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聚焦两河口】“太阳走不拢的地方,我们走拢了”

成都院发布时间:2021-10-19 18:30:36  作者:李林璠 刘建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把十年的青春留在了甘孜;他们翻雪山过峡谷,只为寻找更适合居住的环境;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极限,确保国家重器顺利推进。他们是参与两河口移民安置工作的中国电建成都院移民人。

今年9月 ,两河口水电站正式发电。这座矗立在康巴藏区群山环抱中的水电站正式开始发挥它巨大效益。 2014 年,两河口水电站正式核准开工。而说起移民工作,却要追溯到 2009 年。两河口水电站是目前我国涉藏区开工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最大的基建工程,同时也是涉藏区移民人数较多大型水电工程。水电站建设征地涉及雅江、道孚、理塘、新龙在内的 4 座县的 20个乡 82 个村,共计人口 7460 人,集镇 6 座,寺庙 4 座。该如何平衡电站影响和当地百姓生活习惯,征地移民工作从一开始就困难重重。

“滑索停在江中央的时候,我真的以为完了”

2009 年的春天,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征地实物指标调查工作正式开始。进藏区前,调查队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但“拦路虎”一个比一个“凶残” 。

首先面临的困难是“出行”。涉及搬迁的 82 个村大多没有通公路,出行全靠溜滑索。一根绳一根木,安全措施也很难到位,队员们先借由重力滑到江中央,再由对岸的人拉上岸。在完成理塘县雅砻江右岸村组调查之后,需使用过江溜索到左岸。

由于人数太多,大家体力被消耗得很快,轮到其中的一位年轻调查队员过江时,本应该被拉回对岸的他,又重新滑回了江中央。彼时,严重的恐高加上多日连续工作的疲惫,让这个 25 岁的年轻小伙子,在雅砻江上发出喊叫声。等最终被拉上岸时,他瘫软在山坡上感叹道:“滑索停在江中央的时候,我真的以为我完了” 。

10 年过去了,当年的滑索道已不复存在,一条条崭新的柏油路在群山里穿梭,畅通了区域交通。如今,这 20 个乡镇,都通上了公路,柏油马路直达家门口,不管是运输农作物还是去县城读书,或是在家乡做电商,因为路通了,当地百姓拥有了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致富道路也越走越顺。

“他们是央企技术人员,我相信他们”

如果说翻雪山过草地、吃方便面睡帐篷还是调查员们主观可以克服的困难,那和藏区移民们的沟通则充满了不可预知。调查组驻进每个村组,从政策普及开始,配合当地移民工作人员,一点一点的宣贯修建水电站的意义。但也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小插曲”。理塘县呷柯乡正好处在淹没区,需要整体搬迁,在调查小组测量工作接近尾声的时候,当地村民突然对测量数据表示不信任,要求全部返工重新测。完成一个村子的测量需要 7、 8 天的时间,重新复测不仅花费人力物力还会影响整个调查工作的进程。然而不管调查组怎么解释,村民们任然坚持要求复测。

“他们是央企技术人员,我相信他们。”正当大家进退两难的时候,老村长扎西突然站了出来,他不但给调查组做担保,还带着几个村民对其中争议最大的几户农家进行了复测,结果显示调查组的数据非常准确。最终,老村长带头在确认书上签下名字,呷柯乡的调查工作也顺利结束了。

如今,复建的呷科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心小学,村里小孩上学再也不用淌泥巴路、溜索道,通行时间也从单边 2、 3 小时,缩短到车程不到半个小时。不仅是学校,村里的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极大的改善,家家都通上了电、煤气、自来水。看着眼前越来越美丽的乡村,扎西老村长为当初的举动,感到自豪。

“移民安置工作,要以心换心”

