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渠清流润江淮,连通南北泽民生。
2022年12月30日上午,经过六年的施工建设,我国在建规模最大的跨流域引调水工程——引江济淮一期工程顺利试通水试通航,长江、淮河实现历史性“牵手”,世纪梦想终于照进现实。
从高空俯瞰,一条碧绿丝带从安徽枞阳枢纽和凤凰颈枢纽出发,流经巢湖、翻越江淮分水岭后进入淮河,一路北上,最终来到皖北及豫东地区,从此,工程开始发挥供水、航运、生态等巨大的综合效益。作为工程建设的主力军,水电十一局承建了引江济淮工程江水北送段安徽段一标、二标和河南段三标、六标四个工程项目,在总长110余公里的战线上,他们用智慧和汗水,用优异的履约形象,奏响了一曲气势恢宏的新时代交响。
谋篇落子为民生 观念一变天地宽
引江济淮工程自南向北分为引江济巢、江淮沟通、江水北送三段,水电十一局承担的施工任务包括3座泵站、36.62公里PCCP管道铺设、81.2公里河道疏浚治理、65座配套建筑物等,每个项目的建设都涉及着土地的征迁,情况复杂,千头万绪。
万事开头难。安徽段一标、二标涉及房屋拆迁、坟墓迁移、树木移栽、自来水改迁、高压电缆改迁、河道内渔网拆除等,情况复杂,光有蛮劲是不行的,还要学。时任两个标段的党支部书记刘亚宁实施了自己的“两班制”,白天上班忙工作,晚上加班忙学习。学国家征拆政策,将办理征地的各项依据抓牢吃透;学习属地政策,了解当地民情;整理总结经验,编成厚厚的小册子,由此他便成了征迁的行家。
回忆最开始进场的征迁之路,刘亚宁感慨道:“从乡镇到村委,挨家挨户地为大家讲解引江济淮工程的重要性,所需征迁的范围、数量、时间以及赔偿标准,同时各村村委工作人员配合通过大喇叭给村民宣传。那段时间心里一直装着征迁,连着好多天都睡不好觉。”
阜阳市太和县坟台镇民族村村主任王金顶说:“我们村靠着西淝河,现在的西淝河污染严重还没水,国家花这么多钱干这项工程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况且国家补偿政策这么好,工程也占了我的地,我先签字!”村民李师傅说:“好听的话我不会说,但大道理我懂,这个工程就是对我们老百姓好,我愿意先交地后补偿!”
在河南段三标和六标,开工伊始同样面临着诸多问题。从2019年7月进场,就迎来了巨大的挑战,试量泵站图纸未到位无法开挖;试量水库、清水河、鹿辛运河征地拆迁未解决无工作面;高压线占压作业面无法施工;排查沿线需改迁的大小光缆管线多达125条等等,困难向一座座大山一样压了过来。
清水河河道施工战线长达20.7千米,沿线涉及两县五乡十五个行政村,很多居民不得不告别熟悉的家园和生活,征地拆迁自然也成了项目面临的一大难题。这项工作该怎么做?在项目书记王群杰看来,秘诀只有一个,那就是让群众放心。为此项目统一思路,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进村入户,一面耐心倾听拆迁户的诉求,同时不失时宜地向他们宣传政策及建设后带来的水清河宽的景象,从根本上转变他们的观念。
小胡庄村民胡大哥对拆迁抱着坚决不配合的态度并屡次阻工。王群杰带领项目人员多次拜访,话家常、解需求、讲政策,让他慢慢放下了戒备和对抗意识,打消顾虑。随着胡大哥对这项国家重点工程理解的加深,他终于解开了心结:“我相信政府和你们这个大企业的话,希望你们真的能帮我们解决缺水的困境,让我们的后代也能享受到这项工程的红利!”决不能不辜负百姓的这份信任,那一刻王群杰等人的心中无比坚定。
千言万语把“理”讲到位,千辛万苦把“利”处理到位,尽管“小家”难舍,但村民最终选择与“大家”同行,工程施工由此迎来高潮。
金戈铁马闻征鼓 只争朝夕保履约
引江济淮工程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的殷切盼望。“工程实施后可为豫东地区引进客水,近期、远期分别年调入长江水5亿、6.34亿立方米,有效解决区域水资源短缺问题,并有助于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改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时任河南段三标项目经理卫振介绍,引长江水注入淮河,既造福两岸百姓,也为沿线地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勃勃生机。
2020年的汛期尤为不寻常,降雨量大大超过往年标准。风雨交加的夜晚,防汛值班人员总能见到卫振的身影,在基坑中检查水泵运行情况,排水通道是否畅通,排水流量是否正常。
“只要下雨,不管多晚,都能看到卫经理坚守在现场。”现场施工员小韩这样说到。
2020年12月份,安徽段一标突然收到业主、监理安排的节点目标任务,要求项目部在2021年4月30日前必须完成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闸施工,项目干部职工对此倍感震惊,觉得怎么也不可能完成。但项目经理李光伟就一句话:目标既定,使命必达。他说,不要求大家像铁人王进喜那样,但起码每个人要拿出瘦五斤的心理准备。
