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规划建设 > 企业

马丽慧的水电梦

水电七局发布时间:2021-04-06 22:53:40  作者:陈果 何竞 罗飞

阳春三月,柳长莺飞,在位于成都温江的中国水利水电第七工程局成都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54岁的马丽慧面带微笑,大步走来。她中等身材,利落短发,衣襟上别着一枚党徽。

“我做的就是一个水电人最普通的工作。”马丽慧打开了话匣子。

“把睡觉的人都叫起来”

2008年5月12日,吃过午饭后,马丽慧感觉有些头晕,平时不睡午觉的她,躺在床上小憩。当时,马丽慧在四川阿坝州黑水县的色尔古水电站,但她同时还管理着柳坪水电站,两个项目距离28公里。震感传来时,马丽慧迷迷糊糊地还未入睡,她一下子赤脚跳到地上,地面又接着摇晃了几下,她确定这种震感,不是工地上经过大型机器时传来的震动,而是地震了。

马丽慧跑出门口,沿着营地拍房高喊:“把睡觉的人都喊起来!”她说在水电施工工地,一般分白班和夜班,这个时间,上夜班的同事正睡得香。

色尔古水电站营地挨着黑水河,河畔矗立着高山,当马丽慧带着大家,沿河床堡坎小心翼翼前行时,看见山体在不断晃动,“后来才知道,猛烈震感持续的时间不过一分钟,不过在记忆中特别漫长,两岸的山摇晃了很久。晃过之后,是剧烈的山崩,山崩初始还能看见石头向天空高高飞起,又往河里坠落,随后就只能听到声音,其他什么都看不见了。”

山体开始滚石后,扬起阵阵尘灰,人们被笼罩在黄雾之中,看不清脚下的路,沿着堡坎走的还有兄弟施工单位的员工,因为惊慌,有三人跳进湍急的黑水河,被水流迅速带走。马丽慧一直在大声喊:“镇定,原地不要动!”她一遍遍地喊,灰尘钻进嗓子眼,忍住咳嗽,她说心里并不是那么无畏的,当时她感觉像是世界末日来临,如果今天就是生命的最后一天,她是遗憾的,对父母还未尽孝,儿子也未长大成人。

好在强烈的余震过去后,带来了短暂的平静,面临断水断电、交通通讯都中断的情况,她和食堂师傅商量,不知这种情况还要持续多久,当务之急是储备一些粮食。安排食堂师傅去附近粮站采买,最让马丽慧担心的,是此时还困在色尔古水电站引水隧洞的几十个工人,以及柳坪工地的工人。有人从收音机里听到震中在汶川,而柳坪离汶川很近。

从色尔古到柳坪的路断了,马丽慧守在引水隧洞洞口,直到最后一个工人从黑暗的隧洞走出来,当晚大家一夜未睡。

第二天,几个相邻的项目,组织工人用反铲将路上的石头扒拉开,让小车能勉强通过。马丽慧马上前往柳坪,石头从山上飞下来,从车身擦过,她将柳坪工地的工人都接到色尔古,一共有近百人。

等确定黑水县的路通了,马丽慧用工地上的一辆小卡车和小车,开始一批一批地送工人离开,车从黑水,经海拔4700多米的雅克夏雪山,绕道马尔康,那里有车开往成都等地。送一批人,需要两天时间,直到5月25日,马丽慧才最后一批离开,她让每个到家的工人都给自己以电话或短信方式报个平安。

几个月后,色尔古水电站项目副经理的爱人对马丽慧说:“马姐,当时突发地震,我家那口子慌得很,幸好你镇定,先是将人都喊出屋外,再安排买吃的,安定了大伙的心。”

“靠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马丽慧的父亲马文慈,也是位水电人。1958年,清华大学土木系工民建专业毕业的马文慈,被分配到三门峡水电站,“工业与民用建筑应该是土建方向,不过在钢筋、混凝土、质安方面也有相通的地方,我猜测这是父亲干水电最原始的力量。”马丽慧说。

多年后,马文慈告诉马家第二代水电人马丽慧,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工程,也是“一五计划”中唯一一项水利工程。由于当时中国刚建国,很多技术还很不成熟,所以只好寻求苏联专家的帮助,项目后期苏联撤走了专家,虽然困难重重,但也没有改变我国要建成三门峡水利枢纽的决心。马文慈语重心长地说:“靠别人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下,马丽慧初中时写作文,便写道自己的理想,是成为像父亲一样的工程师,虽然“向父亲看齐”很累,特别是1965年,马文慈作为12名进川干部之一,首入四川,扎根龚嘴电站建设后,他一年只能回河南老家一次,他有五个未成年的弟弟妹妹,还有五个孩子,都由妻子一人照顾。

1987年,在马文慈建设水电站三十年后,女儿马丽慧沿着父亲曾走过的路,也成为一名水电人。

1988年,21岁的女电工马丽慧,爬上圆筒门机的桅杆进行检修。圆筒门机的驾驶室,离地面有30多米,桅杆斜向驾驶室上方支出,马丽慧匍匐在桅杆上,一点点往前爬。驾驶室里的司机担心地喊:“小马,小心,要抓紧点!”那时的马丽慧,年轻胆大,心里还想:两手抓太紧的话,我怎么检修呢?