“我不愿意搬,我们家族一直生活在这里,能搬去哪里”“原来的房子都是石头一块一块垒起来的,新房子怎么就不能用石头了”。

随着移民搬迁工作的深入,问题也越来越多。解决问题,成都院移民人选择了“以心换心”,时常站在同胞角度来思考问题。传统的房屋修建使用当地的石头,虽然方便但下雨容易漏水开裂,混凝土浇灌的方式明明更优越,却很难被接受。为了找到原因,周亮深入到藏族同胞生活中,和他们拉家常聊农家事,发现原来是他们不了解混凝土浇灌方式,认为会很麻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周亮又组织大家找来施工队,把浇灌原理一点点的介绍给当地百姓,还帮他们联系砂石水泥等修建必需品。最终,复建区一栋栋带着藏区特色的混凝土小楼拔地而起,“这比文字宣贯要麻烦很多,但能换来藏区同胞们实打实的信赖我们愿意付出。”

工作上的困难可以想办法解决,但对家人的想念却是“无药可解”。 9 个月不间断的指标调查,让调查组的队员们都患上了“思乡症” 。在去往雅江县木绒乡开展调查时,调查组早上 7 点从大山顶上的木绒乡政府出发, 10 多个人挤坐一辆拖拉机到庆大沟边,再骑 2 个小时马,再走了 7、 8 个小时的山路,才到达庆大沟淹没范围。晚上,村民用麦草在房顶晒坝为调查组铺了一个临时床,天盖地席、皓月当空、夜静风爽,也不知道谁发现房顶角落的天线旁有移动信号,小小的角落排起了大长队, “喂,妈,我还在甘孜,过两个月就回来”“老婆,孩子会叫爸爸了没,叫一声听听” “少说两句,该我了,等下没信号了! ”

“群众的眼睛都看着呢,必须拿出成效”

2013 年,两河口移民安置工作正式进入实施阶段。各级政府和项目法人要求高标准和高要求、高精度开展建设征地移民安置实施工作。在围堰截流移民安置验收前,需完成“先移民后建设”工作。在蓄水阶段移民安置验收前,要完成 7 千移民搬迁安置和7 个安置点的建设,完成 4 座寺庙和 4 个修行点的迁建、处理,完成 3 条等级路、 3 座跨江大桥的建设及其他蓄水验收 11 个必备条件,并要求实现工程下闸蓄水无过渡安置、无群体性事件、无搬迁滞后的目标。提出了以“两河口水电站成为全省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安置工作示范项目” 开展移民安置实施工作。

面对要求,成都院移民人倒排时间表,设立专人专项责任制度,确保现场设计(设代)服务不间断。两河口水电站的移民安置工作涉及 7000 余人。考虑到藏区同胞的生活习惯不同、资源利用也不同,成都院移民人积极研究探索符合藏区实际情况的移民相关政策和补偿安置方式,创新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工作,针对两河口水电站建设征地移民安置特点对其移民安置方式、补偿补助项目、寺院等宗教设施处理等进行专题研究,并成功将研究成果纳入移民安置规划,成功将规划成果实施落地。

为了找寻水源,工作队义无反顾的爬上 4000 米的雪山;为了取得百姓的信任,他们走村入户,与移民同吃同住;为了让工作更加精准,他们的足迹遍布库周每一座高山、每一块草地。每当夜幕降临,啃着烤土豆的时候,移民人就会唱起一首藏区歌曲“太阳走不拢的地方,我走拢了;月亮走不拢的地方,我走拢了……” 。

如果说水电事业是一座必将驶向远方的大船,那移民工作就是为他铺路架桥的基础。 11 年时间,成都院移民人和时间赛跑、和自己打擂,最终成功“拿下” 了这项高难度移民安置项目。如今,两河口水电站搬迁安置和生产安置已全部完成。 6 个集镇居民点和 1 个集中居民点已建设完成并入住,等级公路、库周交通等主要专项设施基本迁建完成并恢复功能,寺庙迁建已完成,实现了百分之百完成搬迁安置、百分之百完成生产安置、百分之百完成集镇迁建、百分之百完成寺庙迁建。

移民人用实力兑现了对村民们的承诺,也用时间证明了什么是移民人的担当。


两河口征地移民工作人员吸氧坚持工作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