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七夕,成都双机场成功“牵线”

电建市政公司发布时间:2022-08-04 11:08:55  作者:董岩 胡磊

7月29日,天府之国蓉城“中国航空经济之都”,随着电建市政公司承建的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温家山站至牧华路站区间最后一对钢轨安放到位,全线实现“短轨通”。

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南起合江站,北至九江北站,全长约43.17千米,共设12座车站,其中换乘站9座,均为地下线,设计时速160千米。该工程是衔接双流国际机场和天府国际机场的重要轨道交通线路,线路开通后可扩大天府新区核心区向双流、温江辐射,对成都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助力高质量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具有重大意义。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积极创新施工工艺,首次应用预制板式轨道道床结构新工艺。新工艺带来新挑战,面对全新的施工工艺、更高的设计标准和紧张的建设任务,项目深入研究并汲取其它城市轨道交通类似经验,经多次推演、多方评审、多轮验证并不断改进,确定用轮胎式布料机施工基底、轨轮式铺轨机为主轮胎式铺轨机为辅铺设轨道板的设备选型方案和适用于铺轨车吊运的混凝土专用搅拌罐的混凝土运输方案,为平稳有序施工创造条件。

采用的42号单开道岔,全长157.2米,是我国首次将客专线42号大号码道岔应用于地铁线路中,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型号最大、长度最长的高速道岔。2022年4月24日,经过前期大量理论计算及模拟推演,通过与专业吊梁厂家合作定制专用提梁、托梁,并经专家评审确定“长大构件微变形倾斜下井”施工方案,利用普通钢轨反复模拟工况试吊验证,最终确保首组客运专线42号道岔安全平稳下井。

2022年5月24日,在温家山站高效完成首组客运专线42号道岔浇筑,开创地下线42号道岔铺设新工法,成功克服地铁隧道空间受限的困难,填补此类施工工艺空白。

百年大计 质量第一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在施工中将每一道工序做实做细,才能塑造百年工程。电建人深深明白这个道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这么做的。

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设计时速是目前国内轨道交通最高设计时速,对铺轨施工质量提出更高要求。项目紧抓工程质量提升工作,严守材料进场验收、隐蔽工程验收、混凝土浇筑等多个重点环节,确保质量目标落实到位。为保证运营期乘车舒适度,施工过程中采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建设的轨道控制网调板精测技术,建立高精度轨道基础控制网,对轨道几何状态进行精密检测和高精调整。

在施工过程中,项目组织专业人员针对轨道工程施工特点,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编制符合现场实际的质量管理制度,明确各层次人员质量管理职责;明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要点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对作业人员多次进行交底,多措并举确保施工质量。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项目从原材料进场,就严格控制质量,根据设计及规范要求,对每类原材料制定检测项目、检测标准和检测频次。对部分指定原材料必须委外送有资质的专业检测机构进行试验检测,检测合格后方能用于施工生产,不合格的进行退场处理。同时加强施工过程中原材料质量检查,发现不合格品立即进行标记,并单独进行存放,禁止使用,做到“随施工、随检查、随发现、随整改”。

不惧挑战 直面困难

2022年,对成都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先后经历几轮新冠疫情、罕见高温天气,对项目而言,更是挑战巨大的一年。

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在铺轨施工高峰期有2100余人现场同时作业,面对作业面广、人数多、风险大、管控要求高的局面,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科技兴安”手段,采用安全风险监控系统进行全时段线上监管巡查,同时加强日常线下巡检和轨行区督查管理,确保安全生产形势可控。疫情期间严格落实“防疫生产两手抓”,严格执行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全员进行多频次核酸检测,采取“常态化防疫+动态化排查”相结合的方式,科学周密组织生产,双向发力确保生产任务完成。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面对成都罕见高温天气,项目通过科学管理、统筹规划、优化施工组织,发扬新时代电建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光荣传统,以饱满的热情、敬业的精神保障项目高效完成“短轨通”节点。

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工程“短轨通”,为后续专业施工、车辆调试等环节创造了施工条件,也为接下来的全线“冷滑”、“热滑”、试运行和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下一步,项目将继续秉承“安全、文明、平稳”的管理理念,全面推动第四期规划项目建设,助力打造成都都市圈立体交通体系,为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贡献轨道力量。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