马丽慧在工地坚持自学,1991年去重庆念脱产学习的大专,三年后回到工地,加入了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她仍然不满足,不仅自学本专业知识,还对其他领域的知识感兴趣,1999年,她转向大坝基础处理,包括处理漏水、渗水、灌浆等,不同于之前熟稔的机电维修,但她乐意接受新的挑战。

几十年沧桑巨变,水电人的工作内容,从最传统的水电建设,到如今的地铁、公路,甚至走出国门延伸到海外,从最初的基础处理到现在的土建和市政工程施工,马丽慧认为要适时改变自己,以自己的转型适应公司的转型。

“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不继续学习怎么行?”马丽慧从2010年开始,就大量阅读了关于市政工程管理、技术的书籍,学习新的科学技术施工工艺。

从技术工人、综合员,到部门主任、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入行三十多年,马丽慧的身份在变,对于工作的热情从未改变。

“我心中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马丽慧的丈夫是一名河南省的医生,平时工作很繁忙,他们的儿子五岁之前,都跟随马丽慧住在工地,没上过一天的幼儿园。

2000年,马丽慧带着儿子,参与建设湖南的耒中水电站,凌晨四点,忽然发了洪水,有人在外面喊了一嗓子:“发洪水了!”马丽慧没有丝毫犹豫,抓起衣服跳下床,不顾睡得正香的四岁儿子,跟着司机往工地冲,眼见大批设备和材料被淹没,她跳进齐胸的洪水中,与男同志一道奋力抢救,将小电机之类抬出来。当时的项目经理开玩笑道:“马丽慧若是生在战争年代,都得是英雄。”

儿子五岁时,马丽慧将儿子送到姥爷姥姥家念小学,从此她与丈夫、儿子,三人分隔一方,小家庭很难凑在一起。马丽慧在色尔古电站工作时,孩子上小学六年级,暑假过来看望妈妈,马丽慧打趣儿子:“你怎么不写一篇作文,介绍一下水电站呢?”孩子瘪瘪嘴:“你这荒山秃岭的,有啥好写?”

在大山之中建设水电站,是人与自然的博弈,工作和生活条件远远达不到舒适二字。在色尔古水电站,马丽慧与工人一道住板房,使用公共洗澡间,洗澡桶是工人用油桶自制的,以土法淋浴。马丽慧的姐姐有次出差,途经工地,停留了几小时,回去后对母亲说道:“以后丽慧拿钱给你都别要了,她真是太苦了。”

在马丽慧心中,为了抚养小叔子、小姑子以及自己的五个孩子,早早从县团委、妇联位置上辞职离开、在家务农的母亲,是值得尊敬的人。母亲后来又亲手带大了几个外孙,眼看年过八旬,身体大不如从前,她和马丽慧念叨,自己有个心愿,想回河南老家看看。当时马丽慧负责的项目,已到收尾阶段,她向领导提出请假申请,领导同意了,不过让她来公司帮忙整理一下经管的文件,答应绝对不会耽误马丽慧与父母的旅程。

马丽慧给父母和自己买好了2015年5月23日的飞机票,5月17日是周日,到了下午母亲就催促马丽慧,早点去温江,好方便第二天上班。

5月18日黄昏,马丽慧刚下班,就接到姐姐电话,说“妈不大好了”,她赶紧往父母居住的成都市区奔,此时母亲已进了重症监护室。到了夜里十一点,昏迷中的母亲有了短暂清醒,和两个女儿说了几句话,她轻轻吐出最后一句话“好累啊”,闭上了眼睛,几个钟头后,永远离开了深爱她的家人。

时隔多年,马丽慧想起母亲的去世,仍自责不已,如果17日晚上她不离开,在家陪父母住一晚,是否会觉察到母亲身体的异样,及时送医?无法帮助母亲完成“回老家走走看看”的心愿,成为马丽慧永远的遗憾。“不过,我知道妈妈一定不想看到我无休止地沉浸在悲伤中,我在工地时,她给我打电话,总是先问‘你忙不忙啊’,她总怕耽误了我的时间,一直叮嘱我要好好工作。”

身为水电人,三十多年来,马丽慧辗转十几个水电站,奔走于深山大河之间,却永远怀揣着她的水电梦,现在马丽慧调至专家办工作,负责尾工项目管理,对于公司新一代的“接班人”寄予厚望:“我希望把自己毕生所得全数交付给下一代水电人,水电梦是我们共同的梦。”


电工马丽慧

 
马丽慧(右四)和工人们在一起


评论

用户名:   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最新评论0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