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星光背后——泸州医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侧记

成都院发布时间:2022-04-20 10:35:23  作者:邓君恒

“十年曾一别,征路此相逢。马首向何处?夕阳千万峰。”儿子诵读唐诗的声音,从隔壁房间隐约传来。

对朱玉明而言,字字句句俨然自己的写照。作为中国电建成都院一名建筑结构设计工程师、项目经理,他的人生旅程写满了告别,从一个工程到下一个工程,脚踏寻常,心中有光。朱玉明说,一名建设者所能做的,是在每次离别之时,为漫漫征途添上一缕不被看见的星光。

2022年4月8日上午10点,成都院泸州市医教园区基础设施EPC十PPP项目最后两个建筑子项——学术交流中心、校医院完成移交。至此,这项为期五年多的工程,完成了全部建设工作。作为EPC总承包项目经理,朱玉明与团队在建设之路留下了又一缕星光。

星光背后,辉映着一所大学、一座城市、一群建设者的爱与梦想。

10年之“梦”

2021年11月27日,沱江之畔的西南医科大学,迎来了建校70周年盛典。晨光闪耀,崭新矗立的青年体育馆上空,庄严的国歌响彻云霄。

“西南医科大学的70年,是追梦不止、奋斗不息的70年。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更名医科大学终成夙愿,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得愿以偿……”台上,校长张春祥百感交集。台下,师生校友热泪盈眶。

在会嘉宾的见证下,泸州市支持西南医科大学高质量发展暨市校共建区域医药健康中心签约仪式举行,泸州将在未来十年继续给予西南医科大学10亿元资助。全场掌声如潮,这历史一幕,是城市与大学锚定长远的再次牵手,也是西南医科大学逐梦路上的美好印鉴。

这一幕,对于成都院的建设者们来说尤为特殊——一段大学、城市、建设者休戚与共的燃情岁月,从这里回溯。

早在10年前,西南医大的申博梦就已萌芽生长。2011年10月,学校第一次正式提出“申博工作”,经过两次党代会确定学校“125”发展战略和“136”发展战略,始终围绕博士点“零”的突破。

然而,从零到壹的困境,首当其冲是严重滞后的基础设施建设。两校区办学运营成本过高,学校发展面临瓶颈问题,加强基础设施硬件建设迫在眉睫。

资金从哪里来?

理想和现实之间横亘着巨大的鸿沟。

2013年,作为四川省唯一直连川、渝、滇、黔四省市的城市,泸州市贯彻落实四川省委、省政府多点多极支撑发展战略,确立了建设川滇黔渝接合部区域中心城市的总体定位,做强产业,完善功能,提升品质,建设产业集聚中心、教育医疗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金融服务中心。

2017年,泸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帮扶模式,与西南医科大学签署《泸州市医教园区基础设施项目合作协议书》。

“加速建设区域医药健康中心,实现教育、医疗两大领域的优质资源的聚集和更新,形成对川南、黔北、滇东、渝西等周边地区5000多万群众的医疗和教育服务辐射能力。”总投资14亿元的泸州市医教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号角已吹响!

泸州城市建设的主战场上,一个崭新的梦想已箭在弦上。

成都院,投入了这场战斗。这一次,成都院的角色,不仅仅是设计者、建设者,也是投资者。在14亿元总投资额中,成都院承担了90%的投融资责任。

5年之“难”

2016年初冬,朱玉明风尘仆仆赶往泸州,第一次参加由泸州市住建局主持的医教园区基础设施项目推进会。从那时起,他的黑色笔记本上,开始详细记录关于泸州医教园项目建设的点点滴滴。

5年过去,4个笔记本,密密麻麻的细节,全都映射出一个字——难。

泸州市医教园区基础设施EPC十PPP项目,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包括科技大楼、实验大楼、教学大楼、公寓、食堂、体育馆、学术交流中心、校医院等13个建筑子项,总投资14亿元。

