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电四局中心试验室,总能看到一个细瘦的身影在忙碌,他就是试验中心副主任工程师、中心试验室副主任于洋,也是2021-2022年度青海省“工人技术明星”和“昆仑英才”。
2010年,于洋从长春工程学院本科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毕业来到了水电四局试验中心,12年间他先后在宁杭客运专线、南水北调工程新郑南二标、青海巨龙拌合站、拉西瓦灌溉、三道湾水电站等项目从事原材料、混凝土、土工、高速铁路桥面等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工作。
12年,恰是中国传统纪年的“一纪”。在这“一纪”中,于洋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长为可堪重任的技术骨干,一步一个脚印的实现了他职业生涯中的提升与超越……
初出茅庐 在学习中不断成长
水电四局宁杭客运专线中心试验室第五分试验室,这是于洋职场生涯第一站,懵懂的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试验检测员。
带着这个念头,于洋硬是靠着勤学苦练,逐渐学懂吃透,掌握了工作的技巧,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也就在此时,他强烈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期的工人,就要靠技术立身,一定要学精学专本职技术。
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各种最新的检测技术和施工规范,积极参加单位开展的各类相关培训,并围绕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钻研各种新技术,掌握各种新的检测手段。在实际工作中,他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傅请教,与同事之间进行讨论交流,有时候还经常拉着同事一起在工作实践中一遍遍琢磨、切磋。他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给自己不断充电。
2018年,于洋主持了青海省巴音河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工程面板大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设计及配合比报告编写工作。他和同事们一起优选现场施工性能好且经济性高的配合比,保证了现场施工的顺利进行。在蓄集峡面板混凝土技术评审会上,评审专家对配合比试验工作给予了一致认可、充分肯定。
在拉西瓦灌溉工程、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老虎口水库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工作中,于洋紧盯现场进行质控、优化,不仅为工程项目提供了良好的指导性工作,也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和经济浪费。
期间,于洋还参加了CMA资质认定、CNAS资质认可、公路乙级升级等评审工作。他勤于总结、善于积累,先后在省级期刊《产业科技创新》发表文章《混凝土试验检测与质量控制技术的分析》,在国家级期刊《工程技术研究》发表文章《薄壁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分析及防止措施——以青海省某水利工程项目为例》。
他参与编写了《贵德县拉西瓦灌溉工程主体一标至七标段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巴音河蓄集峡水利枢纽工程大坝工程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龙羊峡李家峡积石峡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修复工程混凝土配合比报告》《青海省海西州乌兰县老虎口水库工程面板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等。
勤练技能 在科技攻关中抢占先机
“试验检测是工程施工的第一道关口,也是最后一道防线,作为一名试验员,我们就是工程质量的‘守护者’”。于洋始终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师傅说的这句话,并一直作为自己的工作守则。
在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中,受现场发电引水洞围岩状态差、岩层破碎的影响,致使声波检测孔造孔困难,成孔质量差,同时,现场声波检测孔多为干孔、仰孔,换能器和测孔岩体之间需要用水作为耦合剂,孔口止水和供水困难也造成了耦合效果差,影响声波检测质量等困难。
为解决这一难题,于洋第一时间加入提高发电引水洞固结灌浆声波检测质量QC小组,大家一起摸索、研究,千方百计的争取用最合理、最优化的方法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难题。最终不仅成功解决了检测孔成孔质量,改进了换能器与孔壁的耦合效果,协调了检测和施工关系,也提高声波检测质量,确保了发电引水洞固结灌浆工程实体质量,所参与的《提高发电引水洞固结灌浆声波检测质量QC课题小组》被评为2019年度青海省质量管理小组良好成果奖。
随后,于洋参与设计了《一种十字板剪力仪辅助支架》,并于2020年6月取得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十字板剪力仪传统的实验方法需要在检测点位上钻孔埋置支撑钢管,埋置的支撑钢管一般用混凝土或砂浆固定,但固定后无法进行微调整,不便于仪器调平操作,实验效率极低,且埋置的支撑钢管实验结束后需要拆除,重复利用率也低,易造成浪费。
针对该设备上的不足及现有支撑技术匮乏的困难,于洋所在的设计团队为十字板剪切实验、校准(自校)设计了这种辅助支架,该支架具有简洁方便、绿色环保、适应性广的特点,便于现场试验及室内校准工作的进行。
在《高寒高海拔沥青心墙混凝土配合比研究与应用》课题项目中,于洋针对高寒高海拔地区温差大、强辐射等特点,在充分考虑变形大、抗老化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确定出适合的沥青混凝土配合比各项设计指标;通过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室内设计和试验,确定出经济合理,满足要求的用于现场施工模拟试验的标准配合比;根据现场施工情况模拟正常的施工程序,通过模拟试验对室内标准配合比进行优化、调整,确定现场施工配合比、施工参数及温度控制参数;在模拟试验的基础上,进行现场生产性试验,进一步验证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合理性,检验原材料生产系统、沥青混凝土生产系统、运输和摊铺工艺、碾压机器选择和碾压参数合理性。为高寒高海拔地区沥青混凝土心墙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提供了科学、经济、合理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技术研究数据;为沥青混凝土心墙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为以后承接类似的工程积累了较好的经验,该项研究成果已开始全面推广应用。
乐于奉献 勤修苦练喜结硕果
敬业奉献有很多种类型,有的人认真负责、有的人坚守无悔、有的人善于创新,而于洋,则是这几种类型的综合体。他不仅自己爱钻研技术难题,也善于启发和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共同成长。
为了使年轻的技术人员快速融入到现场技术管理中,于洋总是竭尽所能的进行传帮带,组织交流学习,加强技术知识、质量知识和管理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耐心细致讲解每一道工序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明确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
从2018年起,他连续四年带徒,通过言传身教,传授本岗位、本专业应知、应会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徒弟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职业道德,提高徒弟的思想道德与业务的综合素质。目前,他的几名徒弟都能胜任现场工作,并能独当一面。2022年初,于洋和他的两个徒弟都被评为设计院“优秀师徒对子”受到表彰。
汗水与成长相伴,付出与收获并行。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于洋2018年9月在参加青海省总工会主办的青海省第十四届职工技能大赛建筑施工混凝土试验检测技能竞赛中获得个人一等奖;2019年8月,代表水电四局参加青海省第十五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全省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大赛,获团体三等奖;2020年11月,参加由青海省交通运输厅和青海省交通运输工会委员会主办的青海省首届交通行业试验检测专业技能大赛,在省内外及在建项目检测机构33家99人中获得个人三等奖、水电四局试验中心团体二等奖的好成绩。
“荣誉和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没有水电四局这个大舞台,就不会有现在的我。感谢这些年的工作锤炼,填补了我技术上的短板,以后我会继续以“三真”工作要求为指引,把理论知识与实践更好地相结合,和室成员一起创造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岗位上发光发热,为水电四局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于洋如是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