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做“一带一路”项目的坚守者

电建港航公司发布时间:2022-05-17 09:11:41  作者:刘嘉庆

波浩渺的孟加拉帕德玛河上,震耳欲聋的挖泥船轰鸣声此起彼伏,喷薄而出的黑色泥浆宛若一条巨龙腾空而起……在“一带一路”的重要交通支点、被孟加拉人民誉为“梦想之桥”的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现场,来自电建港航公司的建设者们正在井然有序地忙碌着,于浩便是这其中的一员。

凝心以成才,聚力以成事。2009年,于浩毕业后加入中国电建集团,初入社会便毅然决然投身海外施工生产一线。从门外汉到带头人,印证着十三年寒来暑往、日夜钻研、勇攀高峰的奋斗者精神。

2014年,公司中标并承建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合同额11.13亿美元,创造了迄今为止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承接疏浚项目单个合同额的最高纪录。筹备阶段,于浩便投身项目,自此扎根帕德玛河畔,一干就是8个年头。

于浩常说,他的心很“小”,因为只有小心谨慎,才能保障一线施工的平稳推进。身边人却说,他的心很“大”,因为他的心里不仅装着生产一线,还装着并肩战斗的工友,是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项目部广大职工的坚实后盾。

孟加拉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常年处于高温炎热的气候环境。每当雨季台风来临,于浩都始终战斗在第一线,雨夜前往施工船舶检查安全工作也成了家常便饭。干季抢抓生产工期时,他更是开启“711”工作模式,每周工作7天,每天11个小时,在办公室和施工现场连续奋战,常常顾不上吃饭,一个安全帽、一瓶矿泉水几乎成了他的个人标签。从实验检测到工程管理,从质量管理到抛填生产,他始终站在施工生产和工程技术最前沿。这份无私付出的精气神,保障了项目的平稳生产,也给驻扎在海外生产一线的普通职工带来了一份真挚的亲切感和安全感。

矢志创新、一往无前。8年来,于浩和项目部对河道整治工作的创新探索脚步也从未停歇。

2021年,项目部生产任务重、标准高、要求严、难度大。于浩通过钻研思考,成功组织抛填施工队革新工艺,摒弃传统抛填方式,大胆推动工艺改革,成功将125千克土工袋单船抛填效率提升至日均12000个,单日抛填峰值超过15000个,日均效率提升幅度超过200%,为最关键的块石抛填施工节省了大量时间。通过科学的施工面布置方案,还首次实现了项目同一断面基槽/边坡同时开展抛填施工,形成流水作业,大幅提升了水下护坡施工的整体效率,为项目部完成年度生产任务创造了有利条件。

于浩带领一线施工管理人员和后勤职能部门技术人员,不断加大创新力度,针对项目部技术难点、重点开展科技创新,2021年度新增10个科技立项,涵盖了包括土工袋抛填、块石破碎生产、多波束测量以及节能环保等多个施工技术领域,圆满完成公司各项任务要求。其中于浩参与的科技课题《大型绞吸式挖泥船深水边坡高精度自动开挖控制技术研究》荣获电建集团一等奖,《承重70吨码头吊桥制作工艺研究与应用》荣获电建集团三等奖,推动了公司在水利施工作业技术方面的纵深发展。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才是春”。于浩在自身不断提高的同时,还毫不保留地把技术经验传给他人。他经常“手把手”带新人,针对项目部员工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工作内容,把“工作现场”作为“实训现场”,将多年摸索的经验倾囊相授。通过不断探索创新,坚持相互学习、相互交流、成果共享的“团队学习”理念,在实践中培养“创新型”施工团队和“专家型”人才,走出一条具有港航特色的海外港工疏浚施工队伍建设之路。

“口勤、手勤、腿勤、脑勤”是于浩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工作诀窍。在他的带动下,项目涌现出一批优秀的青年员工,大家积极组织小改小革、修旧利废等生产活动,先后成立“预制块填缝研究”等多个QC小组,并取得2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队伍与技术支撑。

锐意创新永无止境。在孟加拉帕德玛河畔,于浩和他所在的团队扎根“一带一路”项目,秉承“精益求精、尽善尽美”的工作理念,锐意进取改革,勇毅担当前行,用智慧持续创新,用态度保证品质,用辛劳铸就成功,为保障孟加拉帕德玛大桥河道整治工程的完美收官勇立潮头,奋勇前行!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