一场对自我的挑战就此拉开。安徽段一标项目现场管理人员介富民谈起那段时间的经历不禁潸然泪下。3月份,他母亲重症入院;4月份,病情恶化急待转院,虽急在心里,但他还是毫不犹豫地坚守在工地,将老母亲委托给姐姐,直到母亲手术那天,他才给领导提出请假回家陪伴。母亲在重症监护室三天观察期刚一结束,他便重返工地,继续投入到大干当中。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西淝河北站二期防洪闸施工目标按期完成。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安徽段一标物资设备科科长吴世华深知这个道理。经测算,按期完成节点目标,项目施工高峰期每天所需主材量就高达70余辆半挂车之多,由于货物需求量大、急,一些供应商就用车辆不好找、原材料涨价等借口暂缓发货或减少发货量,要求项目部提前付款。对此,吴世华奔波几百公里前往河南、山东、江苏等区域进行料源地考察,反反复复给供货商讲道理、诉真情,从而保证了材料供应及时到位。他说:“不能因为材料供应耽误现场生产,少吃一顿饭,少睡一会儿觉对于我们来说没什么。”过程中虽都是翻山越岭,但掌握了一手的市场行情资料,为项目部采购决策提供了依据,大家都觉得再多的艰难已是过眼烟云了。
为解决坡面防护预制块出现扭曲、表面气泡等问题,河南段三标总质检师樊瑞钊带领技术人员日夜守在预制厂,反复试验,最终得出皮带式振动台连续生产下料时间设置3秒、皮带运转震动时间设置35秒,可以有效保证预制品质量,同时还能加快生产进度,拿到这个结果,樊瑞钊才松了一口气。
试量泵站的施工质量是河南段三标的头等大事。“我们在泵站底板基础上采用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桩基直径500毫米,间距1.5米,桩长8.5米。在泵站的进口引渠和出水池两侧挡墙底板基础处也同样布置了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樊瑞钊说,通过一系列的工艺优化,泵站基础稳如泰山。
百炼成钢,只因当初的誓言;争分夺秒,只为荣誉而战。在奋勇争先的日子里,水电十一局参建干部职工释放出满格的能量,洒下广袤大地上的灿烂星火,照亮江河奔流中的企业名片。
满眼生机转化钧 天工人巧日争新
安徽段一标的两座80方/秒流量泵站是江水北送段全线之最,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阚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显得格外雄伟。而它们的出身,却是在一片农田荒地之中,经历了围堰修筑、抽水明排、地下降水、基坑开挖等诸多考验。
“针对这些难题,通过试验证明了阚疃南站和西淝河北站采取管井降水办法的可行。”安徽段一标项目总工程师易磊通过对地质渗水、多年气候情况、地勘报告及渗流半径的反复推敲验证,结合考察周边新建泵站围封情况,创新性地提出采用管井降水代替计划的三轴搅拌桩围封截渗墙,取得极大成功。该技术成果还获评河南省工法。
已经完工的安徽段二标长渠碧波,滋润着一方土地。该项目全线长22.5公里,工程量最大部分是240万块的预制块铺设,单块重量55公斤,前期两人一组抬动铺设,劳动强度大,施工速度慢,合同规定的节点工期无法保证。据项目技术部主管袁帅介绍,为了解决预制块铺设进度问题,项目部技术团队反复研究,结合现场实际,发明了一种汽车吊装铺设装置,一次可以吊取4块,只需1人进行微调即可,既减少了人工,铺设速度也得到了提高,每天可铺设500多平米,为按期完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该技术发明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在河南段三标试量泵站主泵房施工中,由于主泵房为约18米的深基坑,为了创造干地作业环境,需要24小时不间断降水,传统的施工方法为搭设脚手架,创造施工平台及作为外墙防护措施。但是由于深基坑、基坑下部土方松软,需要浇筑混凝土作为外墙脚手架基础和需要3-4次的循环安拆,这样不仅影响后续土方回填问题,在汛期来临时脚手架还有被淹溺的坍塌风险和不满足工期要求等系列问题。如何既提高施工效率又避免风险成为项目最为“头疼”的事情。
有人提出对传统工艺外墙脚手架进行优化处理解决,有人提出打破传统找寻一种创新型的施工工艺替代传统工艺,针对这两个方向双方均各执己见。
“要干就干到最好,这是我们所有人一致的目标。”当所有人都想认真想要做好一件事时,那么这件事情就一定能做好。
在激烈的讨论与推演过程中,一个翻升钢模的想法萌生而出,有了新方向后,项目团队针对施工特点进行反复试验对比,不断的进行推演与针对性的调整,利用钢模作为工作平台,同时通过不断上翻达到模板支设的效果,最终做到了浇筑与回填同步进行,降低了基坑安全风险,并进一步加快施工进度。由此衍生的科技立项《一种用于混凝土施工的自带工作平台的翻升模组》荣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创新之路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在引江济淮工程的大舞台上,创新创造力得到了充分释放。几年来,水电十一局引江济淮项目共获得专利26项、省部级工法11项,为工程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
实干为路,天高地阔;匠心为笔,写意江河。
在广袤的豫皖大地上,在江淮连通的长河里,水电十一局人深入践行诚信履约、安全履约、规范履约、优质履行的履约理念,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团结、特别能战斗的精神,打造了一项项精品工程、示范工程,获得各方的高度称赞。
不忘初心,治水兴水,惠民利民。一渠清泉干净水、一道靓丽风景线、一条生态经济带的美好图景正如约而至。
河南段三标试量水库
安徽段二标
安徽段一标阚疃南站泵站
河南段三标试量泵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