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王延蓬:目光如炬 雾里看花

水电十五局发布时间:2022-07-04 10:55:56  作者:张馨予

“温度都40度了,咱还要扛着仪器在葡萄地里穿梭。”

“高温天气比下雨可好多了。”

“这天除了有些闷热,别的也没什么,下雨天路不好走,脚上踩的全是泥... ...”

6月的新疆,太阳像个大火炉,空气也是灼热的。王延蓬和他的伙伴肩扛全站仪,手抬三脚架,正说着话向前走去,汗水湿透了他们脊背上的衣服,映出一道道白色的汗渍。

王延蓬,水电十五局新疆乌鲁木齐绕城高速(西线)工程项目的一名测量队员,他时常和队友们扛着测量仪器迎着朝阳去,踏着晚霞归。

“勤学”人  肯努力

什么是测量员?

“测量员是施工现场最基层的人,把看不见的东西变得让大家看见。”王延蓬说。

“张哥,用软件怎么绘制断面图?土方开挖量计算我也有些困难,Excel 制作计算表怎么弄?”王延蓬吃完晚饭就拿着本子追在测量队长张珉昊身后。   

“大兄弟,刚从工地回来,不歇一会再问?”小党在一旁打趣着。

“白天要在工地放线,只有下午下班回来才有时间跟张哥学习学习嘛。”王延蓬红着脸解释。

“他从刚开始连设备都不熟悉,到现在能独挑大梁,都是小王自己努力刻苦的结果。”听见王延蓬的解释,不善言辞的张珉昊既鼓励了王延蓬,又对小党进行了“敲打”。 

当别人争先恐后下班时,王延蓬总是一个人沉浸在手上的书本里。他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拓宽视野,提升自己的业务技能。王延蓬在同事的指导下,经过锻炼,绘图的速度和质量不断提高,迅速成长为测量队的“主力队员”。

“勤劳”人  肯吃苦

测量为什么要几个人一组呢?

王延蓬说:“因为测量工作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需要几个人相互配合,团结协作来完成。”   

去年八月中旬的一天,王延蓬和穆宇飞扛着测量仪器到拌合站去测放罐体的预埋件。为了使测量数据更准确,他便扛着仪器向前多走了几步,没留神腿就被木板上的钉子划开了十几厘米的伤口,顿时鲜血直流。

“当我看到伤口时吓了一跳,但是他强忍着痛,只是用纸擦了擦,还说‘我没事我没事,赶紧把数据测完’。我扛着仪器扶着他,他走路一瘸一拐。本来七点下班,直到晚上十一点多我们将预埋件放完了他才想起去医院。”穆宇飞回忆说,“到了医院没有破伤风针,护士简单处理了一下。第二天他打完针后又一瘸一拐到工地上去放线测量了。”

新疆夏天普遍温度高达40度,冬天最低气温零下30度,早晚温差比较大,紫外线强。测量人员最艰苦的时候,冻得手都拿不出来,测量时王延蓬还从不带手套:“带着手套不方便操作仪器。”

搞测量,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是常事。

在雪天出去测量,大家都穿着长袖长裤、橡胶雨鞋,扛着沉重的仪器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经常把自己弄得狼狈不堪。

天气冷有时测量仪气泡不稳定,设备也无法正常使用,所以就要选择冬日气温稍高的时候进行测量。有时天气好了王延蓬就会多测几个点,他时常因为早出晚归而误了吃饭的时间。

即使这样,王延蓬总是能和同伴们齐心协力的完成好本职工作以及领导交给的其他工作。每次加班外出校模板,他总是要跟张珉昊一起,因为他觉得和张哥在一起,自己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做得多出错也越多,但是收获的也会比别人多,懂得也越多,就比别人更进了一步。”王延蓬说,“我是测量队里的小学生,要学会勤能补拙。”

“细心”人  有底气

“我们干测量的要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施工角落。不要因为自己嫌麻烦而偷懒,不要因为工程量小而忽略不计。”王延蓬经常说。

测量队的工作最需要的就是细致,而王延蓬的“细致”全在他的两个笔记本里。

“我们都知道王延蓬有两个笔记本。一本记录的是数据,还有一本厚厚的是施工日记,本子上面记满了每天的工作内容,这孩子很刻苦。”张珉昊提起王延蓬总是忍不住赞扬。

“数据里主要记录的是校模板的数据,给自己留个存档,方便以后哪里有问题可以用到。施工日记不仅是我对今天工作的总结,也是看看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足。”提起这两个本子,王延蓬眼里是藏不住的自信,眉梢间是满满的底气。

3月14日下午,王延蓬发现全站仪对控制点,设站完成后和数据对比总觉得哪里不对,他小心翼翼的提出疑问。

“数据有误差很正常,不必大惊小怪的。”

“测量出来的数据肯定没问题!”同伴说。

“我觉得我们要确保数据更准确,也是为了以防万一出了岔子,我建议我们下午还是再去测一遍吧。”王延蓬认真地说。

大家为了验证,便重新校了一下后视点。果真复测出来后视坐标误差比较大,然后重新架了仪器,对了后视坐标调整没问题后,又继续放线。

“幸亏重新测量了,数据影响放线的偏差,影响了施工就麻烦了”

“延蓬还是可以的,很细心,咱们搞测量的就需要细心。”张珉昊赞赏地说。

王延蓬坚持下来养成的好习惯,让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处理起问题来更加得心应手。

黑夜给了我们黑的眼睛,我们用它去寻找光明。王延蓬和他的伙伴们目光如炬,精益求精定点线,努力将一张张“施工图”变为“竣工图”。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