塘成湖、留木成林”设计理念,尊重山水本底,重构生态水系,助力水城共融与人水和谐。古时都江堰“尊重自然、因势利导、因地制宜”;今朝东安湖“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若按照常规操作,东安湖建设会产生大量土方开挖与转运,对资源、环境和成本带来影响。设计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建立区域整体三维模型,分析研究东安湖原始地形不同水位浸没范围和开挖量大小,奠定了整个湖区“一湖三区、西部湿地、东部大水面”的山水格局。
“古代治水的思想精髓,与现代生态文明理念在东安湖交相辉映,治水精神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发展。”在设计方案被最终确定时,成都院副总经理李明激动地说。
无人机+GIS等技术的使用,并通过塘堰成湖减少开挖,浅丘陵区域自然形成蜿蜒曲折湖岸,巧妙达到土方场内全利用、零外运。对于关键的湖体,以“内外”联动方式,聚焦溶解氧、污染物、透明度三大内源保障,以及优选水源、河湖分离、控源截污、改良基底四大外源保障,以原位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水质净化,确保水质基本达到地表一类水目标,4米深的湖水清澈见底。最终呈现的东安湖占地面积5061亩、水域面积1634亩,鱼翔浅底、水草摇曳、鸟儿嬉戏,成为国内单体最大原位生态湖体。
同时,在园区整体智能化体系基础上,成都院基于水情、水安全、水生态需求,建立了一套水库智慧化管理体系,将治水变“智水”,守护河湖安澜。
人水和谐样本中的“东安湖模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大运会圣火即将点燃之时,宣告东安湖项目圆满结束,设计团队又奔向其他“战场”,他们将东安湖经验传承下来,在新的项目中发光发热。
“我将东安湖项目中的技术质量点清单管理制,运用到会理横山水库项目,做好项目实施技术重难点分析,提前做好技术策划,项目推进非常顺利。”东安湖设计者陈雯说。
东安湖理念和不断丰富的“治水工具包”,被申超带到自贡东部新城水系综合治理、漳州市九龙江流域等重点项目中。尤其在自贡项目实施中,又创造性提出“多水源适宜性人工湿地”+“前置塘强化处理”工艺,“水流岸绿、湖清景秀、鸟语花香”生态自然景观最终完美展现。
李煜刚采用东安湖的规模及灌溉设计经验,结合南雄水网连通工程的地理特点,借鉴以节点串联水系,化整为零、化繁为简的“东安模型”,有效解决了大型灌区串联水网的规模论证痛点及难点。
“我们体会过项目初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无助,也有过程中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坚守,更是尝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带来的成功喜悦。”望着东安湖千余亩水面烟波浩渺的美景,廖桂英感慨之情溢于言表。
一座以湖为心的东部新城正蓬勃生长。山水之美在涟漪中荡漾开来,形成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画卷。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