这组看似简单的数字,直指融资、设计、建设之难。

西南医科大学下设20个院(系),这些大型建筑覆盖教学、科研、体育、后勤保障等多类型,使用功能复杂,牵涉专业极多。仅科技大楼,就要容纳近百个相关专业实验室,主供口腔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护理学、生物医学等创新性科研研究与孵化。大到分区布局,小到管线接口,细到温控材质,精到百万级净化级别材料……每个区域、每项功能,都有截然不同的标准和需求。

对于曾经创下大批超级工程的成都院建设者来说,这项高校园区类EPC+PPP项目建设,在规模之外,又开启了新的挑战。

难题接踵而至,成都院成都院团队齐心协力,狠抓过程。针对融资困境,多方奔走;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超前考虑各项细节问题,历经六轮设计、对接讨论、方案再设计;从报建手续办理、施工建设到验收移交,全过程同时协调学校及政府多个部门;面对极端气候、环境干扰、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建红色工地、创示范工程”劳动竞赛拉开大幕,党建引领,项目党组织、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全面激发“红色”新动能……一座承载着梦想与荣耀的医教园,雏形初显。

第一次接到建设任务,担任项目总工程师的张志君,刚刚告别了一段辗转近两年的求医路。

冰冷的长椅、刺鼻的气味、漫长的等待,手握一叠单据穿梭于门诊、缴费、取药的地点,一路遇见的,都是同样期盼的双眼。

张志君年仅2岁的女儿,罹患重症肌无力,终于日渐痊愈。参与这项建设任务,对于张志君有了特殊的意义。

他至今仍记得,项目启动之初,朱玉明说,再难也得干好,因为这个项目的魅力在于,以充满文人气质的方式,在完成宏大叙事的同时,呈现微小的动人之处。

219之“别”

2021年6月1日,喜讯传来!

科技部、教育部正式公布第十一批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结果,新落成的西南医科大学科技园,被认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

五个月后,安静的校园再次沸腾了!10月26日,西南医科大学正式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从2011年到2021年,绵延十年的申博梦,终于如愿!

西南医科大学从此形成“本、硕、博”完整的多层次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综合竞争力、办学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填补了四川省属高校临床医学博士授权点的空白。作为西南四省市接合区域的医疗中心,更多医学博士人才将从这里走出,为川渝滇黔接合区域5000多万群众的健康保驾护航。

一个月后,西南医科大学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如期举行。

“这是一份珍贵的生日礼物!”焕然一新的校园里,一批批师生校友从四面八方涌来,每个人脸上都闪着灼灼光芒。

“忠山巍峨,红日昭昭,让我想起了漫山的香樟树林,想起了穿行二百二的孜孜梦想……”提起“二百二”,西南医科大学的老校友们都眼泛泪光。

这是一条青石铺就的台阶,共219级,从忠山之巅顺势而下,连接着学校和附属医院,沿途水光山色如画。

从忠山校区到城北校区,从川南医士校到泸州医专,从泸州医学院到西南医科大学……这219级台阶,承载了一代代师生不懈求索的步伐和记忆,见证了西南医科大学从零启程的突破与壮大。

项目部距离“二百二”,只有近3公里路程。在这里日夜奋战的5年多,朱玉明、张志君和项目部的建设者们,甚至没有听说过这个台阶;西南医科大学的师生们,也并不认识这些擦肩而过的陌生面孔。

但是,“二百二”会记住,这些普通的建设者,曾经为这片热土倾注心血、全力以赴……

时间滚滚向前,项目建设已近尾声。校庆之日,也是即将告别之时。

夜幕低垂,漫天繁星。耳畔还回荡着学子们的琅琅校歌,已晋级五旬“老将”的朱玉明,忙着收拾行李。

“作为项目经理,我的年纪算老人,该退场啦!”这个骨子里刻着侠义江湖气的川北汉子,平日严肃寡言,心思格外细腻。

朱玉明并没有退场,新的建设任务又交接到了他的手上。他和张志君,以及成都院的建设者们,又一次踏上了新的征途。

这一路,星光闪耀。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